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中,作者为我们从人类身体的角度解读中世纪历史、艺术和医学,不仅仅是从身体整体,亦从身体的各部位、甚至细致到身体解剖“切片”的角度来串联中世纪的这段趣史。
在中世纪历史过程中,人类的身体主要有两个作用:一方面,身体被认为是人类存在的核心,是一个不同部分进行整体运作最终形成的完整有机组织。另一方面,在中世纪语境中,身体还有一层超脱于物理层面之外的,更加复杂的奇妙的象征含义。身体经由这两层解读,在视觉、社会、政治、宗教、文化、艺术等众多方面,对历史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作者:[英]杰克·哈特内尔(Jack Hartnell),东英吉利大学艺术史副教授。研究领域为中世纪晚期及文艺复兴早期的视觉艺术。
译者:徐仕美,台湾大学植病所硕士,自由译者,译有《恐龙的启示》、《大脑解密手册》、《记忆的尽头》。
引言? 中世纪的身体 / 1
I 头 / 33
II 感觉 / 59
III 皮肤 / 91
IV? 骨头 / 123
V? 心脏 / 151
VI? 血液 / 179
VII? 手 / 205
XIII? 腹部 / 231
IX? 生殖器 / 257
X? 脚 / 291
结语? 未来的身体 / 321
致谢 / 333
参考资料 / 335
图片来源 / 363
引言 中世纪的身体
2003 年,有一位巴黎卖家把一颗保存良好的人头出售给加拿大的私人收藏者,成交价格不详。这件事本身不足为奇。在医学珍奇与宝贵古董的热络国际市场上,人体遗骸的交易一直往来频繁,如同其他类型的历史文物。但是这项物件,也就是这块尸体,令人特别好奇。
它给人的第一印象相当生动。凝结于夸张的死后僵直状态,头颅从残存的双肩中往后仰,喉咙外露,嘴巴张开。脸部有一道裂口从额头中间往下延伸,把它翻转过来,我们看到它的颅骨被凿出了一个绕着头部的圆坑。头骨的顶部不见踪影,就像饼干罐没了盖子一样,里头的大脑遭到移除,只剩下萎缩的基部组织,以及平整的脊髓残束。
几位法国古生物病理学家组成团队,想要更加了解这具神秘的尸体,他们获得允许对遗骸进行更详细的检视。利用几项创新的医学考古学技术加以处理,关于死者的各种信息很快开始浮现。他们发现,这人是个男性,高加索人后裔,死于四十五岁左右。下巴和嘴唇上方长着红色短毛,表明他生前面带赭土色。经过几项扫描检查,专家确认他的头和肩膀是靠一种能够快速凝固的含汞金属蜡来保存的,这种蜡在他死后不久即被注入主动脉,使他的姿势固定下来,仿佛一件雕塑翻模作品。最有意思的是,放射性碳定年法估算出这人活在 1200 年至 1280 年之间,也就是说,这是一具中世纪的身体。
对于像我这样的历史学家来说,这些发现不仅仅提供了古老遗骸的科学细节,更是一道充满诱惑、直接通往过去的大门。虽然我们知道这半具人体的性别、年龄,甚至是毛发颜色,但是他栩栩如生的遗骸仍然抛出了各种亟待回答的问题:他是谁?来自何处?他有什么故事?他是来自过去的提示,促使我们更深入地挖掘他生活的那个时代。探索中世纪的身体,在今天尤其重要,因为他们的年代仍遭受着许多误解。这几个世纪夹在古希腊或古罗马的盛世,和在欧洲文艺复兴中重生的古典世界之间,被视为停滞和隔绝的时期,这概念可以从它的各种名称中看出来:“黑暗”时代,或“中世纪”(来自拉丁文的 medium aevum,意思是“中间时期”)。这个时期往往由它本身以外的情形,亦即它不是什么来定义,而且我们看待中世纪的遗产时,无论是身体或诗歌,还是绘画或编年史,都倾向于突显负面的部分。我们将它们套用到该时期相传引人猜疑、且相当阴森恐怖的叙事中,认为那就是历史上那种令人不快的时刻,身处其中的人下场很可能是头颅被劈开,被注入金属蜡。
