走马楼吴简是研究孙吴历史丰富且可靠的新资料,本书以走马楼吴简资料为依据,以身份与秩序的关系为视角,从个人到群体,从家庭到社会,对孙吴基层社会的身份秩序进行整体性研究,论证基础可靠,研究视角新颖,且在孙吴家庭结构的建构原则,士伍、还民、复民的身份考辨,孙吴身份等级体系和孙吴初期的政治格局,以及社会经济与身份秩序等方面,提出了新颖的学术观点。通过本书可以了解孙吴时期的家庭情况和孙吴基层社会的历史实态,还能从整体上把握孙吴的社会结构,本书有助于将孙吴历史乃至三国史的研究推向深入,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苏俊林,历史学博士,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秦汉三国史、简牍学、古文书学。在《中国史研究》《光明日报(理论版)》《史学月刊》《文史》《出土文献》《简帛研究》《简帛》等发表学术论文、译文40余篇。
绪? 论?
第一节 吴简的出土与价值
第二节 研究史的回顾与问题的提出
第三节 本书的思路与结构
第一章 走马楼吴简与孙吴家庭结构? ?
第一节 “家庭”与“家庭简”的范围
第二节 家庭简中成员的位次关系
第三节 孙吴家庭结构的建构原则与影响因素
第二章 走马楼吴简与士伍、公乘及孙吴爵制?
第一节 汉晋时期士伍的身份及变化
第二节 吴简所见士伍、公乘的特征
第三节 孙吴爵制的价值
第三章 走马楼吴简与孙吴姓氏使用
第一节 吴简中“无姓”与“有姓”现象
第二节 姓氏与封爵称谓—从“步侯”“吕侯”说起
第四章 走马楼吴简与孙吴吏民身份?
第一节 吴简中“还民”问题再讨论
第二节 吴简所见复民身份辨析
第三节 吴简中民的种类与等级
第四节 吴简中吏的种类与等级
第五节 吏民的身份转变
第五章 吴简《田家莂》与孙吴身份等级体系?
第一节 田家莂中的数值错误
第二节 田家莂数值错误与校核吏员之关系
第三节 田家莂中诸吏、诸卒、士、复民等的租税交纳
第四节 田家莂所见孙吴身份等级体系
第六章 文书错误、基层吏治与孙吴政治格局?
第一节 文书错误现象与孙吴基层吏治
第二节 孙吴治理基层吏治的两种取向
第三节 地方大族、本地属吏与孙吴政治格局的形成
第七章 孙吴田租、亩产与民众生活选择?
第一节 吴简所见孙吴田租及相关问题
第二节 汉晋时期的土地产量与田租制度
第三节 国家的经济政策与民众的生活选择
第八章 结论:身份秩序视野下的孙吴基层社会?
第一节 孙吴家庭结构建构问题的再论述
第二节 身份的种类性、等级性与孙吴身份秩序
第三节 身份认同与生活选择
参考文献
后 记
代序一(故宫博物院 王素)
本书是俊林在其博士学位论文基础上几经修改增补而成的著作。
我与俊林最早认识,是未见其人,先见其文。2014年7月,《文史》请我外审一篇名为《嘉禾吏民田家莂与孙吴基层吏治》的论文。该文谈孙吴基层吏员徇私舞弊导致《嘉禾吏民田家莂》中的交纳租税数值统计错误,其中对《嘉禾吏民田家莂》中的交纳租税数值重新进行分门别类验证,下了很大功夫,令我惊叹不已。但由于学术史梳理不够,内容与题目不尽相符,我建议作者另换一个角度进行改写,再审通过后刊用。当时实行匿名审稿,我并不知道作者是谁。
我与俊林最早见面,是2014年9月中旬,我应于振波先生之邀,赴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参加俊林的博士论文预答辩。俊林给我的印象是非常温良恭俭让。通过深入交谈,我知道了他就是《嘉禾吏民田家莂与孙吴基层吏治》一文的作者。同年11月,《文史》将俊林改写的《嘉禾吏民田家莂与孙吴身份等级体系》论文发给我再审,我同意刊用。此文后刊《文史》2015年第3期(2015年8月)。而在此前,俊林已将原文删去部分以《〈嘉禾吏民田家莂〉所见孙吴基层吏员的舞弊手法》为名,刊于《湖南省博物馆馆刊》第11辑(2015年7月)。
后来我知道,这两篇论文并不是俊林的长沙吴简研究处女作。在此之前,他已发表过《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姓氏与封爵称谓—从吴简中的“步侯”“吕侯”说起》(《湖南大学学报》2014年第2期)和《吴简所见孙吴田租及相关问题》(《中国农史》2015年第1期)两篇论文。不过,从质量来说,后两篇论文肯定比前两篇论文要高。这反映了他在长沙吴简研究领域的进步。
