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板块图书分类品牌系列获奖图书图书专题新书上架编辑推荐作者团队
自由大地丛书 夏日木屋札记:一场跨越物种的生命对话
瑞典奥古斯特文学奖获得者妮娜·波顿全新力作,一位文学家兼生物学家眼中的生命百态和物种进化史。
ISBN: 9787559860743

出版时间:2023-06-01

定  价:78.00

作  者:(瑞典)妮娜·波顿 著 薛荷仙,刘羿,陈薇宇 译

责  编:郭春艳,黎永娥
所属板块: 文学出版

图书分类: 生物世界

读者对象: 大众

上架建议: 科普读物/生物世界
装帧: 精装

开本: 32

字数: 200 (千字)

页数: 324
纸质书购买: 天猫 有赞
图书简介

本书是一本蕴含着哲思的自然散文集。作者以诗一般优美的语言,记录了她在母亲的乡间别墅度过的一段悠长时光。在这里,她惊喜地发现,木墙缝隙处处勃发生命力,蚂蚁、蜜蜂、松鼠与苔藓不是无礼的入侵者,而是启发日常哲思的邻居与访客。她在这里读书、散步、思考,并把在大自然中的所思所感形诸笔端,成就了这本书。全书笔触优美、洗练,富含哲思和趣味,是自然主义文学中的佳作。2020年,作者凭借本书,再次入围奥古斯特文学奖决选。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妮娜·波顿(Nina Burton),瑞典皇家科学院文学协会成员,斯德哥尔摩KTH皇家理工学院客座诗人。2016年出版专著The Gutenberg Galaxy Nova,获得2016年瑞典国内最高文学奖——奥古斯特文学奖。

译者简介

薛荷仙,语言学博士,华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翻译专业硕士导师,曾在牛津大学语言中心做访问学者(2009)。2014年至2019年,在美国爱达荷大学孔子学院为大学生讲授中国语言、文化、英汉翻译等课程。

刘羿,华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英语笔译专业的在读研究生,已获得CATTI二级笔译证书、CATTI三级笔译证书。

陈薇宇,华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在读研究生,本硕专业均为翻译,现已获得CATTI二级笔译证书。

图书目录

*辑一 小屋秘密初探

蓝色的屋顶 3

初遇松鼠 7

鸣声四起 14

与松鼠、蓝山雀为邻 24

鸟儿的迁徙 30

鸟儿的歌声 41

晚餐时的不速之客 49

*辑二 门外翅声不停

忙碌的昆虫 55

被遗弃的蜂巢 60

熊蜂与红梅森蜂 66

蜂巢、蜂蜜——合作的结晶 76

蜜蜂的语言 83

相似的世界观 93

门外翅声不停 98

*辑三 墙上的蚂蚁军团

蜜蜂的远亲 105

蚂蚁与信息素云 109

孤岛邂逅蚂蚁 115

蚂蚁的“婚飞” 121

蚂蚁与人类 127

墙上的蚂蚁军团 135

蚂蚁驱逐行动 141

*辑四 海景阳台

水与生命 149

大海的声音 155

聪明的海洋生物 161

生命的起源 166

沙丁鱼与鲱鱼 172

共同的生命旅程 179

大洪水就要来了 184

*辑五 荒野的力量

与狼一般的狐狸四目相对 191

雪地上的串串足迹 200

狐狸的生存智慧 204

被驯服的过程 211

狐狸耐心养育幼崽 215

喜欢独处、胆小又勇敢的獾 220

*辑六 守护树

植物给予种子父母般的关怀 233

豌豆实验揭开的生命奥秘 240

植物会繁衍交流,也会听歌睡觉 250

蚯蚓对土壤振动的感知 263

不同气味背后的情感连接 267

细菌创造的新世界 275

不同物种的无声联结 285

序言/前言/后记

序言:到大自然中去

在我们周围,活跃着各种地球生命,有的来去无影,有的繁衍不息,有的相互敌对,有的和睦友爱。小时候,为了向世人宣告我的存在,我天真地写下自己的名字、地址,还编造了“世界”的大小参数,构建出属于自己的城堡,在此称王。渐渐地,我疑惑地发现,其他人也把自己看作世界的焦点。不仅如此,人类好像并不是世界唯一的主角——同为主角的,还有大自然里的万千生灵。

