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板块图书分类品牌系列获奖图书图书专题新书上架编辑推荐作者团队
走遍世界博物馆 印度国家博物馆
太过瘾,一口气看懂印度文明五千年!
ISBN: 9787559860538

出版时间:2023-06-01

定  价:128.00

作  者:梅辰 著

责  编:邹婧
所属板块: 社科学术出版

图书分类: 文物考古

读者对象: 大众

上架建议: 历史/文物考古
装帧: 平装

开本: 16

字数: 300 (千字)

页数: 272
纸质书购买: 天猫 有赞
图书简介

印度国家博物馆汇聚了古印度文明文物之菁华,其馆藏文物约20万件,文物历史年代跨度超过 5000年,是世界上收藏古印度文明遗珍最丰富的宝库,其中许多珍宝在世界文明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重大意义。

本书以作者在印度国家博物馆的泡馆经历为视点,对其中的重要藏品、珍贵文物进行了详细的导览与解读,其中不仅包括了文物背后的历史故事、收藏经历等,还将作者在当地采风时所看到、听到的风土人情、人文风貌等一并结合到了对文物的解析中,为读者深度了解神秘而古老的印度文明提供了一个认知的新窗口,使那个曾经在人们印象中神秘莫测的印度文明,伴随着一件件文物的清晰解读而变得不再陌生与遥远。

作者简介

梅辰,文化行者,旅行家,资深博物馆作家。曾到访世界各地数千家博物馆,足迹遍及欧亚美非。获奖畅销书作家,已出版人文、文博类著作7部。网络平台文博类知名作者,被粉丝们亲切称为“辰馆”。

图书目录

一、哈拉帕文明

看过来!印度4000年前的“猛男”多彪悍

印度国博镇馆之宝:青铜舞女

消失在神秘纬线上的繁华都市

二、孔雀王朝、巽加王朝、萨塔瓦哈纳王朝与贵霜王朝艺术

阿育王石柱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最美一级浮屠这般样

2000年前印度美女的三围,至今仍然艳压群芳

世界上最早的佛像是标准的美男子

世界最美佛像与佛教艺术珍宝

三、笈多王朝与中世纪艺术

为什么印度的神比其他地方的神多?

梵天为何有四个头?这经历有点说不出口

宇宙世界的保护神——毗湿奴

一场意外的婚姻变故,成就了一位宇宙超级大神

一个能扫平一切的“神二代”

印度教经典典籍与经典神话

用世界上最细的笔画出来的画,真美!

印度国家博物馆镇馆之宝——舞王湿婆青铜像

四、其他艺术

印度国博部分展厅掠影

附:印度采风记

“开挂”了的印度摩的

印度后宫宫殿缘何有900多扇窗户?

泰姬陵建筑中暗藏的秘密

印度美女凭什么获得了五次“世界小姐”的桂冠?

月光下的泰姬陵

序言/前言/后记

印度国家博物馆之缘起

1947—1948年岁末年初,一个由印度与英国政府合作、伦敦皇家学院主办的印度艺术品展览在伯灵顿大厦画廊中开展,展品全部是印度各博物馆中遴选出来的艺术精品。该展览在当地取得了巨大成功。

展览的成功举办,引发了印度有关部门想要在首都新德里将这批艺术品再行展览一次的念头。于是,1949年,同样的一个展览在新德里印度总统府杜巴厅(Durbar Hall )中盛大开幕,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随后有关部门萌生了留下这批艺术品以便未来在国家博物馆中展示印度古老文明文化瑰宝的想法。他们把这个动议发给了各参展博物馆(单位),但这个想法并没有得到一致的赞同:一些博物馆表示愿意将展品继续留在新德里进行展览,而另一些博物馆则要求归还他们的展品。于是,那些留下来的展品后来成为了国家博物馆早期收藏的核心。

1949年 8月15日,在纪念印度独立两周年喜庆之日,时任印度总督拉贾戈帕拉查里(Shri R.C. Rajagopalachari)在总统府宣布将建立“印度国家博物馆”,并为此举行了揭幕仪式。同时,他还宣布在国家博物馆建筑落成之前,总统府的杜巴厅将行使有关文物的展览与保藏功能。