这种感受普遍存在。最近伦敦一间大型博物馆计划翻新中世纪与文艺复兴时期展厅,在他们进行的游客调查中,这一点便十分清楚地展现出来。他们请一部分参观民众设想自己分别回到这两个时代,先是文艺复兴时期,然后是中世纪,并说出自己认为周遭世界看起来是什么样子,或者可能会有什么感受。博物馆的逐字记录显示,对于文艺复兴的回应非常热烈。民众似乎发自内心地感到满足,因为到处充斥令人兴奋的惊奇景象:
正午时,我在佛罗伦萨的河畔散步。气氛平和,我带着微笑。我是一位艺术家的模特儿,他正在雕塑圣母子像。
阳光闪耀,林间有一小片空地,还有一座湖。哲学气息浓厚,人们围坐成一圈,谈论政治和书籍。音乐飘来……我想停留其中,继续做梦。
听起来很美妙。但这些人在想象中世纪时,情形急转直下:
这里有士兵、农民、高耸的城堡、泥泞的低地……黑死病和瘟疫四处蔓延。现在正在下雨。人们饮蜂蜜酒到烂醉,然后斗殴。艺术家不受尊重。
我在地牢里,身穿土豆袋,现在是晚上。这里很冷,还有老鼠。有栏杆的窗户接着地板。我替你刚出生的孩子偷了一些土豆。
以下是常有的刻板印象:中世纪大约从300年延续至1500年,多数人民生存在《勇敢的心》(Braveheart) 与《黑爵士一世》(Blackadder)之间的时代,那是普遍悲惨且无知的世界,人们的生活贫穷邋遢得可怜,只能在躁动的黑暗处境下发动战争。这是一段虚耗的千年岁月。接受博物馆问卷调查的游客中,接受博物馆问卷调查的游客中,至少有一人被这样的流行观点影响,甚至到了扭曲人事物的历史定位的地步。他们幻想自己偷的土豆(想必不是饱满松软的烤土豆,而是硬邦邦的生冷土豆),其实要到 16 世纪70年代才从美洲传入欧洲,而这段所谓“黑暗”时代的黑暗应该早已消散。
这种印象的罪魁祸首为何,尚不清楚。从某些方面来说,贬低过去,似乎是我们希望如何看待现今生活的自然反射。为了显得开明和现代,我们需要黑暗和无知的过去当作推翻的目标。流行文化肯定大力采纳了这种观点,用来塑造悲惨受困于古老城堡的迪士尼公主的浪漫形象,或者《权力的游戏》(Game of Thrones)之类动辄露点的电视剧的冷酷暴力。昆汀·塔伦蒂诺(Quentin Tarantino)执导的 1994 年上映的神片《低俗小说》(Pulp Fiction)中,文·瑞姆斯(Ving Rhames)饰演的马沙准备让曾经绑架他的家伙血债血还时,对这个不幸的猎物撂下狠话:“我要让你的屁眼尝尝中世纪的折磨!”这并非偶然。一提起那个时代,立刻唤起的是历史奇幻作品和恶毒的威胁。
回顾历史,认为中世纪是恶劣时代的观念,时有所见。19 世纪维多利亚时代的人觉得阴森森的中世纪特别令人着迷,他们乐于扭曲过去,好满足自己对于新哥特式与恐怖事物的浮夸品味。这个想法还能追溯到更早以前,显现于启蒙运动思想家的文章之中。16 世纪 80 年代,鄙弃中世纪的风气如此普遍,英格兰古文物家威廉·卡姆登(William Camden)在撰写一部不列颠大历史的综合性史书时,轻蔑地认为可以略过整段时期,这里只提供一两段文字为证,他说:“我仅会带你们稍微领略中世纪,这个时代笼罩于无知的乌云之下,或说是相当浓密的大雾之中。”有些凄惨的是,中世纪思想家似乎是最早产生如下构想的人,认为他们的年代处于某种中间状态,卡在两个更光辉、更激动人心的历史时代之间。意大利作家弗朗切斯科·彼特拉克(Francesco Petrarca)从周遭观察到 14 世纪期间意大利文化价值的转移,并期盼这种转变或许能在接下来拖着中世纪的世界前进,于是怀着渴望与乐观的兴奋心情写道:
过去曾有一个更幸运的时代,或许未来还会再有;我们的时代处于中间,在这里可怜与可耻汇集……我的命运就是活在各种混乱的风暴之中。但是对你而言,若你活得比我长命,或许,如我所愿,将会有更好的时代来临。当黑暗消散之时,我们的后代能够重获往日的纯洁荣光。
