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令人眼花缭乱的诗学散文集,是美国著名诗人、评论家简·赫斯菲尔德的最新力作。在本书中作者向我们展示了伟大的诗歌是如何运作,以及如何转化和改变世界的。赫斯菲尔德曾说:“诗歌是一种能让存在发生变革的语言”,本书的十章正是十次雄辩而极富独创性的探索,作者揭示了实现“诗歌变革存在”这一目标的诸多途径——她通过对隐藏、悖论与惊奇的揭示,通过对我们生活中不确定性的持续认知,通过对语言行为的发现,并借助意象、叙述、音乐和情感的力量,从各种维度拓展了我们对诗歌的认知。
作者:简·赫斯菲尔德,美国著名诗人、诗歌评论家、译者。1953年出生于纽约,曾在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杜克大学等高校任教。
译者:杨东伟,译者,1989年生于湖北兴山,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美国康奈尔大学访问学者。
校译:王家新,诗人、翻译家、诗歌批评家,著有诗集和诗论随笔集多种,翻译集《新年问候:茨维塔耶娃诗选》《灰烬的光辉:保罗?策兰诗选》等多种。
推荐序 简?赫斯菲尔德:一个优异的诗歌心灵(王家新)
中文版序(简?赫斯菲尔德)
写在前面
第一章 着火的翠鸟:以诗的眼光看
第二章 语言在清晨醒来:论诗的言说
第三章 通过语言观看:论松尾芭蕉、俳句及意象之柔韧
第四章 梭罗的猎犬:诗与隐藏
第五章 除不尽的余数:诗歌与不确定性
第六章 文本细读:诗的视窗
第七章 诗与惊奇
第八章 何谓美国现代诗歌中的美国性:简要的诗歌入门
第九章 诗歌、变形与泪柱
第十章 奇异的延伸、不可能性和隐秘的巨大抽屉:诗歌与悖论
致 谢
译后记
诗歌是人类跨越生命、语言和边界的共同经历
【美】简?赫斯菲尔德
这本书中的思想、句子和所引用的诗歌将以一种我自己不懂的语言出现,而这种语言的文学却改变了作为“人”的我和作为作家的我,这是一种奇异而深刻的愉悦。
和我这一代的许多美国诗人一样, 我也是在阅读世界各国作家作品的英语译本中成长起来的。我阅读过苏东坡、巴勃罗?聂鲁达、萨福、切斯瓦夫?米沃什、安娜?阿赫玛托娃、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贺拉斯、扬尼斯?里索斯、王维、荷马和小野小町等人的诗歌, 它们以地壳构造和火山喷发的方式,通过诗的音乐、观念、情感、气质和形而上的思考, 改变了世界的图景和语言的图景, 也改变了我自己的生命体验。文化在一定程度上都是由故事编织而成—通常是用语言叙述他者生命之见证,讲述世代相传的他者之目睹。而世界文学在很大程度上成了我自己的文化。
正是在阅读那些我无法准确了解原作韵律、选词和形式的译本之时,心灵和思想的转变发生了。这如何可能?