俊林决心在长沙吴简研究领域发展,并长期坚持,最终做出成绩,除了他个人的兴趣,还受到两位名师的影响和提携:一位是他的硕博导师于振波先生。于先生是我的畏友,我1999年第三次去长沙整理吴简就与他认识了。他是60后,在他那个年龄段,只有他出版过两部吴简研究专著(《走马楼吴简初探》《走马楼吴简续探》,台北:文津出版社2004、2007年)。一位是他留学的导师关尾史郎先生。2014年10月至2016年3月,俊林获日本文部科学省资助,赴新潟大学留学,师从关尾先生。关尾先生更是我的畏友,我们在20世纪中国改革开放伊始就有书信往还。80年代初,我参加《吐鲁番出土文书》整理,他开始从事吐鲁番文书研究;90年代初,我主持《新中国出土墓志》整理,他开始从事安徽曹氏文字砖与十六国和高昌墓志整理;90年代末,我参加《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整理,他开始从事长沙吴简研究。关尾先生的研究领域与我颇多契合,他的每个领域的研究论著,都是我必须置之座右反复参考的重要学术成果。
俊林从日本留学归来的次月,即2016年4月,举行博士论文正式答辩。我应于振波先生之邀,再次赴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参加答辩会。我在会上,对俊林的博士论文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指出:“这篇博士论文较前预答辩论文,还有一个显著变化,就是俊林在日本访学一年半卓有成效,学术史的梳理比原来更加全面丰富,特别是其中征引日本相关论著几无遗漏。此外,研究的思路也含有日本学者的思维,图表多达40个左右也是日本学者擅长做的工作。日本学术界竞争激烈,日本学者研究工作普遍都很扎实。这对俊林来说,应该是一笔终生享用不尽的财富,应该妥善珍惜和充分利用。”俊林顺利毕业并获得博士学位。
此后,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俊林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跟随合作导师卜宪群先生,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在京期间,我们见面机会较前增多。我对他的博士论文修改增补工作一直很关心。俊林博士后出站后,到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工作。同年11月,他给我写信,主要谈他关于博士论文修改增补的新思路,说本书稿预计明年(2019)12月可以提交给相关出版社,按照当下出版社的要求,想请我写一份本书稿的出版推荐书,我自然同意了。
我大约用了半个月的时间,将俊林寄给我的书稿又看了一遍。我的出版推荐书第一段是这样写的:“中国历代正史及官修书籍,均详中央而略地方,导致基层社会研究长期薄弱,尤以三国时期为然。1996年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的出土,虽然改变了地方史料缺乏这一现状,但运用三国吴简研究孙吴基层社会并不容易,实际上一直缺乏值得称道的成果。直到苏俊林完成根据博士论文修改增补而成的本书稿,才使这种情况有所改观。”这不是溢美,是我的心里话。
转瞬过去将近四年。2022年9月上旬,俊林给我打电话,说书稿已经完成,即将交付出版社,先给我寄一份,请我写序。我与俊林和本书稿既有如上渊源,写序自然无法推辞。只是我很奇怪,按时间推算,本书早就应该出版了,怎么会迟至今日,还没交付出版社?转念一想,其间三年,正是新冠疫情暴发,大家浑浑噩噩,都有难言之隐,也不宜一问究竟。既然如此,还是先看书稿吧。