这样看待中世纪时期的观点,无论始于何时,无疑是被曲解过的。从扭曲印象中揭露中世纪的真相,是我十多年来研究的一部分,而且正是这本书的核心。我们不能居高临下地面对这个看似遥远的时刻,只是为了让自己感觉良好。为了真正明白中世纪的所有方面,我们需要根据那个时代自身的条件加以理解。往后我们得要尽可能尝试,在那个法国人的半具身体被时光冻结之前,通过他去了解当时的生活,事实上,我们还将借助一整组不同的人物,一一聚焦包括 6 世纪在拉韦纳(Ravenna)治疗病人的一位医师、12 世纪在阿塞拜疆(Azerbaijan)写下一部史诗的波斯诗人、15 世纪在伦敦东区缝制衣服的裁缝师,以及更多其他的人。我们需要超越夸张扭曲的描述,看看生活的基本细节。或者,以这本书来说,看看生命、死亡与艺术的细节。一旦这么做,我们总会发现在落后、泥泞的中世纪以外,还有另一种故事。
哈特内尔专业的导览,使我们全神贯注于一个古老的世界。——《泰晤士高等教育》
图文并茂,成功地将这一备受诟病的历史时期展现在人们面前,使其重新鲜活。——《卫报》
这本精彩著作的成就之一,是使我们的世界观看起来比所谓的“黑暗时代”更为狭窄、支离破碎……风趣、渊博、引人入胜的故事。令人惊叹。——《标准晚报》
读到一本书,内容广博,令人愉悦,并且爱上它的主题,真是一大乐事!——英国畅销历史作家汤姆·霍兰(Tom Holland)
渊博到无穷无尽,自始至终都很有意思,而且出乎意料地诙谐。如同它们所探讨的人体,这些书页彷彿有了生气而跃动起来。──艺术史学家、电视节目主持人詹姆斯?福克斯(James Fox)
?角度独特、趣味性强,从身体观的角度切入中世纪漫长和庞杂的历史。身体是人认识和经验世界时最常用的工具,身体经验为所有人共有,不同时代、不同社会中的人有着相似的肉体凡胎和各异的身体观念。本书从身体这个具体而聚焦的视角,探入中世纪社会景观和中世纪人们的心灵景观,既有助于我们了解历史现实,也提供给我们一种认识自身的全新眼光。
?材料丰富,所涉及的图像资料有中世纪壁画、手抄本页面、文物及建筑图片,文献资料有医学理论、文学艺术、编年史等。近百幅精美全彩插图,与文字相辅相成,使读者得以身临其境,直观、清晰地领略中世纪风情。
?兼具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本书根据清晰的逻辑,整合串联起丰富的历史资料,不仅有助于扭转我们关于中世纪“黑暗时代”的偏见,更为读者提供了一扇望进中世纪的窗口,借以了解中世纪人们的生活愿景、死亡恐惧、情感模式、宗教观念。
写在皮上
皮肤不见得必须附着在身体上才能传达同样强大的意义。到了要写书的时候,好比说是十字军东征的编年史、外科治疗的专论,或任何主题的书,中世纪的作者可以选择材料。在信仰伊斯兰教的中东和北非地区,写作的人大都选择纸,他们早在8世纪接触中国文化时就引入了造纸术。但是在西欧和中欧,承载知识和图案最普遍的材料是羊皮纸,这是经过处理的干燥兽皮,它们已从会呼吸的活生生的表皮,变成一张平坦干净的页面。
中世纪早期,羊皮纸大部分是在修道院或王朝宫廷的缮写室制造的。这些缮写中心成为当时几位作者的容身之处,他们关注于制造能长期流传的书籍,可能是宗教或科学主题的知识巨著,或者更实用的国家法律和财政方面的永久记录。到了13世纪,已经有专业羊皮纸制造商负责制备羊皮纸,抄写员和插画家可以向他们购买单张或订在一起的羊皮纸,然后着手制成手抄本。这些工匠的店聚集在中世纪大城市的文艺区一隅,有时候占据好几条街。这样做部分是为了集中资源和专门技术,因为制造羊皮纸需要精心规划的繁复步骤,有赖于独门技术和昂贵原料。
首先需要购买兽皮。这得要高品质、尽量没有瑕疵的皮,还要根据受委托制作的书,挑选来自大小和颜色合适的动物的皮。好比说,有深色毛或斑纹的小牛,就会做出比较大张的带有黄褐色斑点的犊皮纸;而毛色较淡的羔羊,就制作出较小张的浅色羊皮纸。这些皮会先经过清洗,再置于流水中漂洗一天左右,然后放进稍具腐蚀性的碱性溶液里浸泡更长时间,这里使用的碱性物质有脱毛液、生石灰,甚至尿液。这些物质造成兽皮里的细胞腐败分解,使皮上的毛自行脱落,留下一大片平坦表面。羊皮纸匠接着会把这张皮移到木框上绷紧,还要确保它不会干掉,并用形状像弯月的月形刀(lunellum)仔细刮过皮面。有一幅来自15世纪20年代纽伦堡(Nuremberg)的插画,展示了羊皮纸匠弗里兹·皮尔梅特(Fritz Pyrmetter)正在进行这道工序。弗里兹的姓氏,极可能是从德文的羊皮纸(Pergament)借来的,而“Pergament”又源自拉丁文的“pergamina”,意思是“帕加马的东西”,帕加马(Pergamum)是一座希腊化时期的城市,据说最早是以羊皮纸藏书丰富的图书馆而闻名。弗里兹满脸络腮胡,身穿简单的束腰宽外衣,工作方式和他同姓氏的祖先一样,用宽刀刃在展开的羊皮纸上来回刮,刮刀两头弯曲,确保他在迅速动作时不会划破紧绷的兽皮。