此后,“杜巴厅博物馆”的行政归属一直挂在印度政府有关的考古学部门。后来它又被纳入印度教育部,由教育部直接管辖。之后,在教育部考古总干事的领导下,博物馆方面不遗余力地四处征集藏品,越来越多的艺术品、文物被收进博物馆中,博物馆的藏品日渐丰富。尽管博物馆也收到了一些捐赠文物,但其藏品主要还是来自艺术委员会的收集购买。

1955年 5月12日,时任印度总理尼赫鲁宣布印度国家博物馆将在新址(即新德里国家博物馆现址)开工建设。

1960年,印度国家博物馆建筑落成。同年 6月,该建筑移交给了博物馆的相关管理部门。同年12月18日,印度国家博物馆正式对公众开放。其行政管理隶属于印度文化部和人力资源发展部,并由该管理部门提供资金支持。

从“杜巴厅博物馆”到“国家博物馆”,一些重要的历史遗物以及精美的艺术品一直不间断地被收集到博物馆的馆藏中。

迄今为止,印度国家博物馆馆藏文物已达 20余万件,藏品年代跨越 5000年之久,是世界上拥有古印度文明瑰宝最丰富的地方,其中的许多馆藏珍宝在世界文明史上都具有里程碑式的重大意义。

今天,印度国家博物馆以其独有的历史、民族、文化与艺术特色屹立于世界博物馆之林,成为世界博物馆中最具影响力、最具历史文化价值、最具吸引力的博物馆之一,并因此跻身世界前 20座重要博物馆之列。

印度国家博物馆简介

穿过著名的“印度门”,沿着中央大道向南走不远就是印度国家博物馆的所在地(Janpath 路与 Maulana Azad 路的交会处)。

中央大道是印度首都新德里最重要的国家大道,呈东西走向。大道东起总统府,向西沿大道两侧分布着印度诸多政府机构以及国会大厦等,国家博物馆就坐落在大道南侧一片绿树环绕的林荫内,很是安谧与幽静。

印度国家博物馆(下简称“印度国博”)的主体建筑呈 C 形。博物馆的整个区域由主体建筑、围绕在主体建筑之外的外庭院、主体建筑环抱中的内庭院三部分组成。

乍眼看去,让人有点不太敢相信眼前的这座红砂石建筑是有着丰富馆藏的印度国博。它外表平平,既不现代也不恢宏,就只是一幢老式的三层建筑,类似于20世纪70年代中国城市中常见的那种普通建筑,虽说是红砂石材质,却泛着老旧的黄色。它的前面没有宽阔的广场或草地,几乎就是临街而建,这难免让人觉得这样一个因古老文明和丰富馆藏而闻名于世界的博物馆在气势上显得有些过于质朴和简单。作为珍藏着世界四大古文明之一的古印度文明的一座国家级博物馆,至少在外观上应该是大气恢宏的吧。或许,印度人也认同“包子有肉不在褶上”的理念。

不仅如此,印度国博也没有像其他国家的国家博物馆那样气派的大门。它的大门,就是那种最传统的铁栅栏门。若不是大门旁的那几个烫金的大字“国家博物馆”,你可能会以为大门里面只是某个普通的单位或者学校。

印度国博的门票为300卢比 / 张(约合人民币30元 / 张),携带相机者还需另外加收300卢比的相机费(实际相当于每位60元)。曾听到一位参观者抱怨说“这么一个外观陈旧、规模不大的博物馆,竟然卖这么贵的门票”,言语间流露出得不偿失之意。

嗯,说印度国博老旧,辰馆同意。它不仅外表平平,且内部设施也大多停留在20世纪中后期的状态:展厅、展柜都是传统老样式,看上去和中国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博物馆面貌差不多。其馆内的“空调”,靠的是若干直径约1米的巨大电风扇进行调温,走近它,那风力就像是喜马拉雅山裂开了一道口,其力度之大让人觉得站在风口上大象都能飞上天。俗话说“好马配金鞍,好船配劲帆”,以如此简单陈旧的硬件设施来匹配印度国博所拥有的宝物,总让人觉得有点儿委屈了那些几千年传承下来的无价之宝。