这是本书的最终定稿。全书主体部分是绪论和正文八章,绪论详细梳理相关学术史,正文从家庭结构入手,围绕爵制变化、姓氏称谓、身份种类、等级体系、租税账目、土地亩产等长期聚讼难决的棘手问题,对孙吴基层社会身份秩序进行了整体辨析研究,具有一定的集成性。可以看作是俊林将自己从2012年6月博士论文开题到现在超过十年的长沙吴简研究做了一个阶段性回顾。总体上看,视野开阔,角度新颖,在不少方面都有较大突破。归纳特点,主要有三:
一是材料占有充分。这里材料分两种:一种是原始材料,主要为简牍材料,与本书问题有关的简牍材料,吴简外,秦简、汉简、晋简等,几乎全部占有。一种是学术史材料,涵盖古今中外,包括前面特别提到过的日本方面的学术史材料,也几乎全部占有。实证史学以穷尽材料为要旨,本书得其精髓。
二是研究重视变化。历史研究最忌一成不变地看问题。对典章制度尤其需要动态地进行观察。本书在这方面十分注意。譬如对士伍的研究,首先梳理汉晋间士伍身份演变脉络,再对从吴简中统计出来的476名士伍的身份进行分析,总结出四大特征,并与公乘进行仔细比较,站在演进的高度分析其异同。
三是方法不断更新。吴简研究一直都是各行其是,缺乏公认的方法。俊林曾因本书需要,撰写《走马楼吴简研究方法述评》(《简帛研究2017》春夏卷),对各人的研究方法进行归纳评述,寻找共同点,堪称目前吴简研究唯一的一篇方法论文章。本书重视研究方法的更新,自是毋庸置疑。此外,本书用日本学者提出的“连记简”概念研究家庭结构,从方法论上看也是一种更新。
俊林的思想比较传统,本书的视角自然也比较中规中矩。传统的基层社会,多以家庭为最小单位,本书自然也不例外,在家庭方面倾注较多精力。而现在的社会,人们的关注度,已从上层的帝王将相,移向底层的弱女小吏。北京日报出版社2022年7月推出的罗新先生的《漫长的余生:一个北魏宫女和她的时代》、鲁西奇先生的《喜:一个秦吏和他的世界》,是近年的代表作。《宫女》的传主材料《北魏比丘尼慈庆(王钟儿)墓志》只有不到八百字,《喜》的传主材料睡虎地十一号秦墓简牍相关记载也不太多。比较而言,长沙吴简关于小吏许迪、朱表的材料似乎更为丰富,他们二人人生经历之曲折复杂也似乎更有故事性。将他们的故事,以波澜壮阔的三国时代为背景,介绍给现在的普罗大众,对历史研究者而言,也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罗新先生曾是长沙吴简研究的先驱,关注底层弱小吏民的命运,为许迪、朱表写传,应该是长沙吴简研究者的使命!
长沙吴简出土(1996年)至今,已经过去了二十六年。长沙吴简研究大致同步进行,也已过去了二十多个春秋。目前,《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最后一卷《竹木牍》已经发稿,预计2023年可以出版。长沙吴简整理已经收官,长沙吴简研究却仍方兴未艾。据本书粗略统计:“目前已出版学术专著19部,论文集10余部,发表论文数百篇。”当然,这还远远不够。因为据我所见,很多课题的研究都还远未达到题无剩义。有鉴于此,就需要像俊林这样的吴简研究人才发挥更大的作用。我对长沙吴简研究的未来充满希望,并以此与俊林共勉!是为序。
代序二(湖南大学岳麓书院 于振波)
俊林的博士学位论文经过多年打磨,即将付梓,来电话告知,并向我索序。我很高兴,尽管不善于写序,还是答应下来了。
俊林在岳麓书院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期间,我是他的指导教师。回想起来,感慨良多。
硕士生期间,俊林喜欢读书,喜欢提问题,经常主动写一些读书札记给我看。我觉得他很有潜力,建议他到更好的学府选更好的导师深造。研二时,因学习成绩和科研方面表现优秀,他申请了硕博连读,仍然选择我做导师。按照学校政策,硕博连读可以不写硕士学位论文,但他表示愿意按原计划完成学位论文。我觉得继续撰写硕士论文也是一项重要的学术训练,所以也很支持。事实上,他不但如期完成了硕士学位论文,而且写得很出色。
