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板块图书分类品牌系列获奖图书图书专题新书上架编辑推荐作者团队
成都自然笔记
绚丽多彩的成都物候图鉴 由市民带你认识成都别样的“居民”和“过客”
ISBN: 9787559851918

出版时间:2022-08-01

定  价:88.00

作  者:沈尤 主编;孙吉、李黎、邹滔、黄科、倪伟 副主编

责  编:邹湘侨
所属板块: 社科学术出版

图书分类: 生物世界

读者对象: 科普爱好者

上架建议: 科普读物/生物世界
装帧: 软精装

开本: 32

字数: 150 (千字)

页数: 360
纸质书购买: 天猫 有赞
图书简介

本书约18万字,以散文与随笔方式介绍身边的博物;200多幅摄影和精美绘图,形象生动地直观呈现平时就在我们身边但不常留意的物种,共分三大类:花、鸟、虫。

其中花介绍了从公园到原野到深山等花类植物28种。如野迎春、玉兰、桂花、芙蓉花、银杏、蜡梅、酢浆草、鱼腥草、杜鹃花、珙桐、兰草等。

鸟介绍了水禽、林禽、猛禽等23种,如青头潜鸭、夜鹭、黑水鸡、大红鹳、小、绿头鸭、燕子、红嘴相思鸟、杜鹃等。

虫介绍了20种,包括灭绝物种与珍稀特种,如凤蝶、天蛾、黑带食蚜蝇、胡蜂、蚕、萤火虫、天牛、蝉等。

作者简介

主编介绍:

沈尤,男,1975年9月生,四川崇州人,中国致公党党员。现为成都观鸟会理事长、四川旅游学院生态旅游研究所所长、四川省青少年文联博物专委会副主席、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世界保护地委员会(WCPA)委员及教育和传播委员会(CEC)委员。

涉足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旅游实践和生态文化发展等领域。自2006年以来,投身自然教育事业,在大中小学校、城市及乡村社区、自然保护地等长期系统地开展自然教育活动。近些年来,致力于将自然教育与博物学文化和生态旅游、研学旅游等进行结合,探索自然保护与乡村发展相融合的方法与路径,取得了积极的效果与经验。

副主编介绍:

孙吉,四川大学历史地理专业研究生毕业,四川省青少年文联博物专委会理事,高校文传专业课教师、《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作者、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教育与宣导委员会(CEC)会员,历任《四川旅游》、《四川生态旅游》杂志执行主编、《喜马拉雅故事》杂志执行主编、《西藏人文地理》杂志编辑部主任等职。

李黎,四川省青少年文联博物专委会副秘书长,自然观察和自然记录爱好者。熟悉本土鸟类、植物等。长期从事自然科学相关知识普及、推广,自然体验等教育项目,涉及校园课程、户外认知及体验、行业相关岗位培训、技术支持等等。

邹滔,四川省青少年文联博物专委会常务理事,野生动物摄影师,自然主题撰稿人,长期关注和拍摄中国西南山地的景观、生物和文化多样性。博物旅行领队,创立个人工作室——博物生活,倡导博物的生活方式,致力于让更多人深入体验自然之美。

黄科,四川大学硕士,四川省青少年文联博物专委会常务理事。一直致力于参与环保项目及自然科普工作,从事成都平原湿地的保护工作,参与编著《野鸟漫画图鉴——153种游禽与涉禽》《在森林和海洋之间——我们眼中的成都湿地》《图说大熊猫》等书籍。

倪伟,四川省青少年文联博物专委会秘书长,博物学爱好者,一次偶然的机会接触到博物学,被自然美学深深震撼,从此内心的自然情节的被唤醒,开始学习各种博物学知识,参与博物学实践活动,积极推广博物学在青少年与大众之间的传播,以及博物学资源的运营,主要包括博物学交流、博物艺术展、科探活动组织、博物文创开发等内容。

图书目录

花伴蓉城

野迎春

玉兰:玉树临风

樱花:美的意境

街巷里的木香花

女贞:都市鸟儿的冬季粮仓

寻找真梧桐

拐枣

蜀葵:向阳而生的“丝路之花”

招瑶之桂 花香月夜

芙蓉花

银杏

蜡梅非梅,在成都赏梅

花香原野

鼠麹草:童年记忆的乡土美味

酸咪咪·酢浆草

阿拉伯婆婆纳:穿着蓝色条纹舞裙的救荒者

野性二月兰

四川人爱鱼腥草

从国槐到洋槐

地果

木贼

稀奇的大百合

花藏深山

报春信使

米贝母

山野间的杜鹃花

幸识珙桐

玫红省沽油

小凤仙

悬钩子的语文课

不一样的兰草

水上舞者

追寻青头潜鸭

鸟中大佬——夜鹭

黑水鸡中的“战斗鸡”

