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童年》是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魔法象阅读学园推出的作品之一,是法国插画师艾姿碧塔有关童年和艺术的回忆录。她出生于二战前夕的波兰,自幼丧父,背井离乡。这段漂泊不定的经历深刻地影响了她的艺术创作,战争、孤独、故乡是她时有涉猎的主题。孤独的童年也促使她找到了一个精神的避风港——阅读和画画。在回忆录中,她也详尽地阐述了自己的图画书论,比如儿童对艺术的天生直觉和对诗歌的敏锐而新鲜的感受力,大人应该尊重并相信儿童的内心宇宙等。总之,本书图文并茂,叙事细腻生动,观点深刻新颖,是一本上乘的艺术回忆录。
著者:(法)艾姿碧塔,法国插画师和摄影师,生于1936年,身世坎坷,在颠沛流离中先后被寄养在了法国和英国,之后定居巴黎,从事童书和摄影创作。她艺术成就卓著,两次提名林格伦奖,并于1993年斩获女巫奖。代表作有《芙芙和缪塞》《魔法师的梯子》等。
译者:梅思繁,作家与翻译家,出生于1982年。从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毕业后,前往法国留学,获巴黎索邦大学法国文学与比较文学硕士学位。代表作《爸爸故事》讲述与父亲梅子涵之间有趣又动人的父女故事,多次获奖。代表译作有《欢欣岁月》《书,儿童与成人》《小王子》等。
1.她们是仙女
2.世界中心
3.住在仙女家
4.How do you do?
5.故事书王国
6.米琪
7.处女作
8.图像
9.神秘绵羊
10.带刺篱笆
11.这场诅咒的真正未解之谜
12.在学校里
13.在腥风血雨的日子里,我学会了读书
14.学画画
15.画插画
16.画室的秘密
17.绝对的真相
18.神奇的解决办法
19.西奥多
20.浴缸里的奶牛
21.这不是一支烟斗
22.穿着狐皮大衣的仙女
23.艾姿碧塔生平大事年表
24.艾姿碧塔作品一览表
天真与经验之歌
周英(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师、儿童文学博士)
2006年春天,我读到了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艺术的童年》。当时我正在攻读儿童文学硕士学位,一下子就被艾姿碧塔在开篇提出的一个观点所吸引。她认为,从构思的角度,童书作者大致可分为“父亲视角”“母亲视角”和“儿童视角”。采取“母亲视角”的作者关注具象认知,注重引导孩子认识周遭环境;选取“父亲视角”的作者关注抽象认知,注重展示家庭以外的广阔世界。而拥有“儿童视角”的作者,与前两者的区别在于其开放性,这类作者更注重给孩子们提供探索、体验世界的方法,扩大思辨、想象以及情感天地,同时让孩子在阅读中学会自我控制。我觉得这个观点新奇有趣,兴致勃勃地循着这样的视野去“检阅”当时正在阅读的儿童文学作品,仿佛更清晰地看到了儿童文学世界中的奇妙风景。
这样令人耳目一新的观点在《艺术的童年》中并不鲜见。正如艾姿碧塔自己所说,她是一位拥有“儿童视角”的作者,因此书中处处流露着她对童年的敏锐感觉和完好记忆。美国儿童文学研究者艾莉森·卢里说:“一些颇有天赋的儿童文学作家似乎总是与众不同。实际上,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自己就是孩子。”这些作家更喜欢和孩子们待在一起,谙熟儿童的游戏,有着孩童般的想象力。而拥有深刻的童年记忆,似乎是杰出的童书创作者共有的特质——他们仿佛有一种特殊的途径与自己的童年保持着联系,手中似乎握着一张能够任意往返“永无乡”的票券,只要他们愿意,就能随时像彼得·潘那样自由自在地飞上一圈。
艾姿碧塔正是如此。尽管她的童年在战争的背景下是如此颠沛流离,被迫背负着“东拼西凑”的“文化行李”,在不同语言、不同文化中穿梭前行。在这段成长之路中,童年的天真与一路上收获的斑斑驳驳、光怪陆离的经验共同沉淀在艺术家的心底,为她日后的创作打上了多元文化的符码。而写这本书时的艾姿碧塔,早已将过往的经历在时间的流水中浣洗成了亮晶晶的回忆。她闲庭信步般在艺术和童年的国度中游走,诚实地记下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
很多人认为《艺术的童年》是一本图画书创作的参考书,但只要你翻开这本书就知道,艾姿碧塔在书中所论及之事并不仅于此,她用散文的写作方式,将自己充满灵光的见解娓娓道来——关于童年,关于战争,关于艺术创作,关于对童书翻译和出版、儿童教育、儿童文化等现象的见解和反思,观点不乏独到之处。比如她对主流儿童观的批判,对童书创作者创作理念的反思,对翻译者浮皮潦草的态度的痛心,都犀利而准确,殷切而真诚。这些观点基于她对儿童、对童年的理解和尊重。她认为儿童的感受并非无足轻重,儿童有独特的、丰富的、包容的审美趣味,他们喜欢思考,神思敏捷,且能够与艺术家心有灵犀地交流。因此,儿童有权利被成人平等、认真地对待,为儿童提供的读物必须是美好的、不重复的、真正的艺术品。艺术家不应去表达那些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东西,而是要“尽情地玩耍,带着成年人的成熟和睿智,放开手脚地玩起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带给孩子一些他们暂时无法获得的东西。”而“开启一场游戏,意味着开启一个体系,每一个体系都是自有逻辑的。”创作者决不能故作幼稚、敷衍了事,而是应该以简约素朴的方式,郑重地谱写交织着天真与经验的心曲。