谈到硕士论文,不妨多说几句。俊林来到书院时,书院刚好从香港收购了一批秦简,俊林也参加了研读。在硕士学位论文选题时,他曾想选秦简方面的题目。我觉得研究简牍,传世文献的基础不可或缺,建议他从传世文献中选题,从而夯实基础,将来攻读博士学位时再做简牍方面的选题。《史记》《汉书》中的表,里面有很多信息,却往往不受重视,所以我们决定从功臣表、王子侯表入手,确定选题《西汉列侯的社会史研究》。这篇论文写了将近十万字。顺便一提的是,博士生期间,俊林申请了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列侯与两汉经济》,将硕士论文中涉及较少的内容展开讨论,如期完成,又写了十四万多字,可见其读书、写作之勤奋。
尽管硕士学位论文选了传世文献方面的题目,而且工作量很大,俊林仍然留意秦汉简牍方面的资料和研究动态。他有一篇关于秦简“质日”方面的论文,就是在硕士生期间完成的,后来发表在《湖南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年第4期)。
走马楼吴简数量巨大,内容丰富,学术价值弥足珍贵。然而,种种原因给研究带来很大挑战。
首先,这批简牍属于三国时期孙吴政权所辖临湘侯国的地方行政记录,涉及基层社会的诸多方面,而传世文献《三国志》主要记录上层人物及重大政治、军事事件。可以说,走马楼吴简与《三国志》在史料上正好形成互补,有利于更全面地了解当时的历史面貌。问题是,三国时期的传世史料有限,《三国志》作为正史,体例并不完备,缺少表和志,而且不论作者陈寿还是注者裴松之,对基层社会都缺乏关注,以致吴简中大量名物制度在传世文献中很难找到对应的记述,不能很好地互相印证。
其次,这批简牍并不是分门别类地有序保存下来的,而是作为废弃物被随意丢弃在井窖中的。整理者尽管按顺序揭剥,并对粘结成坨的简牍精心绘制了揭剥位置示意图,我们发现,这些成坨的简牍往往也是多种文书混杂在一起,只是以某一文书为主而已。另一方面,大量简牍残损,文字漫漶,不易识读。凡此种种,对文书集成、复原和解读造成重重困惑。
第三,从汉末到隋朝建立的三四百年,是一个分裂混乱的时期,也是一个变革的时期。三国正处在这个变革时期的起始阶段,既有对汉制的继承,又有为应对新问题而做出的调整与改变。走马楼吴简作为地方行政记录而残存的各种片段,哪些内容体现了旧制,哪些内容体现了新制,需要给出合理的阐释。然而,由于吴简存在上述情况,对很多问题的解读,学者之间往往莫衷一是。
俊林的博士论文选题,起初也没有确定研究走马楼吴简。我指导学生,比较尊重学生本人的意愿,如果学生对我的研究项目不感兴趣,我从不强求。当然我也有我的原则,一旦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确定了选题,那就必须保证质量,认真完成。俊林最终选择了参与我的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走马楼吴简与孙吴县政研究”,而且完成了最终结项成果中三分之一以上的篇幅,是课题组中的绝对主力。
大约从博士生第二学年开始,我建议俊林浏览已经公布的走马楼吴简释文,并阅读相关研究论文。尽管有点难,他还是坚持去做了。在有了一定阅读量之后,我建议他撰写研究综述,目的是更系统地了解研究动态,把握研究的重点和难点,理清争议的症结之所在,并尝试发现新的问题。
在此期间,俊林逐渐对吴简有了兴趣,但确定博士学位论文选题仍有顾虑。除了吴简研究的难度而外,最大的顾虑是如何对待学术争论—作为一个刚刚走上学术之路的博士生,在众说纷纭中提出自己的观点,或支持某个观点而反对另外一些观点,对那些学者会不会一是种冒犯?对此,我反复谈了自己的看法。首先,学术研究的目的是探求客观真实,学术争论是难免的,只要拿出可靠的证据,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而不是强词夺理做义气之争,一般不会被认为是冒犯。绝大多数学者是有这个雅量的。其次,对于不认同的学术观点,也要认真阅读其论文,看是否有可取之处,至少避免不必要的误解—误解是对作者最大的不尊重。第三,我本人在吴简研究方面也提出过一些观点,如有不认同之处,可以提出不同看法,不必纠结;对我的观点提出商榷的学者的论文,也要认真阅读。孔子说:“当仁,不让于师。”平常的学术观点之争,与仁义之道相差十万八千里,有什么值得为难的?
