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板块图书分类品牌系列获奖图书图书专题新书上架编辑推荐作者团队
行余剩录
介绍晚清、民初之际山西介休的金石书画社团——行余学社的传记性研究著作。
ISBN: 9787559853394

出版时间:2022-10-01

定  价:68.00

作  者:郝继文 著

责  编:邹湘侨 覃荣峥
所属板块: 文学出版

图书分类: 地方史志

读者对象: 大众

上架建议: 大众图书
装帧: 精装

开本: 32

字数: 170 (千字)

页数: 264
图书简介

《行余剩录》是介绍晚清、民初之际山西介休的金石书画社团——行余学社的传记性研究著作。“行余学社”为山西清末民初人文中的一个特色存在,当时独特的学术、社会环境形成了一种文化聚合,学社聚集了介休诗文、书画界的名流如岳宝树、岳鸿举、曹淮、董重、李赓瀛、杨竹民等人,引领了一方风尚。书稿介入研究的视角重点在诗文、金石、书画,以各种文献及公私收藏资料理出线索,全面展开行余学社社史切面,反映了当时人文构成,并加以阐释,以社会学方法给予比较全面、合理的叙述,是区域文化研究、社团历史研究的一项学术成果。

作者简介

郝继文,别署祈庐。1969年12月生。山西介休人。大学学历,汉语言专业。供职于山西省介休市政协。民建晋中市委主委。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山西省书法家协会理事、山西书法院特聘创作员、晋阳印社社员、行余书社顾问。著有《百年碑情》《行余简史》。

图书目录

引 言 001

第一章 力挽颓心

—— 一志未成的李敦愚

一、生平 007

二、修志 012

三、书法与收藏 017

四、结评 023

第二章 功曹小吏枭为神

—— 欠钱不“举”的曹淮

一、家世 027

二、乱象 034

三、不举 044

第三章 大罗仙人盐作引

—— 三晋儒商罗可桓

一、世家绵北 053

二、寄籍稷东 058

三、题名关西 070

四、选教岚南 072

五、结语 076

第四章 吴匡布政

—— 四任介休的乌程人吴匡

一、西泠刻铭 089

二、卅年劳绩 097

三、修祠、保矿、交游 106

四、结语 125

第五章 王树枏在介休的隐居

一、绝代人从绝域还 130

二、郎营周的癖好 145

第六章 《汉魏六朝砖文》所及

—— 王树枏交游述评

一、徐世昌 161

二、徐树铮 167

三、姚永 170

四、吴闿生 172

五、杨昭儁 178

六、朱德裳 181

七、黄丙焜 182

八、杨增荦 183

九、邓镕 184

十、章华 186

十一、李云庆 188

十二、萧泽溥 191

十三、黄维翰 193

十四、涂凤书 195

十五、金兆丰 200

附 录

故新疆布政使王公行状 203

罗履亨行状 211

明府张懿斋先生事略 219

《汉魏六朝砖文》及王树枏的书法观 221

王树枏姓名正字 249

图版目录 251

后 记 254

序言/前言/后记

引 言

民国初年,山西介休县城南街上有个叫“广源永”的茶庄,

茶店的主人王鋆除经营茶业十分成功外,还痴迷于金石书画,富

有碑帖收藏。他在师友间的人望也非常好,店中常有同好相往

来,吟诗作画,探讨所得。一来二往,大家为团结同好,技道精

进,遂以茶叶铺为活动场所,取《论语》中“行有余力,则以学

文”之意,结了一个“行余学社”,共推王鋆为社长。王鋆给大

家订阅了如《故宫周刊》等各种精美的杂志、书籍,拿出自己的

藏品供大家学习欣赏,提供笔墨让大家随意取用。学社聚集了介

休诗文、书画界的名流,如岳宝树、岳鸿举、曹淮、董重、李赓

瀛、杨竹民等。其间,曾任晚清新疆布政使的大学者新城人王树

枏因避“国变”(辛亥革命)而买宅介休迎源堡,与社中诸人也

多有唱和往来。由于这些名家的参与和努力,这个社团不仅在介

休本土生成一时的文风盛况,也因其水准之高和影响之巨成为山

西甚至北方的同类社团中的翘楚。

社中的历史人物各有所擅,当时独特的学术、社会环境形成

的一种文化聚合,风云际会,产生了高质量的文化成果,其中一

些人更特别有代表性,可以举三类简述如下 :