问及馆内的工作人员:这么多珍贵宝物,为何不改善一下博物馆的设施(参观环境)?答曰:“不需要啊,因为没有人来这里是为了看‘设施’。即便是现在这样的设施(环境),来参观的人依然每天络绎不绝……”嘿嘿,还真是“包子有肉不在褶上”。而事实上,也就只有有肉的包子才真的不在乎褶儿的多少,因为它有实力不在乎,而空瘪的包子就只能靠多捏几个花哨的褶子来掩盖其虚了。

印度国博宝藏

印度国博的家底儿究竟有多厚?去看它满院子里三三两两散落着的那些上千年的文物就知道了。在印度国博,想要跻身室内展厅是需要凭自身段位论资排辈的。即使你有上千年的历史,对不起,你也只能凭资历、按身价待估。

“这位石爷爷,您今年高寿啊? 5000岁?得嘞,您里边单间请(室内独立展柜)”。

“这位陶奶奶,您贵庚啦? 3000岁?哦,您进屋靠墙站。”

“您,多大了? 1500岁?去,外边院子凉快儿去!”

……

在印度国博的露天庭院中,这类站在“外边儿凉快”的千岁文物不在少数。凑近这些宝物细看:“公元7世纪”“公元9世纪”……它们就这样被赤裸裸地曝晒在了光天化日之下,任凭风吹雨打。没办法,大户人家就是这么豪横,家底儿厚,三毛两毛的不在乎!(若是搁在其他一些国家的博物馆里,这些千年文物说不定早就被重点保护起来了,甚至还有可能成为镇馆之宝。真是撑死的撑死,饿死的饿死,各有其命啊!)

印度国博拥有世界上最多的古印度文明瑰宝,其中不乏在世界文明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珍贵文物。譬如,贵霜王朝展厅中的犍陀罗佛造像,是世界上最早的具有真人相貌与身形的佛像,在世界文明史、宗教史、佛教史上都有着不可估量的重大意义。而青铜器展厅中的《舞王湿婆青铜像》,更是以一种轻盈曼妙的静态意象呈现出了一个动感极强的律动画面,它将印度哲学对于宇宙世界中动静更迭、生息交替、于变化中永恒的思想完美地喻示在了这件优美的艺术品中,被认为是古代印度宗教与艺术相结合的杰出典范,代表了古代印度造型艺术与青铜制作技术的最高水平,并因此成为印度国博的镇馆之宝。

这样一座拥有众多印度文明珍宝、在世界博物馆中享有盛誉的国家级博物馆,你觉得600卢比的票价贵了么?或许仅从展陈条件与参观环境的角度看票价可能有点偏高,但问题是包子卖的不是皮儿的价,是馅儿的内容决定了包子的定价。

入馆安检

印度国博的入馆安检可谓是世界上最严格、最有震慑力的安检之一,它是由荷枪实弹的武装军人具体执行,这大概是世界上安全级别最高的博物馆安检了。(在印度,荷枪实弹的军、警非常多,地铁站里、闹市区、街头巷尾随处可见,而且其制服种类之多让你根本搞不清到底有多少种军和警。)

印度国博的安检实行男女分检。安检时,女性参观者会被引到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内,由女警进行器检和手检双重检查。由于是女警,故而没什么避讳之处,于是手检就成了不留死角的全身检查,这过程让人觉得多少有些尴尬。

通过安检后,直接就进到了博物馆大厅。

博物馆大厅是一个方形大厅,厅内设有售票处、服务处和一个长廊展厅(馆藏品实在是太多了,把本应承担接待功能的大厅都给占用了)。

家底厚实的印度国博让你一进门就被震得一激灵:大厅内所摆放的展品很多是公元2世纪、公元5世纪时期的石刻作品,以至于观众中不时地有人发出“perfect!(太神奇了!)”“great!(太棒了!)”的惊叹!