那什么是自然呢?有人说,自然指的是外部环境,或是人与生俱来的内在特质;但与此同时,“自然”(nature)在英文中形似“出生”(nativity),所以它似乎也与无限的新生存在某种联系。简单来说,大自然里有数不尽的生命,在这里,每个生命都是世界的焦点,都闪烁着自有的光芒,按照自己的节奏,循着自己的思路而活动,尽可能地汲取着大自然的一切。

上高中时,我主修文科,但同时选修了生物。正是在那时,我了解到博物学家卡尔·林奈( Carl Linnaeus)和达尔文(Darwin)将人类归为动物的一种,这才明白人类归属于自然。

后来上大学时,我兼修了文学和哲学,并确信这两个专业的组合能指引我探索生命的奥秘。但文学主要关注的是现实个人,而哲学聚焦的是抽象问题。所以那时,我真想回到过去,去会会那些对大自然发问的古希腊哲学家。著名哲学家德谟克利特( Democritus)研究的是原子和恒星;泰勒斯( Thales)则通晓水文;阿那克西曼德( Anaximander)通过研究化石,推测人类是鱼类的远亲;而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则发现世间万物都像河流一样千变万化。

继他们之后,亚里士多德( Aristotle)则将热情投注于生命的方方面面,从物理、气象到语言、诗歌,无所不包。其兴趣点可以用两个希腊词来概括: bio(生命)和 logos(措辞或辩理);而且这两个词都能和其他词任意搭配,比如,bio和 logos可以组合成单词 biology(生物学)。但是亚里士多德并不甘于纯理论研究,后来他在莱斯沃斯岛隐居了一年,以便对自然展开更具体深入的探索。在他的学生提奥弗拉斯特( Theophrastus)关注植物与环境的关系时,亚里士多德已投身于动物的研究,细致地绘制动物的身体结构和发育过程。最终,亚里士多德开创了动物学学科——直到今天,其观点在动物学的很多领域仍然适用。

最初,亚里士多德研究的是我们最熟悉的动物——人类。但他很快发现人类并不比其他物种更高贵,所以又将目光转向了其他物种,如鸣禽和鸽子,乌鸦和啄木鸟,蚂蚁和蜜蜂,头足类动物和鲸鱼,狐狸和其他四足动物。他记录蝉的生命周期,观察蛇类相互缠绕的交配过程;还解剖生物的受精卵,发现生命早在胚胎时期就已拥有眼睛、血管和跳动的心脏。在深入了解遗传问题的过程中,亚里士多德大胆猜测遗传的发生取决于某种物质,他把其称为“相”(eidos),并把这个概念类比为单词中字母的顺序。如此一来,他离遗传性 DNA概念的解释又近了一步。

是什么在背后驱动着这些生命形式?亚里士多德认为,每个生命体内都蕴有一种元气,这种元气能激活体内物质,指引各种养分到达身体的各个部位。在他看来,大自然似乎有一种独特的能力,能创造出日渐复杂的生命体;因为它们都必须适应生存环境,所以环境是最大的决定因素。就好比在一个家庭里——成员之间可能会起争执,但也有齐心协力的时候;就像太阳、月亮和星星一样,每个家庭成员都各自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总而言之,就像一幢房子有了四壁一样,生命由此有了特定的活动圈子,有了平衡机制。事实上,今天人们熟知的“生态”( ecology)一词正是从希腊语中的“房子”(oikos)一词演变而来。

虽然我是在城市里出生长大的,但是我对大自然并不陌生。我们家从未拥有过属于自己的避暑小屋,但每逢暑假,母亲都会为我们租上一栋乡间小屋,住上一段。即便后来姐姐嫁到了国外,我们仍旧保留了这个习惯。为了缓解思乡之苦,姐姐每年夏天都会回到瑞典,租借乡村避暑别墅,在姐夫的假期到来之前,我和姐姐还有她的孩子们会共享这些房屋。

与此同时,我相继和不同乡间的同居伙伴共度了三十年。受他们的影响,我的兴趣出现了分化:作为一名作家,我深知如何运用文字拓展世界;而作为一名生物学家,我知晓自然界存在的各种联系。有的动物学家,比如杜立德博士(Doctor Dolittle),他赢得了动物们的信任,甚至能去抚摸一只经常出没在他家门廊上的松鸡。而我,大部分时间都在生物学图书馆里畅游,了解各种野生动物。

换句话说,以往我只是偶尔到访大自然;直到母亲去世,我们把她的庄园改造成了避暑小屋后,我才对自然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这份遗产是有生命的,它在不同方面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一些新的意义。对我姐姐来说,这处庄园成为她和儿孙们一起度假的完美居所;而对我来说,这里是隐居创作的不二之选,毕竟自然和生活就是我的创作素材。