打消了这些顾虑之后,学位论文的撰写就很顺利地走上了轨道。记得有一次,俊林对我说,嘉禾吏民田家莂中的租税数值错误与吏的身份存在相关性,似乎是有意造成的。我不以为然。许多学者认为这些错误与当时基层官吏的算术水平及书手的笔误有关,我大体认同这些说法。也有学者提到舞弊问题,但没有直接证据,多推测之词。俊林说他是通过对田家莂进行逐条统计得出上述看法,这引起了我的兴趣,因为这不仅涉及数值错误的成因,还涉及吏的身份地位—这可是一个学术热点问题。后来他把统计结果写成论文初稿交给我,我主要在数值统计和分析表述等细节问题上提出些改进意见,论文的基本观点、框架没做改动。俊林每有心得,写出论文初稿,就把电子文档发给我。我把有疑问或需要修改的地方都加了批注发还给他。接下来我们便找时间面对面讨论。对我的合理意见,他会虚心接受;对我的某些质疑,如果他有证据,也会据理力争。在这里,没有师道尊严,而是完全平等的学术讨论,我也从中体会到了教学相长的乐趣。不知不觉间,我发现,俊林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
我自己学术水平有限,一方面性情疏懒,喜欢清净,一方面也不想误人子弟,所带学生不多。幸运的是,已经毕业的几个博士生都比较出色。有同事问我指导学生的经验,我哪有什么经验?不过碰巧遇上几个喜欢读书的学生而已。他们通过自身的努力,成就了自己,也给了我荣誉。
是为序。
本书以走马楼吴简为中心,以身份与秩序的互动关系为视角,以家庭—国家—社会为“经”,以个别身份考证—身份秩序建构—身份秩序影响为“纬”,动态分析孙吴家庭结构、士伍与公乘、姓氏使用、吏民身份序列、身份等级体系、基层吏治与政治格局、民众生活选择等问题,全面考察孙吴身份秩序及其演变过程,努力揭示秦汉魏晋历史演进的社会密码。
本书的思路与结构
不论处于何种社会、何种时代,身份都是人们必不可少的社会符号。身份有先天性身份和社会性身份之分,具有种类性、差异性和等级性等特征。不论是家庭还是国家乃至整个社会,身份都无处不在,并因身份的种类、差异和等级差别,规定了每个社会成员的具体位置,最终形成了家庭秩序、国家秩序和社会秩序。这种以身份为基础建构的秩序体系,我们称之为“身份秩序”。为了建立秩序,就必须赋予成员某种身份。身份赋予是秩序建构的必然要求。随着身份的不断赋予,以及身份之间关系的多样化,多种类型的身份秩序逐渐形成。身份秩序的形成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身份秩序由家庭、国家、社会多个层面的体系构成,走马楼吴简中也出现了庞杂的身份体系。有的属于家庭体系,有的属于国家体系。学者对某些具体身份的性质进行了考释,或对家庭结构进行分析,但多限于个别问题或局部研究,缺乏对孙吴身份秩序全面、系统的研究。这正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虽然我们试图对孙吴身份秩序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但身份秩序本身是一个十分庞杂的系统,加之吴简中对身份有非常详细的区分,绝对全面、系统的研究目前尚难实现。有鉴于此,我们采取“局部突破”的策略,选择从身份系统中较为重要的家庭身份、爵制身份、姓氏、吏民称谓等身份入手,分析身份的差异性、等级性以及各种身份享受的国家政策和现实待遇。为此,我们将以走马楼吴简为依据,综合运用二重证据法、古文书学方法、统计分析法、结构分析法、阶级分析法等多种方法,通过对吴简中不同身份的多角度分析,对孙吴基层社会的身份秩序进行细致考察。具体而言,本书的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章主要讨论吴简所见孙吴家庭结构。此部分主要以记录 2位以上家庭成员的连记简为依据,分析家庭成员之间的位次关系,进而总结出孙吴家庭结构的建构原则,并对影响孙吴家庭结构建构的因素进行讨论。