一是如岳宝树这样的曾中举入仕的官员,因为辛亥革命而去

官归里的。他是当时介休文化水平的一个标准,中过举、当过山

东文登县县令,是仕途出身的代表。二是岳鸿举式的文人。岳鸿

举并没有进入仕途,而是从幕僚做起。其交往皆一时俊彦,在晋

中一带尤有文名,民国时曾有人冒用其名写推荐信即被任命“知

事”的。有类似经历的还有曹子勤和郎营周,喜欢收藏,好古不

厌,二人曾冒险拓过抱腹寺的碑。曹家祖上收藏过傅山《金刚

经》等,装裱、用印都极为讲究。曹曾任太谷的教谕,是赵铁

山的老师。郎营周的诗有杜甫、韩愈的雄迈沉毅,有“诗史”之

称,对古砖、奇石的癖爱更达到极致。三是王树枏这样的大人

物。王是前清的封疆大吏,更是晚清至民国时期的鸿儒,还差一

点当了北京大学的校长。他的治学与见识无疑为“行余”这样一

个地方社团开拓了视野,提供了方法,吹入了新风,并且无形中

提高了学术标准。

这个社团年纪较小的社员是带有学徒身份的杨竹民、张颔、

郭大顺等,张颔后来成为享誉国内外的古文字学家和考古学家,

他的书画与学问基础得益于学社的传承和影响。张颔晚年尚能回

忆起在社中翻阅《十竹斋画谱》《故宫周刊》和各种名贵碑帖学

习的场景。他的绘画、篆刻是向另一位稍长的杨竹民学习的,杨

竹民的画作水准非常高,曾被评为“重庆十大画家”之一,曾著

文就新时代画论与徐悲鸿进行讨论。关于行余的历史,他于 20

世纪 80 年代曾寄信介休县(1992 年介休撤县设市)史志办建议

研究整理。

这个社团的前期活动一直到全面抗战前的 1936 年才中止,

其子弟和学生在当代仍卓有成绩,张颔、杨竹民享誉全国,郭大

顺等前辈人物也极有声望于乡里。各家著作和所创作的书画印,

佳者往往出现在拍卖会和博物馆,散落于民间的也为人所珍护宝

重,成为文脉联系的丰富资源和优秀文化遗产。2014 年 10 月,

在爱好者的组织下,“行余”得以恢复,现有社员近百人,以继

承发扬金石书画优秀传统为己任,组织文化活动,培养书画人

才,研究区域文化,先后主办了“李刚遗作展”“百年行余纪念

展”“张颔先生九七华诞书画精品展”“田树苌书画展”等 ;数十

次走入中小学普及传播书法艺术 ;每年去基层送春联,发起文化

讲堂,邀请韩石山、安介生等名家做讲座,多次于太原、晋中、

吕梁等地举办书法、文献展览,其中如吕林健、郝继文、韩中

明、程志宏等均成绩斐然。2016 年,《书法报》曾专版予以介绍。

社中同仁提出“三贤二哲一社”的人文框架,努力打造介休人文

形象 ;同时打破地域和学科藩篱,以“读书、写字、阅世”号召

社会同好,不囿于一艺,不囿于一地,汲取张颔先生等前辈学人

的精神,努力推动文化的发展繁荣。

本书并不拘泥于社里社外的边界,其努力方向是欲勾勒出介

休近现代的文化脉络,呈现一段鲜活的地域文化史。“行余”社

有迥出于同时代类似团体的特质,对它的研究也是一种树立的过

程,存史资政、激励民风、砥砺学问,努力为留住乡土记忆,构

建我们的文化自信、自豪尽一份力量。

编辑推荐

《行余剩录》是介绍晚清、民初之际山西介休的金石书画社团——行余学社的传记性研究著作。“行余学社”为山西清末民初人文中的一个特色存在,当时独特的学术、社会环境形成了一种文化聚合,学社聚集了介休诗文、书画界的名流如岳宝树、岳鸿举、曹淮、董重、李赓瀛、杨竹民等人,引领了一方风尚。书稿介入研究的视角重点在诗文、金石、书画,以各种文献及公私收藏资料理出线索,全面展开行余学社社史切面,反映了当时人文构成,并加以阐释,以社会学方法给予比较全面、合理的叙述,是区域文化研究、社团历史研究的一项学术成果。