小屋坐落在一大片生机勃勃的平地上,在南面成片的松树和橡树中间,隐约可见一座长满青苔的小山丘;西面有一条穿过蓝莓灌木丛的秘密小路;北面则与一些公共用地陡然相接,水声潺潺。四周并没有明确的分界线,所以一切既私密,又开放。

这处庄园本身可能看起来很大,相比之下,小屋就显得很小。这是一个单间,是很早之前的主人心血来潮按照传统避暑小屋的样式建成的。阳台上的玻璃换成了墙壁,以容纳两张双层床,然后又扩建了一间厨房和一间浴室。后来,受到地形限制,就没有进行更多的扩建。

好在庄园的每个角落都有一个小的附属建筑。其中一间以前用作厕所,现在被改成了工具房;另一间是木工棚,旁边还有一个露天仓库;在第三个角落有一间小茅屋被用作游戏室;而第四个角落是一个简易工棚,后来成了我的秘密创作之地。

这样的房产自然会存在这样那样的缺陷,何况它还不在保险免责范围内。所以就连请来的木匠都嘀咕说,还是再建一座新的吧。他这样说真令人扫兴,难道他看不出这间小屋独特的田园风味吗?

不管怎样,小屋显然还有很多地方需要修缮。我很高兴能有机会和木匠打交道,因为在写书时我感觉自己也是在一砖一瓦地建造楼房。到手的工程图总是新的,我必须自己慢慢摸索,要找出各种不同材料之间的正确配比可不容易。因此,我每天都埋头在办公桌前与这些技术问题死磕。

在全身心投入到生活和自然之前,我还有几件事情要做。其一是研究河流是如何滋养自然和孕育文化的,其二是研究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是如何将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结合起来的。鹿特丹文学家伊拉斯谟( Erasmus)为散文这一体裁注入了新的活力,他是我的榜样。让我狂热追随的还有伟大的百科全书式学者康拉德·格斯纳( Conrad Gessner)。他和亚里士多德一样,研究范围也涉及动物学和语言学等众多学科。他的作品涵盖了对成千上万种植物的描述和对众多作家及其作品的评价;在自然界各物种之间奇妙关系的启发下,他还专门研究了上百种语言之间的联系。

我一直对格斯纳百科全书式的研究理念深表认同,这种研究赋予了自然界中大大小小的角色同等的重要性;因为没有主次之分,他的研究可以从不同角度呈现世界。对我来说,格斯纳的观点在万物中得到了呼应。在那本《文艺复兴》( Renaissance)中,我虽然只用了寥寥几章来介绍格斯纳,但我很欣赏他把生物和语言、植物和文学结合起来的研究方法。

格斯纳的著作多达七十部,只可惜我的写作角太小,无法完全容纳这些书籍;而小屋周围的生物种类也可能没那么丰富。在这样的条件下,我还能读懂它们之间的对话吗?人类文字记载是我以往了解地球生命的主要渠道。那些在我周围或飞或爬、或攀或游的生物必然有它们各自适应于大自然的语言。它们可能像根一样试探性地向前冒险,也可能是脚踏实地的,又或是轻盈而有翅膀的。那么我该如何穿越时空,去发现那些早在文字出现以前就已有了自己语言的古老生物呢?差异常常会在不同的物种间竖起一堵堵高墙。

然而对于这类问题,生命往往自会给出答案。

——选自《夏日木屋札记:一场跨越物种的生命对话》,(瑞典)妮娜·波顿 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3年6月

媒体评论

妮娜·波顿的新书探讨了动物和自然的智慧,充满了激动的惊奇和温柔的谦卑,十页之内我就完全被迷住了。

?——佩尔·维滕(《瑞典快报》)?

所有生物都会说话,但所说的是什么意思?读妮娜·波顿关于自然语言的文字,只觉得我的心率持续下降。

?——约瑟芬·霍姆斯特伦(《瑞典日报》)?

一本博学的书,它语言幽默、轻快、咀嚼力强……将一切联系在一起。?

——杰尔·安德森(《布洛米顿报》)?

一部关于动物群体民主智慧的经典之作,一本诞生于瑞典夏季小木屋的优雅小品。

?——玛丽亚·肖特纽斯(《每日新闻》

编辑推荐

一间木屋,坐落在乡间,外表是有点锈蚀的铁红色,内饰是淡雅的白色,天花板有些低矮,但窗户采光都很棒,阳台有可坐可卧的大床和软软的沙发……

炎炎夏日,在这样一间古老的北欧风木屋里避暑,是一种什么感觉?