意大利著名谚语“Traduttore,traditore”的英语译文保留了词语原有的头韵:“Translator,traitor.”(译者即叛逆者。)我不知道汉语中这两个名词是否会维持某种回声式的复现。每一种语言和写作传统中都有自己独特的无法被翻译的笑话和联系。然而,我必须相信,当我们用两种语言写出这个句子,读到它的你们一定会明白它的含义(意大利语和英语发音接近,使这个句子变得既令人难忘又有点滑稽),因为我的中文译者会竭力寻找一些解决方案,让译文不完全(或者至少不仅仅是)与原文一致。如果一个译者必须背叛,那也是去做出改变, 一种服务于共同的初始目标的改变。正如墨西哥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诗人奥克塔维奥?帕斯所描述的那样,译者试图“用不同的手段传达同样的效果”。诗歌的对话当下已然发生,也在不断变形和改变。即使在原作的语言中,诗歌所能提供的经验和理解也不能完全被字词所容纳和承载,只能被语言不断地释放出来。无论翻译过程中丢失了多少,总有一些东西会到来。我们必须满怀希望。因此,在这里我要感谢本书的译者杨东伟,我为他设置了一道道亟需跨越的障碍,而我永远也无法了解他的翻译工作究竟会有多精细和深广。他不仅为你们带来了我写下的这些充满弹性的,偶尔扭结的,有时并不太标准的英语,也为你们带来了回荡着多种不同声音的诗歌, 其中一些是已经被翻译成英文的其他语种的诗歌, 现在它们会被二次转译。我还要感谢本书的出版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因为他们坚信,中国读者会在这些文本细读、思索和探寻中发现于己有益的价值。最后,我要感谢我的朋友诗人王家新,感谢他对我的作品所给予的深刻、专注与细致的品鉴,感谢他向中国读者介绍我散文集中的一些主题和思想,它们探讨了诗歌独特的表达方式和独特的认知方式。
全球新冠病毒肺炎疫情暴发一周年之际,我写下了上述这些文字,也是在写下一种跨越生命、语言和边界的共同经历。我希望这本书的读者能在书中找到一些段落,无论它们多么微小,都能支撑我们继续活下去。诗歌携带着许多承诺,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是: 我们所看到的一切,都可以用新的语言,从新的理解角度,以新的眼光来看待。因此,当世界上的苦难和美被带入艺术中,它就变成了一个能重新塑造与重新校准人类与我们生活的形态、事件和理解的机会。艺术创作是一种亲密、孤独和秘密的行为,也是一种参与行为, 一种与所有活着的人相联系,并与之共情的行为。诗歌是一些“小东西”,可以放在口袋里,也可以存放在心灵之中。然而,路过的旅行者的“渺小”却能唤醒并改变他们周围山脉的“广大”。
——选自《十扇窗:伟大的诗歌如何改变世界》,[美]简?赫斯菲尔德 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年4月
在《十扇窗》中,简?赫斯菲尔德带领我们走进许多异彩纷呈的诗歌,在这里她不是一个给学生讲课的学者,而是作为一个真正的诗人,向真正的读者讲述诗歌的意义以及诗歌如何打动我们。她的结论——诗歌里潜藏着最丰富的人类多元性——异常简单,但她的论证——诗人对事物的言说究竟如何指涉那些事物和其他事物——如此复杂、令人惊奇、范围广泛,完全没有理论上的老生常谈,能让人们感到并确信诗歌的意义是多方面的,而且诗歌的重要性也在不断增强。你会发现放下这本书的唯一原因是想去重读更多你所喜爱的诗歌。
——美国《纽约客》杂志专栏作家 亚当?戈普尼克
《十扇窗》是闲暇时可以细细品味和欣赏的宝藏,才华横溢的简?赫斯菲尔德像导游一样,带领我们游览那些或闻名遐迩或鲜为人知的诗歌,而十周将会是最理想的游览时间。强烈推荐!
——美国著名作家、美国国家图书奖获得者 乔伊斯?卡罗尔?欧茨
简?赫斯菲尔德是一个开窗者(然后她会隐去自身,不会让她自己挡住那些珍贵的光线),是一个“伟大诗歌”的领受者、翻译者、转化者、赞颂者。这都是她身上最重要的品质。她永远是谦卑的、满怀敬畏的。她把一个艺术学徒永远带在自己身上。
