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研究《老子》哲学思想的专著。全书共81章,每章都采取“章旨串讲”“原文”“注释”“译文”“本章造物思想”5个栏目的结构布局。在老子看来,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及其生化、运行之规律。老子倡导的“尊道贵德、道法自然、慎始如终、物极必反”等思想主张是古代哲理智慧之精华。作者据此进一步从艺术设计的视角观照《老子》,通过对《老子》一书文、句、字的义理剖析研究,解读出老子的造物思想,尤其是关于“谁是造物主、造物原则、造物禁忌、造物规律、造物理想”等方面的造物思想。
万志全,男,1970年生,江西抚州人,文学博士,河池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哲学、文艺理论与文艺美学。主持完成省部级课题9项,出版个人学术著作5部,主编教材1部,出版诗集1部。
前言1
正文一至八十一章1-208
后记210
老子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在老子看来,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及其生化、运行之规律。老子倡导的“尊道贵德、道法自然、慎终如始、物极必反”“无为、无知、无欲、无私”“虚静、柔弱、不争、知足”“谦、勇、啬、慈、哀”等思想主张是古代哲理智慧之精华。而若从艺术设计的眼光观照《老子》,我们可从中解读出一些造物思想来。所谓造物,就是造出适合人类使用或欣赏之物。只要那个“物”中加入了人的某种理念,便凝练了造物思想于其中。而作为专业的造物者,则需注入较为专业的、体系性的艺术设计思想于所造之物中,使得所造之物符合大众的艺术欣赏习惯和审美理念,从而满足实用和审美欣赏之双重目的。因此,造物思想就是运用造物理念,在造出可用之物或可欣赏之物伊始,运用艺术设计和实用设计方略来造出所需之物的体系化思想。《老子》中关于谁是造物主、造物原则、造物禁忌、造物规律、造物理想等方面的论述,精练独到,如若细细品来,可让人豁然开朗,令人如获至宝。
独特的解读经典的角度,提供了另一种观照经典的思路。
“道”乃天地之始源、万物生化之母亲。“道”是老子造物思想之核心概念。不管是宇宙之创造,还是万物之产生,抑或是人类之造物,皆须以“道”为宗旨,在学道与悟道中掌握“造物之道”。“道”是整个宇宙和天地万物之“造物主”,但它与“天主”“上帝”“真主”等某些宗教所宣扬的造物主不一样,“道”既没有神性,也没有人性,它只有自然性。它没有像人一样的原型实体,它有时候显现为“无”,有时候显现为“有”。换言之,“道”呈现为“无”与“有”两种形态,因此在造物之时,我们既应从“无”的角度去理解造物之奇妙,以及所造之物的玄妙功能,也应从“有”的角度去理解造物所需材料以及所造之物的外形。在“无”和“有”的共同作用下,造物可以变得“玄之又玄”,妙之又妙。
比如去掉一些“有”(原材料),便能增加一些“无”,亦即增加其空间与功能;而在“无”中增加一点物质(原材料),便多了一些“有”,从而丰富其外形。因此,造物时应巧妙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以求达到“无”与“有”的最佳平衡状态。比如说要建造一座房子,造房子的人先要在脑子里存有“道”,即关于这座房子的理念,此时之“道”已经是理念了,所以它就不再是通常所说的“道路”之“道”了;这就叫“道可道,非常道”。而造房子的人要造出一座房子来的话,他首先要先给这座房子命个名,或者叫它四合院,或者叫它四层楼,或者叫它吊脚楼,或者叫它围屋,等等,但这些具体类型的房子,已不是我们所说的某种房子之抽象名称,而是实实在在的可以住进去的房子;这就叫“名可名,非常名”(“常名”即指通常所指的抽象的名称或概念)。
又如造物主欲建造天地之时,他面对的是宇宙间空荡荡的“无”,此时,他必须依靠自己的理念和外在的物质(比如“气”)建造出天地来;于是,他动了心思,有了理念,此时的他便是“天地万物之母”;这就叫“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所以,作为造物主,他面对的多是什么都没有的“无”,而我们也能从中发现世界之奇妙,原来它是造物主借助于“气”(天地万物之质料)而建造出来的;这就叫“故常无,欲以观其妙”。而造物主由于脑子里先有了建造各种天体与物体(含生物)之理念,故而能够依照理念去造出天地万物来;这就叫“常有,欲以观其徼”(“徼”即指最初的模型,而令人惊异的是,这最初的模型竟然是造物主脑子里生发出来的理念)。不管是宇宙间最初形态的空荡荡的“无”,还是后来琳琅满目的蕴含天地万物之“有”,它们都是宇宙不同时期的名称,是用来称呼宇宙的,“无中生有”本来就很玄妙,而“有再生有”(即天地万物又会不断地生出新的生命和物种来)就更奇妙;这就叫作“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而“众妙之门”在哪里呢?就在于有了造物主,以及他可以利用的“气”。由此可见,要想造物,必须满足两个基本条件,那就是造物主和原材料。有了这两个条件,造物主便能运用他的理念,造出各种各样的物来。比如用木头可以造出卧具(比如床),造出坐具(比如凳子),造出各种交通工具(比如车子),造出各种炊具(比如甑),甚至造出丧葬用具(比如棺材)来。但木头仅对于造物者(比如木匠)而言是有用的,对于并非造物者的其他人而言,那些原材料仅仅是木头而已,因此,若要比较造物主和原材料之间孰轻孰重的话,造物主更为重要。
会员家 | 书天堂 | 天猫旗舰店 |
微信公众号 | 官方微博 |
版权所有: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PRESS(GROUP) | 纪委举/报投诉邮箱 :cbsjw@bbtpress.com 纪委举报电话:0773-2288699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 | 网出证 (桂) 字第008号 | 备案号:桂ICP备12003475号 | 新出网证(桂)字002号 | 公安机关备案号:45030202000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