如果还能跟野蜂、松鼠、狐狸、獾不期而遇,旁观它们在各自的地盘安营扎寨又互不打扰,会是怎样的体验?

每年6至8月,是瑞典最令人期待的季节,短暂而美好的夏天,平均气温20°C到25°C,温暖舒适。向往自然的瑞典人对木屋有着很深的情结,超过50%的人都拥有自己的木屋!

夏季尼娜·伯顿都会到木屋避暑,本书讲述了她在那里避暑度夏的时光以及她发现的小屋周围世界的奇妙故事。?

屋顶变成了松鼠窝,松鼠妈妈在外出觅食时会到厨房窥视一番;木工棚的地板下是狐狸一家四口出入的狐狸洞,它们在那里交配、产下幼崽、育儿,露天库房变成幼崽们的游戏室;獾看起来远离人群,但是它们羞怯又大胆,独立又爱玩;蚯蚓的大脑不仅能预警和避开危险,还能感知土壤和地面而准确找到食物……平静的屋子里,是生命和交流不止。作者所有感官都被调动起来,渐渐听懂了它们的语言,发现它们的创造力。

所有这些为波顿打开一个新世界,在追溯物种起源中探寻生命本质,思考人与自然如何和谐共生。

精彩预览

它们只有一天的时间俯瞰延续了数百万年的地球生命,这一天很关键。在这几分钟的疯狂飞行里,她们会攀升到比日常出行高度更高的空中,每一个蚁后都代表着一个新的起点。……伴随着交配的兴奋,生命有了被复制千百倍的机会。

——编者按

一生仅此一次的高飞

对于一个作家来说,将蚂蚁与存在主义联系起来,并不是什么新鲜事。蚂蚁身形渺小,意味着它们只能成为浩瀚宇宙中一粒不堪一击的尘埃;而在它们庞大的种群面前,蚂蚁个体的存在没有什么意义,这一点也很直观。只有依赖负责不断分娩的蚁王的气味,它们才能活下来。这就引出了一个最大的存在主义问题:我们人类也是这样吗?是我们一手创造了主宰我们生活的神吗?

1911年获得诺贝尔奖的比利时作家莫里斯·梅特林克(Maurice Maeterlinck),同样受到这个问题的困扰。我读文学史时,曾将他的戏剧《盲人》(The Blind)与塞缪尔·贝克特的《等待戈多》 (Samuel Beckett,Waiting for Godot)放在一起比较,我发现后者的灵感可能源于前者。这两部剧描述的都是愚民对领袖徒劳而永久的等待,在梅特林克的剧里,领袖的重要性尤为突出,因为等待他的都是盲人,他们不知道领袖其实就坐在他们中间——只是已经死了。

虽然梅特林克因其象征派戏剧而闻名,但他也写了一些相当出彩的生物论文集。作为一名养蜂爱好者,他将第一部论文集献给了蜜蜂。 20世纪20年代,他曾受邀撰写一部电影剧本,但令制片人大为震惊的是,他竟试着将一只蜜蜂打造成英雄。不过,在他的书中,他对独居蜜蜂的一些描述却相当贬损。在他看来,独居蜜蜂应该抛弃狭隘的利己主义,上升到兄弟情谊的层面上来。我对梅特林克的用词有点困惑,因为无论是“狭隘的利己主义”还是“兄弟情谊”都不能准确描述蜜蜂,但我明白,他这样写是为了颂扬蜂群团结一致的美德。

比起蜜蜂,蚂蚁才是他更理想的研究对象, 1930年他还写了一本关于蚂蚁生活的随笔集。作为一名象征主义者,他能从最简单的蚁丘中看到人类的命运。毕竟,我们对生命的秘密知之甚少,并不比蚂蚁知道得更多。撇开他相对克制的象征主义手法,书中那些引人入胜的事实描述,极大地激发了我对蚂蚁的兴趣。

在书中,他对蚂蚁生活的描写唯美而细致。一切生命都从小到几乎看不见的卵开始,其他蚂蚁会不断地舔舐它们,照顾它们。梅特林克猜想,蚁群之所以会形成这样的组织,大概是因为它们的后代需要不断的照顾。

人类社会和蚂蚁社会有很多共通之处,梅特林克认为,从由卵中孵化出的幼虫,可以看出几分人类的形态。在显微镜下,它们就像表情轻蔑、脾气暴躁的婴儿,有时又像装在梧桐树棺材里的蒙面木乃伊。所有的卵看起来都一模一样——除了即将成为蚁后的那一个。