无论羊皮纸匠工作时多么小心翼翼,兽皮难免会有自然的缺陷,羊皮纸上仍可能出现小裂缝。为了避免裂缝在绷紧兽皮的过程中扩大成圆形开口,这些小裂口会很快被针线缝合起来,用到的技巧和外科医师的谋生本领一样。许多中世纪书籍里依然可以看到这样的修复,这些小缝线使得书页维持数个世纪的完整。有人用普通的线缝入羊皮纸的浅色表面,有人则特意缝成彩色的花样,突显制造者的针线技巧。要是洞太小,缝起来嫌麻烦,也能被书籍作者当成乐子,他们可能在这些缺陷的周围涂鸦,画出动物或面孔,低调点出这些表皮的生命源头。不管是哪一种方式,羊皮纸匠在最后刮走皮面的瑕疵时,都会持续转紧木框的栓钉,让这张皮变得平滑又有光泽。干燥的羊皮纸质地像薄塑料片,反而不像松软的纸张。无论是将其连续缝成一长幅羊皮纸卷起来,或是裁成一页页长方形羊皮纸再装订成翻页形式的书,羊皮纸既有弹性又很坚韧,意味着它极度耐折、不易起皱、耐刮且抗污,可说是一种难以摧毁的书写表面。
考虑到光是准备一个跨页所需的工夫,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在中世纪书籍被视为如此费工和奢侈的物品。一套有许多卷的大型翻页书,其中几本用了超过五百张羊皮纸,那么整套书就可能包含好几群牲畜的皮,还需要数个月的辛劳,才能让文字或插画为页面增添光彩。14世纪80年代早期有一本为威斯敏斯特主教制作的豪华书籍,根据主教的账簿记录,单是其羊皮纸的费用就达四英镑六先令八便士。与之相比,技艺高超的抄写员托马斯·普雷斯顿(Thomas Preston)花了整整两年在写这本书,而他收到的酬劳总共只有四英镑多一点,和纸的造价相当。事实上,羊皮纸的费用不止在久远的中世纪是个问题。英国的法律条文长久以来都记录在小牛皮上,直至2017年年初,议会议员表决要裁减经费,改用较便宜的纸本装订保存。反对使用小牛皮的人认为,这是中世纪污浊政权的古老残余,该是现代化的时刻了;《每日镜报》(Daily Mirror)大剌剌地下了很讽刺的标题:《议员只花两小时讨论,每年是否继续浪费八万英镑把法条印在小牛皮上》。然而,英国仅存的一家犊皮纸制造商威廉考利公司(William Cowley)的总经理保罗·赖特(Paul Wright)反驳说,正是因为犊皮纸,威斯敏斯特的图书馆才能保存那得以回溯至1497年亨利七世(Henry VII)在位期间的法条原文。如同莱特所说:“你能把犊皮纸卷起来,放在架上或洞里保存五千年。但是你找不到任何造纸商敢保证,纸张能保存超过两百五十年。纸张只能带我们回到大约1750年,而更早的历史我们就只能吻别了。”
会员家 | 书天堂 | 天猫旗舰店 |
微信公众号 | 官方微博 |
版权所有: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PRESS(GROUP) | 纪委举/报投诉邮箱 :cbsjw@bbtpress.com 纪委举报电话:0773-2288699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 | 网出证 (桂) 字第008号 | 备案号:桂ICP备12003475号 | 新出网证(桂)字002号 | 公安机关备案号:45030202000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