——著名诗人、翻译家、评论家 王家新
这是一部“复活”与“拯救”之书,简?赫斯菲尔德以其“令人眼花缭乱”的魔法,让米沃什、狄金森、希尼、卡瓦菲斯和松尾芭蕉等伟大的灵魂又一次复活(他们在长眠之后可能会遇上无数次复活),而杨东伟将开显“复活”的字词从原文中拯救出来,使之成为不可多得的汉语——我们无比陌生的那一部分。这虔诚地为我们送上的十扇窗,也许就是十扇天窗,它们有权在我们中间拣选配得上它们的眺望者。
——雷平阳(著名诗人,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华语文学传媒大奖获得者)
简?赫斯菲尔德在这本杰出的诗歌批评著作中,以浪漫主义以来众多大诗人的具体诗作为例,揭示了作为灵魂之爱的诗歌参与和改变世界的秘密,显示了类似帕斯、布罗茨基、希尼等一流诗人批评家对世界和诗歌的广阔视野、内行而渊博的知识和非凡的笔力。在年轻译者的笔下,这种笔力在汉语中得以成功再生。女诗人所显示的非凡见识和译者的出色功力都令我惊讶。本书将是改变你的诗歌认知谱系的一次机会。
——西渡(著名诗人,批评家,清华大学教授)
简的诗与文总是令我想起潮湿的星星的种子和从我们脸上划过的木浆。她具有那种将日常的神秘化为神秘的日常的非凡能力,而她的质朴和谦逊与她的创造力一样清澄又深不可测。
——蓝蓝(著名诗人,华语文学传媒大奖获得者)
在诗歌乃至任何艺术品面前,感受力几乎等同于描述和交流这种感受的能力。简?赫斯菲尔德的这本诗论集,用精细无畏的手法、清晰宽广的视野和亲切迷人的表述,为我们很好地示范了这种文学能力。同时,译者的译笔也没有辱没这些被称为伟大的诗歌。
——张定浩(著名诗人,译者,批评家,《上海文化》杂志副主编)
作为诗人,简?赫斯菲尔德的诗论引领我们去开启一扇扇心灵之窗,一次次去凝注诗的创造、觉醒、藏匿和试探的时刻。她对诗的解读,充满领会和体认,洞若观火,轻盈而生动,不拘泥于知识,不受缚于陈见,时时迸溅敏锐而智性的光辉,处处闪现“奇异而深刻的愉悦”。她守护了诗的不确定性和对变形的渴望。
——胡桑(著名诗人,译者,批评家,任教于同济大学中文系)
这本书通过十章阐释切斯瓦夫?米沃什、艾米莉?狄金森、谢默斯?希尼、松尾芭蕉、辛波斯卡、卡瓦菲斯、毕肖普等成就卓著的诗人的创作,展示了世界上伟大的诗人如何运用诗歌描述和改变审美世界。对每一个诗人的经历和诗作的特点,作者都有独到且深入的分析和见解。
作者知识渊博,经常触类旁通,加上她身兼诗人和诗歌研究者的双重身份,既有专业研究的学理性,也有艺术思维的感性思考和体会,行文具有感染力和引导性,正如诗人王家新所说,简?赫斯菲尔德“是一个开窗者,是伟大诗歌的领受者、翻译者、转化者”。
承认真相是一种美,接受丧失也是一种美, 诗歌为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心灵慰藉
如金之物难存留
大自然的第一抹新绿是黄金,
也是她最难存留的颜色。
她的初叶如一朵花;
然而只能持续一小时。
随后新叶退化为旧叶。
所以伊甸园陷入悲痛,
黎明衰退为白昼。
如金之物难存留。
—罗伯特?弗罗斯特
弗罗斯特的诗和卡瓦菲斯的诗并无二致。这是一首环形诗, 诗的结尾和开头(在本例中是标题)看起来一模一样,但是读者从某地到达另一地后,却发现它已完全改变。就像《伊萨卡》一样,基本的“反陈述”一开始就被设定好,如此清晰而安静,以至于很难让人注意到它是一种“反陈述”:我们接受了诗的标题呈现出的表象价值,没有提出异议。然而, 神话中的黄金、装饰中的黄金、宗教和文化意义上的黄金, 难道不正是现实中不随时间流逝而褪色并保持明亮的典范吗?这首诗的形式结构同样掩盖了它彻底的分解:四行尾停和直韵的对句, 大部分是抑扬格三音步, 尽管第一行和最后一行都以扬抑格开头。这是一种井然有序、令人安心且反复出现的音乐形式, 是一首让任何孩子都能安然入睡的诗。当然,《乖宝贝,快快睡》(Rock-a-bye,baby)也是一首真正具有弗罗斯特诗歌气质的摇篮曲,其欢快的结尾是:“宝贝、摇篮,全都会掉落下来。”(Down will come baby,cradle and all.)