第二章主要讨论吴简所见士伍、公乘及孙吴爵制。此部分首先对秦汉时期士伍的身份性质进行考察,对汉晋时期士伍的身份、地位及其变化进行分析。然后,在对吴简中士伍和公乘数量统计的基础上,比较分析士伍和公乘的特征。最后对孙吴时期爵位的价值进行简要讨论。
第三章主要讨论吴简所见孙吴姓氏使用问题。此部分将就两个学界关注较少的问题进行考察。一是人名使用时是否登录姓氏的“无姓”和“有姓”现象,二是侯爵等封爵称谓中使用姓氏的现象。通过对这两种现象的分析,揭示姓氏的社会属性。
第四章主要讨论吴简所见孙吴吏民身份问题。此部分首先对吴简中“还民”“复民”的身份性质进行辨析,接着对吏、民的种类和等级进行梳理,最后对吏、民身份的转变问题进行讨论。
第五章主要讨论吴简所见孙吴身份等级体系。此部分将主要以《嘉禾吏民田家莂》中的租税交纳为依据,通过对田家莂中数值错误的数量统计,分析诸吏、诸卒、士、复民等在租税交纳上的身份性差异和等级性差异,进而总结出孙吴的身份等级体系。
第六章主要讨论孙吴政治格局的形成问题。此部分首先依据田家莂来分析孙吴基层吏员的舞弊手法,以及文书错误现象,以此来考察孙吴基层吏治的现状。然后结合传世文献,考察孙权和地方长官对待基层吏治的两种态度取向。最后,讨论孙氏皇族、地方大族、本地属吏之间的关系,分析孙吴政治格局的形成。
第七章主要讨论身份秩序下孙吴民众的生活选择。此部分首先分析孙吴田租及土地产量,然后对汉晋时期的土地产量和田租制度进行考察,厘清秦汉魏晋时期社会经济发展变化情况,最后对身份秩序下国家经济政策与民众生活选择进行讨论。
最后为结论部分。对孙吴家庭结构建构问题进行补充论述,总结吴简所见身份的特征,分析孙吴身份秩序的构成与影响,结合民众的生活选择分析孙吴身份秩序的崩溃,最后结束全文。
本书将以家庭—国家—社会为“经”,以个别身份考证—身份秩序建构—身份秩序的社会影响为“纬”,试图呈现出多样化、网络化的孙吴基层社会身份秩序。内容写作上我们将不局限于孙吴或者三国历史的时间范畴,也不受限于学界对中国历史的断代划分,而是将孙吴历史置身于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长河中进行动态考察。通过分析近千年历史中社会、经济的变迁,讨论孙吴在此变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和意义。这也是本书的写作意图之一。
孙吴历史的研究长期受资料限制而未能深入,走马楼吴简的出土极大弥补了研究史料的不足。数量巨大且内容丰富的走马楼吴简是孙吴时期临湘侯国(县)的档案,为研究孙吴历史提供了宝贵资料。以走马楼吴简资料为依据,以身份与秩序的关系为视角,从个人到群体,从家庭到社会,对孙吴基层社会的身份秩序进行整体性研究,不仅可以了解孙吴时期的家庭情况,了解孙吴基层社会的历史实态,还能从整体上把握孙吴的社会结构,有助于将孙吴历史乃至三国史的研究推向深入,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此外,通过对孙吴与秦汉、魏晋历史的比较研究,不仅可以了解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历史的变迁,也有助于弄清孙吴在这一历史演变过程中的地位和意义。
会员家 | 书天堂 | 天猫旗舰店 |
微信公众号 | 官方微博 |
版权所有: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PRESS(GROUP) | 纪委举/报投诉邮箱 :cbsjw@bbtpress.com 纪委举报电话:0773-2288699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 | 网出证 (桂) 字第008号 | 备案号:桂ICP备12003475号 | 新出网证(桂)字002号 | 公安机关备案号:45030202000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