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塞巴尔德的文学处女作,是他第一部诗歌作品。长诗分为三个部分,分别讲述了德国画家马蒂亚斯·格吕内瓦尔德和他的画作、德国博物学家格奥尔格·威廉·施特勒和他的北极之旅,以及塞巴尔德本人作为德国公民的记忆与经历。这些由想象、回忆和学术考证组成的生命片段向人类在自然的位置发起诘问,在生命的涨满与消退中传递沉重的历史阴郁。本书是塞巴尔德式典型书写的首次尝试,是对人与自然、生与死的永恒二元的一次文学探索。
(德)温弗里德·塞巴尔德,1944年生于德国,1970年起任教于英国东英吉利大学,2001年因车祸去世。作品风格独特,被公认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级别的作家。代表作有《奥斯特利茨》《移民》《土星之环》《眩晕》等。
任昱璞,北京大学德语文学博士,现任教于西安外国语大学。
俨然阿尔卑斯山的雪 1
我若在海极留下 53
幽暗的夜晚启航 113
译后记 166
无
?化身时间和记忆的生态学家:
塞巴尔德勘察由回忆和想象、艺术研究和科学考证沉积而成的历史地貌,在生命的增殖与衰败、涨满与消退中,向人类在自然的位置发起诘问。
?自然之力:
塞巴尔德用令人惊异的文字,为世界这副病躯排演了三幕“病理学戏剧”,其中,诡谲的彩和悼怆的黑白、世俗的扰攘和圣洁的寂静交替出现:在马蒂亚斯·格吕内瓦尔德的画笔下,自然是腐败的、畸形的和堕落的;在格奥尔格·威廉·施特勒的探险中,北域的海使人内省、惊惧和虔敬;塞巴尔德则从自己出生时的不祥星象和后来眼见的工业败景中领悟到,人类的历史,仅是一次又一次的劫后余生。
?野蛮的自由诗:
本书展现了不同于其他诗歌的遣词、修辞、思想纹理、文化底蕴和学术密度,颇具野心地囊括了自 然、历史、移民、失落等主题,还凿琢了在其后期作品中频繁出现、意象丰富的互文细节。值得 注意的是,塞巴尔德小说以绵延的长句闻名,本书的诗行却在此处野蛮断裂,在彼处戛然而止, 让人不禁发问,这部献给自然的祷文,是否也在模仿自然的无情与无常?
1
大自然并不了解平衡,
只是盲目地、一个
接一个地做着混乱的实验,
就像考虑不周的手工爱好者
会拆掉自己刚刚才做完的东西。
试探自己还能够走多远,
是大自然的唯一目标,发芽,
继续生长,继续繁殖。
2
我久久地站在
艾尔克河与艾尔威尔河的岸边,
如今已经死去的神话河流
曾经在更美好的时代
盈盈闪耀着蔚蓝、
绯红和明亮的绿,
在这缤纷光泽中倒映着
棉花云朵,洁白的它们,
不发一语便溶解了
整个人类军团的呼吸。
河水带着它们,掺杂着
盐和灰烬,向下游流去,
穿过沼泽湿地
到达大海。这些寂静的突变
开辟出一条通向未来的路。
3
一切
都是灰色,没有方向,不分上下,
大自然处于一种毁灭的
进程,一种纯粹的
衰退状态。此间数日,
风平浪静,船一动不动,而每一丝
微澜都使它更加残破,
使缆绳更加朽烂,使原本就被盐腐蚀的
船帆布幔变得更加褴褛。
4
濒死之时,诸星失去了
它们在身体中的个性、类型、实体
和本质,施特勒医生想道,
死去的永远无法复生。
什么叫作自然研究,他问道,什么
叫作希波克拉底誓词,
什么叫作手术,什么是技艺
和理由,当生命
衰竭而医生
无力也无术?
5
我制造了
多少机器,设计了
多少装置,直到我
失去了对终生
侍奉之科学的信仰。
6
这是疾病,是时间的
断裂,日复一日
时复一时,
是锈,是火,
是许多行星的盐,
是昼的黑暗,
或天空的诸光源。
7
我感到
那些屋顶上
天线的颤动犹如
我脑海中的涟漪,我能
听到外面从远方
传来的高斯杂讯,一种规则的、
散布于整个音域的
噪声,从大地向上一直
传到天空,直达星辰
游弋的天海。
8
孩子,告诉我,
你的心是否沉重
如我,年复一年
被大海的浪波
堆积成碎石岸,
一直延伸到达北方,
每颗石子都是一个死魂灵
9
我现在懂得,人要以
鹤的眼睛俯瞰
那广阔疆域,就像观看
一场亚细亚戏剧般真实,
要慢慢从人物的渺小
和笼罩在他们上方
不可捉摸的自然之美中,
学会看到此前不曾看到的
生命的另一面。
会员家 | 书天堂 | 天猫旗舰店 |
微信公众号 | 官方微博 |
版权所有: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PRESS(GROUP) | 纪委举/报投诉邮箱 :cbsjw@bbtpress.com 纪委举报电话:0773-2288699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 | 网出证 (桂) 字第008号 | 备案号:桂ICP备12003475号 | 新出网证(桂)字002号 | 公安机关备案号:45030202000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