《如金之物难存留》具有逻辑三段论式的结构。诗歌的前半部分既有前提和结论, 又有数据和证据, 可谓确立了诗的真诚。毫无疑问,新叶尚未转绿;苹果树叶子的第一圈螺纹形似绽放的花蕾;但这一切很快就会发生改变。即使这些开篇的诗句也触发了小小的冲击和震惊, 这震惊也是一种认知和领悟: 已经存在之物能被我们目睹。接着, 弗罗斯特开始秘密地修改契约,或者并非秘密地这样做—“随后新叶退化为旧叶”是一种炫目的毁灭。诗的思考起初被限定在语法完整的诗行中,而随后打破定势的停顿预示着押韵词“悲痛”(grief)即将出现:“退化”如此强烈地被感受到,但对退化和悲痛的评论没有随后出现。与《牡蛎》类似,这首诗中的意合连接充满痛苦。按照通常的逻辑, 这句诗是一句毫无意义的陈述, 事实上它却包含了只有贫乏才能传达出的巨大丧失感。根据通常的假设和衡量标准,“退化”
(subsides)都是一种令人沮丧的趋势,对于正在生长的叶子而言更是如此。但从作为诗人的弗罗斯特的标准而非农民的标准来看,增加就是丧失。
“如金之物难存留”, 这一论断以这样的方式被验证:首先是叶子枯萎, 颜色转黄, 然后是世界的陷落; 最后,甚至一天中日光的逐渐增强也被描述为一种失败, 所有身披光芒的可能性事物最终都变成了寻常之物。等到标题诗句复现时, 诗中所发生的所有丧失早已无法估量。这不仅仅是外部的丧失, 还是我们自己最初的光辉和持久的希望被摧毁。我们,而非黄金,才是真正的失去之物。毁灭既美丽又彻底。弗罗斯特和诗将美留给我们: 完全承认真相是第一种美, 完全接受丧失也是一种美, 它们都为我们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心灵慰藉。
当诗歌提醒我们有用之物的无用性时, 它也提醒我们无用之物的有用性。它提醒我们,存在本身就充分而自足。
伟大诗歌的思考和推想超越了理性,因为理性植根于实现目标和它自身的永存,它不能也不会囊括生活或生命的全部。
通过一首好诗的眼睛和技艺, 我们将看到, 世界会从我们希望它做的事情中解放出来。诗的存在既不能确保我们将要抵达的目的地, 也不能确保信任和公正, 更不能确保这一刻之外的任何一刻。一句老生常谈的话是: 唯一可以期望的是,到来的并非你所期望的。如果实用主义的真理消失,我们也将不复存在。诗歌不仅让我们能够忍受生命的短暂无常, 也使我们在自我的持续惊奇和不断生成的丰饶中, 发现一条从受辱的悲痛通向愉悦的道路。
我开始思考这些问题, 并认为诗的超越性知识是一种奇特的人类解放。诗的顿悟将灵魂从有所期望和有目的的追求的牢笼中解脱出来,是一种完全只属于人类的认知能力。
我仍然这样认为: 如果海豚、乌鸦和大象能创造诗歌, 那一定不同于人类的诗歌。但也可能存在“例外状态”—反之亦然, 我们被我们所追寻的目标和终极目的牢牢扼住了心灵, 这是人类特有的现象, 而好的诗歌使我们恢复到一种近乎“动物的快乐”的状态。好的诗歌让我们目睹树叶由金转绿的过程而不感到悲伤, 也能让我们在食用牡蛎时既品味到盐的味道, 又从中领悟人类的贪婪史。诗歌令人惊奇的无目的的目的, 如同荷马时代的希腊, 就是为了让我们恢复伊萨卡岛之旅的广阔与生机,即使我们也深知“狗的内心无法读懂”。
——选自《十扇窗:伟大的诗歌如何改变世界》,[美]简?赫斯菲尔德 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年4月
会员家 | 书天堂 | 天猫旗舰店 |
微信公众号 | 官方微博 |
版权所有: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PRESS(GROUP) | 纪委举/报投诉邮箱 :cbsjw@bbtpress.com 纪委举报电话:0773-2288699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 | 网出证 (桂) 字第008号 | 备案号:桂ICP备12003475号 | 新出网证(桂)字002号 | 公安机关备案号:45030202000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