然而,也有观众叹息:“唉!如此珍贵的文物就这样无遮无拦地摆在了简陋的石膏架子上。”是的,在印度国博大部分文物就是这样无遮无挡、无警示、无栏杆地近距离展现在观众面前。倘若遇到不了解博物馆规则的小朋友或者成年观众,很容易就会发生触摸文物的情况。不过,看情形,似乎是你摸了也就摸了,没人在意这些。在印度,天空永远飘着五个字儿:“啥都不是事儿!”人人都天生“佛系”。

这就是印度,这就是印度人!

编辑推荐

? 印度5000年国宝图鉴,囊括馆方不轻易出展的罕见文物:世界上最早的具有真人相貌与身形的佛像;古印度哈拉帕文明的重要物证——青铜舞女;古代印度宗教与艺术完美结合的典范、造型艺术与青铜制作技术巅峰之作——舞王湿婆青铜像……

? 博物馆里的奇妙印度史: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阿育王与桑奇佛塔;贵霜王朝与犍陀罗佛像;笈多王朝与印度教信仰;莫卧儿王朝与印度细密画……

? 深挖宝藏的背后故事,揭开人类文明之谜:北纬30°纬线上神秘消失的古代城市;4000多年前的印度印章上刻着苏美尔人的史诗《吉尔伽美什》;古印度的佛陀居然身穿希腊罗马式长袍、长着希腊化面孔;中国人的盖世英雄“齐天大圣孙悟空”来自印度吗;印度细密画艺术受惠于成吉思汗和帖木儿的子孙……

? 解读印度造型艺术的深邃意蕴,领略另类东方美学:妖娆妩媚的 “三屈式”女子雕像;程式谨严的印度佛陀造像;世俗化、张力十足的印度教诸神造像……

? 手把手教你鉴宝,积累文博知识,秒变博物馆达人:什么是“轮展”;如何判断文物的价值;什么是干漆夹苎工艺;怎样区别佛像和菩萨像;如何欣赏佛教造像;怎样识别印度教诸神的化身……

? 从博物馆开始的印度之旅:1.打卡印度知名景点和历史古迹:风之宫殿、阿格拉红堡、泰姬陵、阿克巴大帝陵、琥珀堡……2.剔除刻板印象,重新认识印度:“开挂”的印度交通、精妙的印度建筑艺术、自信的印度美女、独特的印度哲学……

? 锁线裸背,180°平摊看图无死角;进口纸张,久放不黄;全彩印刷,还原博物馆光影色调,不去现场也能沉浸式看展 。

精彩预览

印度教

印度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宗教之一,兴起于笈多王朝(约公元320—540年)。

印度教由婆罗门教演变而来,在其形成过程中吸收了佛教、耆那教、密教的部分教义以及复杂的民间信仰逐步发展而成。如,印度土著达罗毗荼人的生殖崇拜信仰——崇拜男根 [ 林伽(linga)]、公牛等,也都被吸收进印度教信仰中。因此,印度教在广大民众中具有深厚的信仰基础。

印度教初萌于公元前4世纪,直到公元4世纪笈多王朝时才得以兴起。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是笈多王朝复兴了曾因佛教的兴盛而一度衰微的婆罗门教。只是,这种“复兴”并非简单的原版婆罗门教的复兴,而是在原版的基础上又发展出了一个创新版——演变为一种新的宗教:印度教。

印度教自公元4世纪兴盛,流传至今,依然是印度民众最普遍的宗教信仰。

人们说不了解印度教就不可能了解印度。这话反过来说或许更贴切:要想了解印度就必须了解印度教。印度教作为印度千百年流传下来的古老宗教,对于印度的政治、文化、经济甚至是军事都曾产生过重大的影响。