大红鹳:成都历史文化的自然信使

黑喉潜鸟

黑翅长脚鹬:冬日的河滩“超模”

小:湖面的小可爱

绿头鸭

斑嘴鸭

林间精灵

燕子春日筑新巢

红嘴相思鸟

杜鹃·子规

川大的橙翅噪鹛

黑旋风灰椋鸟

白颊噪鹛:城市的清洁工

珠颈斑鸠:悠闲的贵妇人

灰胸竹鸡

白头鹎:爱唱歌的勇士

翠鸟:华丽的思想者

鹊鸲:打架爱好者

谁薅了大熊猫的毛?

空中霸主

白尾海雕

愿你住在你的“山”喜乐自在

月争辉

从戴珍女士的观鸟笔记看百年来成都市区及其周边平原地区的环境变化

蝴蝶蹁跹

村里的凤蝶

养蝴蝶

又看见蜂鸟了?!

被刺蛾蜇了

目夜蛾:中国太极图的猜想

蝴蝶奇遇记

儿时趣虫

伪装者:黑带食蚜蝇

胡蜂:掉了个东西

童年养蚕记

蛛蜂:僵尸制作者

钓驼背子——虎甲

红蜻蜓:盛夏的自由精灵

养一窝螳螂是什么体验?

尺蠖

肥虫大竹象

暗夜寻萤

天牛:头插雉翎,吻带锥刀

蝉趣

序言/前言/后记

博物:乐学在自然

我们所生活的地球,有着各种各样的地质地貌——高山大海、雪山幽谷、草地戈壁和河流湖泊等,它们构成了多姿多彩的自然景观。这些地表景观受气候、海拔、纬度等影响,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生态系统,生存着复杂多样的生物物种,我们人类就是其一。人只是一个物种,人以外全球哺乳动物约五千多种,植物约三十万种,鸟类约一万多种,昆虫一百万种以上!我们可以说“地球是人类的家园”,但地球并不只是属于人类。

从人类诞生之初,居于不同区域的不同族群,便开始探索、认知周边环境,尤其在渔猎和采集时代,不断探索实践,认识了不少自然物种,并利用这些可食用的自然物种繁衍发展,在此过程中选育驯育了不少自然物种,慢慢进入了农耕时代,这也许就是博物学的发端。

千万年来,人类对自然的探索从未停息,古今中外,诞生了许多博物学家。在西方,对世界文明有重大影响的博物学家有亚里士多德、达尔文、法布尔、利奥波德、威尔逊等,在中国从古至今,有名的博物学家也是灿若繁星,大家耳熟能详的有郦道元、徐霞客、竺可桢、潘文石等。从博物学中走出来的学科如地质学、植物学、动物学等,已经成为改善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科学。在当下,对于我们这些普通的博物学爱好者来说,它更是能让我们更好地感受自然、了解自然,并从中获得知识与快乐。

为了让更多的青少年朋友能更好地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2020年5月,我们在四川省青少年文学艺术联合会的支持下,成立了四川省青少年文联博物专业委员会,普及博物学知识,践行博物活动,助力生态文明建设,这本《成都自然笔记》是一个阶段性的成果。

这本《成都自然笔记》是一群热爱自然的作者共同撰写的,而它的读者,也注定是一群热爱自然的人。这本书的作者,既有中小学生,也有植物学家,更多的是博物专委会的会员,大家因共同的志趣爱好走到了一起,在成都和周边的山区识花观鸟、倾听虫鸣——成都的自然如此精彩!

成都,是四川省省会所在地,地处四川盆地西部,有“天府之国”的美誉,有两千多年的建城史,被诸多网友称为最适于居住的城市,近年,追峰群体(成都一群喜欢观察欣赏雪山的群体,而且经常在成都市区观山)更是把成都推到了又一高度——在一些视线没被阻挡的楼顶,可以远眺大雪山山脉主峰贡嘎山、邛崃山脉主峰四姑娘山等川西雪山,印证了杜甫笔下诗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成都的故事得从古老的地质历史讲起,成都所在的四川盆地经历了三个大的地质时期,即海洋时期、古巴蜀湖盆时期和如今的陆地盆地,盆周的山地大多形成于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大约4000万年前,印度板块从南半球漂移过来,和欧亚板块发生了碰撞,形成了喜马拉雅山脉。巨大的冲击力同时也向东西两个方向延伸,在四川盆地西缘,形成了一系列的推覆构造,最为重要的证据便是成都市彭州境内的飞来峰群。巨大的力量使四川盆地西部隆起一列列高山——青城山、西岭雪山等,这些山区是青藏高原的东缘,也是四川盆地西界,被地理学家们称为是盆周山区(西段),著名的华西雨屏带便包含了这些山区。与此同时,造山运动还在四川盆地西部挤压出来了龙泉山脉,这条山脉是成都平原与川中丘陵的分野。