精彩预览

李敦愚显然具备理想主义人格,治学上勇猛精进,办事上一

任己意,总是急切和热诚,虽然可能于事无补,甚至因此导致自

己的不幸,但这是他的宿命,也是那个时代的宿命。

龚自珍《己亥杂诗》是晚清能排得上号的读物,杂诗之十四

有句云“颓波难挽挽颓心”,是他冷眼热肠的一个表述。龚自珍

的“己亥”是道光十九年(1839),第二年,鸦片战争,诗成了

绝望的谶语,像他这样的局中人,诗意中还算有积极的态度。历

史再向前,大清的独轮车开到咸、同已七残八缺,到光绪则苟延

残喘,而也有回光返照。一方面痼疾加重,一方面胡医乱药地折

腾,加上外患、天灾,加速了清王朝覆灭的进程。李敦愚不幸生

活于这样一个时代。

一、生平

李敦愚在我开列的与“行余”关联的人物中以生年排第一

位,他的生卒年都是约数,资料是来自 1986 年介休县史志办的

新志稿,可能是傅锺源或者冀孔瑞的底稿,他们见过介休县史志

办的那批收藏。关于李敦愚的死,在岳鸿举的信札和楹联中有

所表述,楹联题注中写到李享年七十三岁。三年前,李夫人卒,

岳鸿举也写了挽联,这两副对联都写得一般,应付差事似的 ;

在写给儿子衍余的信中有一处涉及李敦愚的丧事,嘱咐儿子天

冷可以不去,则知其丧事是办在冬天。1 信札中还有一封给李吉

人,商量打理李敦愚的丧事 :