从茧里出来时,蚁后的身体两侧各附带着一片面纱般的东西——那是她的翅膀。一想到那翅膀是蚁后从有翼祖先那儿遗传下来的,我就觉得很震惊。它们只有一天的时间俯瞰延续了数百万年的地球生命,这一天很关键。在这几分钟的疯狂飞行里,她们会攀升到比日常出行高度更高的空中,每一个蚁后都代表着一个新的起点。

在每年的一个特别的下午, 5点到 8点之间,这场“飞行秀”都会准时上演。一场雨过后,地面变得松软,阳光再次回归,空气湿度达到 70%。至于蚂蚁是如何知道这一切的,至今还是个谜,但这场定期表演从来没有间断过。大约在晚餐时间,蚁丘沸腾着,年轻的蚁后被护送到地面。

尽管它们对天空一无所知,但有了翅膀,它们便能飞向空中。它们并不是单独行动。相反,这片领域的每一个新生蚁后,还有带翅膀的雄蚁王,都会飞向空中,后者将负责为前者授精。就像商量好了一样,各领地的蚁群会相互混杂,同时进行空中交配,从而减少近亲繁殖。

是谁发出了飞行的信号?没有谁,它们仅仅是凭着本能,掐准对的时间和对的天气。成群的飞蚁升上天空,饥饿的鸟儿在上方盘旋。它们就像火焰中冒出来的烟,影影绰绰,一直飞到夜晚。这时蝙蝠会飞来吃掉剩下的飞蚁,成千上万的蚁后中,只有一小部分能存活下来。雄蚁的情况则更糟,交配后,那些成功逃离被鸟类吃掉命运的“幸运儿”,会掉到地上,然后被原先朝夕相处的工蚁杀死——雄蚁已经在这一天——它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天——为蚂蚁社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伴随着交配的兴奋,生命有了被复制千百倍的机会。但就像黑夜紧跟着白天,死亡会紧随新生而来,以防止队伍过于壮大。

我突然明白为什么梅特林克会为这种“婚飞”行为所迷住了。它就像一个具有存在意义的里程碑,将新生与死亡紧密相连。

蜜蜂不像蚂蚁一样成群交配,但它们的空中交配也同样激烈。不同于蚂蚁,为了试探雄蜂,蜂后会更加大胆地升空,远远超出蜜蜂的正常飞行高度,飞出人们的正常视域。这是雄蜂的高光时刻,它们的视觉敏锐度在这一时刻达到顶峰,因为它们绝不能失去对蜂后的追踪,只有跟着蜂后飞到天空最高点,才有资格与她交配。在这个过程当中,雄蜂的内脏会被拉出身体——当蜂后体内充满生命时,雄蜂却坠地而死。

对蚂蚁来说,“婚飞”既是对力量的考验,也与它们不能飞行的日常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梅特林克将这场飞行盛宴描述为一场乡村婚礼,蚁后翅膀脱落时,就像新娘脱掉婚纱一样,看上去十分浪漫。但狂欢之后没有派对,蚁后必须迅速在松软的土壤中挖出一个洞来,拯救自己和她将要孕育的生命。事实上,那是在为自己打造监狱。在接下去的有生之年里,她将一动不动地躺在这片黑暗的土地上。

她先产下一撮卵,再用营养丰富、带有抗生素的唾液舔舐这些卵,悉心照料,使其免受土壤中的细菌感染。她的体力一天天下降,为了继续生存,她必须吃掉一些自己细心呵护过的卵。但她的体内仍储存着数百万个精子,从现在起,终其一生,她将不断产下新鲜的受精卵,就像心跳一样有规律。

——选自《夏日木屋札记:一场跨越物种的生命对话》,(瑞典)妮娜·波顿 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3年6月

线上商城
会员家.png 书天堂.png 天猫旗舰店.png
会员家 书天堂 天猫旗舰店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png   微博二维码.png
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

微信号:bbtplus2018(工作时间)
电话:0773-2282512(工作时间)

我要投稿

批发采购

加入我们

版权所有: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PRESS(GROUP) |  纪委举/报投诉邮箱 :cbsjw@bbtpress.com    纪委举报电话:0773-2288699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 | 网出证 (桂) 字第008号 | 备案号:桂ICP备12003475号 | 新出网证(桂)字002号 | 公安机关备案号:45030202000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