在《艺术的童年》中,我们能够看到艾姿碧塔创作理念的体现。而对于能够用画笔自如地描绘世界的艺术家来说,书中自然少不了大量的插图——它们来自艾姿碧塔的创作或收藏,也有与文字有关的他人的作品。这些画面有的精简到寥寥几笔,有的则材料丰富、视角独特、构思清奇。它们与文字相互生发,让人窥探到另一种符码中的美妙天地。这些画面,我十多年前阅读《艺术的童年》时就印象深刻,有一些细节至今记忆犹新。
多年之后,《艺术的童年》第一版已遍寻无踪,而艾姿碧塔曾在我心中奏响的琴音仍绕梁不绝。机缘巧合之下,我把这本书推荐给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魔法象童书馆,如今得以出版,不禁期待能够有更多读者拥有属于自己的纸间奇遇,听到艾姿碧塔信笔书写的天真与经验之歌——它不仅能让我们更加了解童年、了解童书,或许也能让已经长大成人的我们认出心底的那个孩子,在匆匆而逝的日子中重新拥有轻盈柔和的生命质地。
无
艾姿碧塔是一个天才童书作家,能写会画。她也创作了几本给大人看的书,比如《艺术的童年》。这本书记录了她对童年的思考和追忆,对艺术理论的反思和实践。总之,她的艺术才能丰富多彩,令人瞩目。
——简宁·科蒂卡(法国知名童书评论家)
艾姿碧塔信笔书写的天真与经验之歌——它不仅能让我们更加了解童年、了解童书,或许也能让已经长大成人的我们认出心底的那个孩子,在匆匆而逝的日子中重新拥有轻盈柔和的生命质地。
——周英(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师、儿童文学博士)
编辑推荐:
※ 图画书爱好者、创作者必读
法国图画书大师艾姿碧塔的创作实践和理论,继保罗·阿扎尔《书,儿童与成人》之后,又一部法国儿童文学研究著作。世界儿童文学理论的经典之作,一代图画书大师艾姿碧塔的成长之路。书里满满的都是艾姿碧塔50年图画书创作实践的真知灼见和独立思考,是图画书创作初学者的必读实用指南。
※ 世界儿童文学理论的经典之作,儿童文学研究者必读
本书作者既是资深图画书创作者,又是图画书理论的思考者和撰写者。50年图画书创作的酸甜苦辣,带给儿童文学研究者第一手的资料和最直接的记录。
※ 匠心译文,妙趣横生
新锐翻译家、青年作家梅思繁在忠实原文的基础上,用心炼字、遣词、造句,巧妙融合比拟、比喻、对比、通感等多种修辞手法,反复打磨。中文译文极大程度地还原了原作的平实顺畅、优美生动,可以让读者在翻阅中感受翻译佳作的妙趣。
世界中心
孩子和艺术家住在同一个国度。那个地方没有国界,变幻莫测。在那儿,词语此起彼伏地冒出来,可以任意组合、拆分;在那儿,猫咪留下了它们神秘的微笑,化作挂在林间的一弯新月;在那儿,所有东西都忘记了自己原来的面貌,变换了用途,添上了阴影,然后重新分裂,形成新的形状。倒影、薄雾与光线显示矿石一般的稳定性,内容与形式可以互换位置。总之,在这个国度里,一切都可以再融合、再分解,一切也自有道理,引人深思。
在这个国度里行走多年,我就像那些游走于世界各地的旅人,自然而然地遇到一些志趣相投的孩子,我们彼此交换着经验和想法。我为孩子们创作的故事书和图画书,包括造型艺术作品,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产生的。
时光如水,不舍昼夜,既不会停止,也不会倒流。因此,我们不可能一开始就作为大人而存在。在长大之前,我们无一例外都首先是个孩子。为什么我们会忘记这个显而易见的事实呢?
小时候,我们幻想着成年人拥有的特权,迫不及待地想要变成他们。在长大的过程中,我们很多人头也不回,毫无留恋地抛弃了儿童观看世界的逻辑和方法。而且,我们还体验到了因变化而带来的满足感,我们认为自己获得了那些梦寐以求的成年人特权。
会员家 | 书天堂 | 天猫旗舰店 |
微信公众号 | 官方微博 |
版权所有: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PRESS(GROUP) | 纪委举/报投诉邮箱 :cbsjw@bbtpress.com 纪委举报电话:0773-2288699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 | 网出证 (桂) 字第008号 | 备案号:桂ICP备12003475号 | 新出网证(桂)字002号 | 公安机关备案号:45030202000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