叔度先生在日,与我辈交好,非同泛泛。自此老作古,

每一念及,辄深怅惘。出殡一事,若潦草竣事,无论孟白

不安,即我辈亦觉凄怆。若略为风光,又苦力不能举。去

年,与章午亭谋之……今午亭丁艰……或谓此事自有孟白

昆仲,何须我辈?不知孟白人极好而颇因循,未必能斟酌

尽善。阁下才饶干济……俟弟归里,定当趋谒熟商,畅聆

大教也……2

李吉人,字天相。他的名字在民谣中能见到,应该有打理事

情的热情和经验,迎銮驾用他,办丧事也用他。3 不过他很快也离

世了,岳鸿举也送了挽联。再一个时间节点是章午亭丁艰,还有

一个时间是“去年”,根据岳鸿举卒年可推得介休市史志办资料

约数大致正确。旧时人死离出殡下葬时间跨度很长,甚至年余或

数年,札中提到的“孟白昆仲”,应该是李敦愚的儿子。

李敦愚,原名守约,字叔度。其家族为介休的世家,“前明

由武昌一支迁河南,科名鼎盛 ;一支迁邑西义棠镇。数百年来,

支分派别,武科为一邑之冠”。其父李赓堂以进士“出领漕纲,

历官江浙、黄河两岸转运”。城南筑园的李日旭、日暹、日普等,

为敦愚之从祖行。其兄李守愚曾任甘肃固原州知州、平凉知府

(李敦愚纂修光绪《介休县志》叙为顺天北元,户部郎中、钦派

帮办山西团练、甘肃平凉府知府。1 平凉知府这个职位,他曾与董

寿平的祖上董文焕竞争),后守愚复因京城钱铺案入狱,“官户部,

因五宇狱,不肯阿附肃顺,下狱濒死,两年谳未决,肃顺伏法,

奉旨昭雪。出守秦陇,卓异,召见养心殿,犹蒙两宫皇太后玉音

重询……”王堉《醉花窗医案》云 :“庚申春,东樵以都中官钱案

发,下刑部狱,越年许,案未结。”李守愚的修养应该不错,书法

风格近董其昌,介休市博物馆藏有其一扇面,写得很清雅。守愚

的夫人是灵石何氏女杏云,杏云擅书画、音律、棋酒,并擅处理

事务,守愚在任得其力及堂弟李晓圃襄助不少,而他自己则“好

狎邪,并取二妓”,最后与杏云反目。李守愚在任时做得最出色

的一件事是“祈雨立应”,张之洞题匾以赠。

据王堉《醉花窗医案》,李赓堂为武进士,出为温州都司,

后升江西参将,“缺甚瘠”,“告而归里”,“性情伉爽,排忧解纷,

里党中多赖之”,是个爱管事的热心人。李敦愚自己的叙述则言

其父“漕纲”任满,推升新任,拟“解组”归关之前,“忧二子学

未成,闻江右名儒艾至堂先生方秉铎临江,遂携守愚、敦愚赴任,

使师事焉”,学习五年。辛酉(咸丰十一年,1861)夏,守愚系狱,

“忽患胸膈满闷,饮食不进”,而终于弃世。生病期间,李敦愚去参

加当年的秋试,两件事对冲,敦愚还是去考试了,用世之心不可谓

不切,但“博览群书”未能助其获售,“屡荐不第”。

李敦愚的学问培养了他超越同侪的思维方式,当然也助他做

了一些迥异世俗的事,虽力薄事疏,终是尽了其人生的努力,为

乡人留下一些人文成果和故事。

李敦愚曾任屯田员外郎,这个官衔历史上最有名的人叫柳

永 ;而苏轼也曾当过员外郎,依据苏诗的理解,至少在宋代这个

衔下的职位还不错,他就比较享受——“逐客不妨员外置,诗人

例作水曹郎”1

。李敦愚可以说是员外加水曹,因为他也是干水利

活的。在他之前,灵石的何道生曾任工部都水营缮司主事、员外

郎、郎中,自用一章谓“梅花水部一官闲”,盖拟何逊。2 有家乡

的老关系,多少有些帮助。但他没有哥哥运气好,只中得光绪二

年(1876)的副贡,谋到这个员外郎应该也可能是关系在那儿,

算上靠和高配了。水利也一直是花大钱搞工程的,活络一点,日

子应该不会差 ;但光绪三、四年山西大旱,“丁戊奇荒”,李敦愚

被指派回乡赈灾,光绪《介休县志》李敦愚任总纂,志书撰稿往

往针对救灾立意,容下文再谈。

李敦愚协助吴匡修义棠桥,他应该是实际主持者,所以更加

在心。《处园藏札》收录了给岳鸿举的信,据信的内容推测,是

时岳在汾州李兰九幕,修桥进程中,知府来视察了一次,对进度

和质量还算满意,但在工程款项上提了个条件——“需俟省款拨

下,再办本地之款”,这是一贯的扯皮方式,估计省款也要等地

方款到了才拨,李敦愚作为操办者两头牵掣,只好求熟人帮忙,

请代为申明,并且寄上“篆幅一包”算是礼物。3

义棠桥颇有美称,介休所谓十景之“虹桥霁月”即是此处。

吴匡、李敦愚修的桥在民国时尚留有影像,加上汾河较为充沛的

水量,也可谓壮观。这座桥连通义棠大部分村落,对于介休行政

区管理意义特殊,跨度很大,是当时介休的大工程。

线上商城
会员家.png 书天堂.png 天猫旗舰店.png
会员家 书天堂 天猫旗舰店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png   微博二维码.png
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

微信号:bbtplus2018(工作时间)
电话:0773-2282512(工作时间)

我要投稿

批发采购

加入我们

版权所有: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PRESS(GROUP) |  纪委举/报投诉邮箱 :cbsjw@bbtpress.com    纪委举报电话:0773-2288699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 | 网出证 (桂) 字第008号 | 备案号:桂ICP备12003475号 | 新出网证(桂)字002号 | 公安机关备案号:45030202000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