在龙泉山的不少观景点,可以俯瞰成都市主城区,也能欣赏川西雪山,还可观察猛禽迁徙。每年4月和10月,是各种猛禽南渡北归的时候,每天都有上百只的猛禽从龙泉山上空飞过。博物专委会的会员中,有的在此间观测的时间超过了十年,本书中的大部分猛禽图片便拍摄于龙泉山。春天,我们也会到龙泉山“刷山”,刷山是我们进山观察植物的代词,只是没有想到,对世界玫瑰品种起到重要基因改良作用的多种原生蔷薇属植物,今天依然顽强地生长在龙泉山未被人类打扰的环境中,其中就有中国月季花和木香花。野生蔷薇花开的季节,还有三花莸、广布野豌豆、百脉根、还亮草等野花开出娇艳的花朵,在每一个春天展示自然的美丽芬芳。普通百姓只为桃花而来,而在博物爱好者的眼中,龙泉山是离市区最近的博物乐园之一,魅力四射。

与龙泉山遥遥相望的盆周山区西段,被人类开发的程度远远低于龙泉山,因此有更多的物种生长其间,吸引着博物爱好者们不断前往刷山。每年12月左右,青城后山、赵公山的藏报春便开始绽放,冬天未过便开始报春,这为刷山人带来了刷山信号。接下来,就是次第开放的各种报春花:青城报春、绵阳报春、迎阳报春……然后是珙桐、溲疏、蜡莲绣球、铁线莲等都把春来报。其实,刷山还可以用于别的领域,如昆虫观察、两栖爬行动物的观察等。总之,这一群人就这么迷恋大自然,不时聚在一起相互交流,感受博物带来的快乐以及相互间的知识分享:地质、矿物、花卉、鸟类、昆虫、博物摄影、博物绘画……

这是一门“无用”而美好的学问,因为即使你通晓了博物学,也并不能带给你即时的回报,即便如此,却仍有越来越多的人爱上这门古老却时时常新的学问。

我们身处信息泛滥、知识爆炸的时代,难道观鸟识花也要达成某种功利目的吗?古人曾说,君子不器。而当下,人人争器——争当工业文明的螺丝钉,陷于名利之中,不能自拔,忽略了自身应有的兴趣、爱好和情怀。能不能重回我们安宁、怡然的内心世界?如果能,就是进入看似无用的博物学之中,重温东方文明生生不息的生活美学。

博物,是一种生活美学。这种生活美学,从小处说,是关乎我们日常生活的情趣、品位,从大处说,是一种人生的哲理——爱和热爱。现在中国的美育太缺失了,广大的青少年需要提升美学素养,在内心深处植下诗与远方的种子。让我们加入博物爱好者群体中来,让我们的内心日渐丰盈,能以积极友爱的态度对待自然、对待生活。

通过从博物到博物文化的学习,我们能更好地了解中华文明。从出土的商周文物中,我们可以看到古老的文字正是来自祖先对自然的认知。汉字,是一种从自然抽象出来的表意文字,许多表达物象的字,大多能在自然界中找到相应的物,我想这也是博物的一种魅力吧。通过一定的学习,我们完全可以辨认数千年前的古文字。放眼全球,还没有哪一个民族有如此悠久而没有消亡的文字史和文化史。我们的汉字创造之初就与博物学有着极强的关联,传承数千年,诸多的博物学文化已经根植于我们的文化血脉之中。

通过博物到博物文化,再到中华文明的学习,我们更能理解古人所提出的“天人合一”思想。这种顺应自然的东方文明,极有可能在全球追求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中再放光彩,再度让全人类重新认知自然,敬畏自然,爱护自然。

这门学问有趣好玩,“无用”而美好,谁都可以进入其间,享受它带来的快乐,在快乐中学习、探索,感受自然世界的无穷魅力。乘博物之舟,观鸟兽虫鱼;赏山河胜景,探星辰大海!