印度教教义主张:“善恶有因果,人生有轮回”,信仰业报轮回说。

印度教信徒相信一个人在肉体死亡后灵魂会转世到下一世重生,相信今生今世的业决定了转世的果——来世或成为高(低)等的人,或成为牛、马等牲畜。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我们在印度旅行时,经常会看到牛、羊、狗、猴等动物自由自在地在大街上行走,而不必担心被车撞人撵的原因。因为印度人认为他们所遇到的牛、羊等动物很有可能就是自己已故的祖先或亲友转世而来,而人们又怎么会去伤害自己的祖先或亲友呢?在印度旅行时,辰馆不止一次地在车水马龙的闹市区看到健硕的神牛在道路的中央慢条斯理地踱步前行而所有的车辆都毫无脾气地绕而行之的情景。倘若赶上神牛累了,想要小憩片刻,它老人家便会毫无顾忌地

就地一卧,管你什么交通要道不要道的!而周围的行人与车辆也都自觉地绕而行之,绝不会

按喇叭,更不可能去冲撞它。当然,牛爷爷之所以在印度能这么霸气豪横,也与它在人们心

中是神牛的特殊地位有关。

印度教的种姓制度:种姓制度把人分成四个不同的社会阶层,也即四个不同的种姓。

约公元前1500年,雅利安人越过阿富汗北部的兴都库什山脉,从印度的西北部侵入印度。之后,雅利安游牧民族的信仰逐渐演化形成了吠陀教。吠陀教的特点是多神崇拜,相信万物有灵论,它为自然界中各种无法理解的自然现象都赋予了神性(印度因此而神灵众多)。吠陀教的另一个特点是主张社会是分阶层的,也即种姓分立,把社会划分为四个不同的阶层:

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四个种姓。

吠陀时代把社会划分为四个阶层,最初是因为入侵的雅利安人要把高贵的自己与当地的土著区别开来。后来,雅利安人内部出现了地位分化:从事祭祀的僧侣(婆罗门)、部落贵族、武士以及普通阶层的民众。之后,社会上的这四个阶层逐渐被固定下来:僧人、贵族与武士、普通民众、印度土著。

吠陀教逐渐演变为婆罗门教时,种姓制度继续存在。

种姓制度的第一阶层:婆罗门。

婆罗门代表祭祀阶层,是社会的最高阶层。

主持婆罗门教祭祀礼仪的僧侣被称为婆罗门,他们被认为是精通典籍、无所不能的人。这些能够“跟上天沟通、传话”的婆罗门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被视为最尊贵的阶级。

第二阶层:刹帝利。

刹帝利代表武士和贵族阶层,是社会中的权贵阶层。耆那教的创建者筏驮摩那与佛教的创建者释迦牟尼,两者的家族都属于刹帝利阶层(他们的父亲都是小邦国的君主)。

第三阶层:吠舍。

吠舍代表手工业者和商业阶层。

记得辰馆去印度旅行前,在预订酒店时,面对几家性价比都还不错的酒店纠结于究竟要选哪一家的时候,无意间看到了店主的姓名,辰馆果断地选择了其中一家店主姓“吠舍”的酒店。因为种姓吠舍,代表着商业阶层,说明这家是世代相传的生意人,想必是有些经营之道的,故而酒店应该还不错吧(事实证明,这家酒店确实不错)。

第四阶层:首陀罗。

首陀罗代表奴隶阶层。

种姓制度中每一种姓之间有着严格的界限,不同种姓之间严禁通婚、共食,以及各种戒律与风俗等规定。因此,要想通过婚姻来改变种姓从而获得更高的社会地位是不可能的。

种姓制度在1948年时已被废除,种姓歧视也早已被法律所禁止,但历史的烙印终究难以完全褪去。

线上商城
会员家.png 书天堂.png 天猫旗舰店.png
会员家 书天堂 天猫旗舰店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png   微博二维码.png
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

微信号:bbtplus2018(工作时间)
电话:0773-2282512(工作时间)

我要投稿

批发采购

加入我们

版权所有: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PRESS(GROUP) |  纪委举/报投诉邮箱 :cbsjw@bbtpress.com    纪委举报电话:0773-2288699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 | 网出证 (桂) 字第008号 | 备案号:桂ICP备12003475号 | 新出网证(桂)字002号 | 公安机关备案号:45030202000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