刘乾坤

四川省青少年文联副主席

四川省青少年文联博物专委会主席

2022年6月,写于成都

编辑推荐

★内容

《成都自然笔记》描绘了成都多样化的自然生态,分为花、鸟、虫三大板块,从不起眼的寻常花草和小动物到国家保护动植物与近年来才偶然发现的外来物种,不一而足。同时,作者们观察记录的过程,也正是他们在自然中充满诗意和热爱的生活的体现,阅读他们的文章,观赏他们摄制的照片,就如跟着他们的安宁而怡然的步调一起领略行色匆匆时忽略的自然光景,体会自然世界的多姿多彩,当是一件雅致的乐事。

★插图

书中收录了大量由作者摄制和创作的插图,是对成都周边生物真实而生动的记录,与文字部分相辅相成,共同描绘了成都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观察爱好者们的生活。

★特质

本书植根于成都及周边地区的自然生态,更离不开众多专家与一般市民构筑的自然观察活动体系。这样一本接地气、草根气息浓厚而不失学术价值的自然笔记,是多年的热爱和坚持厚积薄发的成果,也是对爱好者和研究者们钻研精神的肯定,更体现了这些年来生态意识的生根发芽和广大群众对美好自然环境的珍视与保护。

★作者

《成都自然笔记》有着非常多样化的作者群,既有专精于动植物研究的专家学者,又有各种爱好协会的成员,甚至有很多中小学生也贡献了他们的力量。这得益于成都自然观察活动的广泛开展和成都人的热情参与,相信这些扎根本地、心中充满热爱的作者们一定能将成都自然多姿多彩的风貌传达给广大读者。

精彩预览

又是兴冲冲地奔赴,等待我们的仍是“一片叶子”。我不甘心地把之前发现过的地方都找了个遍,愣是一朵花没有,也没有要抽花葶的迹象。只是相较去年,叶子们的数量和规模有明显地增加了,可那又如何?它就是不开花。为什么呢?此处到底是差了什么

条件?还是说小气候差异,未到花时?

再次悻悻而归几天后,去雅安的一个自然保护区做鸟类调查的黄师傅,突然发消息给我说在那拍到米贝母了。我对着手机愣神,按捺着再跑一趟看看的念头。理性让我着实不相信米贝母几天就能发育成开花,并快速凋谢了。然而我已经恨不得去学个什么神通,让山里的“居民”藏酋猴们帮我看看,到底是我一直同米贝母的花期擦肩而过,还是它在此地就是不愿意开花呢?心有不甘呐!后来仍是有机会过去的时候,都看一看它。到了夏天,果然又是连叶子都消失不见了。(《花篇·米贝母》)

她游荡在城市周围开阔的原野和林地里,在村庄附近的杂木林、竹林和草地里,遇上中意的食物就伸嘴尝尝。没遇上也无所谓,不急不慢地走着,用不着去拼命。宁静以致远,心里把得失看淡点就行了,没有啥难处过不去的。

珠颈斑鸠不睡懒觉,每天早晨天刚亮就外出觅食,吃饱了就在离地面较高的树上休息。虽然身体富态了,但是作息时间要有规律,不能让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败坏了自己的心理状态。

她一般不怕人,我们就算从离她较近的地方走过,她也仍然悠然自得地在草地上觅食,除非刻意吓她,她才会惊飞。有时候,她会在茶馆桌下大摇大摆地走,她不打扰人们,人们也不打扰她。她才不会像那些腼腆的小姑娘,看到照相机就躲起来——做最精致的自己,让摄影师们去拍吧 !(《鸟篇·珠颈斑鸠:悠闲的贵妇人》)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古人的只言片语将盛夏的景色描写得如此灵动,我从中好似看见了那只停在荷叶上休息的蜻蜓。我仿佛又一下坐在了小学的那间教室里,老师拿着课本踱步向前,领读起这首杨万里的古诗,我们则模仿着老师的语调抑扬顿挫地朗诵起来,午后明媚的阳光透过窗户照在桌上,万里无云,我抬头望向窗外,树枝像刚从睡梦中醒来,慵懒地舒展身体,树叶轻摇,那些红色的蜻蜓还在烈日下不知疲倦地与风嬉戏。(《虫篇·红蜻蜓:盛夏的自由精灵》)

线上商城
会员家.png 书天堂.png 天猫旗舰店.png
会员家 书天堂 天猫旗舰店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png   微博二维码.png
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

微信号:bbtplus2018(工作时间)
电话:0773-2282512(工作时间)

我要投稿

批发采购

加入我们

版权所有: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PRESS(GROUP) |  纪委举/报投诉邮箱 :cbsjw@bbtpress.com    纪委举报电话:0773-2288699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 | 网出证 (桂) 字第008号 | 备案号:桂ICP备12003475号 | 新出网证(桂)字002号 | 公安机关备案号:45030202000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