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板块图书分类品牌系列获奖图书图书专题新书上架编辑推荐作者团队
陆春祥笔记新说系列 字字锦
领悟经典中的微言大义。经典,字字都是锦绣。
ISBN: 9787559823885

出版时间:2020-10-01

定  价:65.00

作  者:陆春祥 著

责  编:唐娟邹靖
所属板块: 文学出版

图书分类: 中国现当代随笔

读者对象: 大众

上架建议: 文化 随笔
装帧: 精装

开本: 32

字数: 250 (千字)

页数: 332
图书简介

本书陆春祥笔记新说系列之一,是解读经典的读史札记。本书按历史时间轴分章,解读的经典来自春秋战国前后列御寇的《列子》、荀况的《荀子》,西汉刘安的《淮南子》,南北朝颜之推的《颜氏家训》,唐朝吴兢的《贞观政要》,宋代苏轼的《东坡志林》、沈括的《梦溪笔谈》、洪迈的《容斋随笔》,明代王阳明的《传习录》、刘伯温的《郁离子》、朱国祯的《仿洪小品》等。作者从现代视角,用通俗易懂、轻松幽默的文笔解读其中蕴含的微言大义与现实意义。经典,字字都是锦绣。

作者简介

陆春祥,笔名陆布衣,散文名家。已出版散文随笔集《病了的字母》《字字锦》《乐腔》《笔记的笔记》《连山》《而已》《太平里的广记》《袖中锦》等二十余种。作品曾获第五届鲁迅文学奖。

图书目录

《列子》 —— 愚公只是一个精神符号

壹 腰间系着根绳子的隐士 2

贰 商丘开奇遇记 6

叁 颠倒迷惘病 11

肆 齐景公游牛山 18

伍 梦非梦 24

《荀子》 ——恶也是推动历史进步的因子

壹 山里有玉,连草木都会润泽 30

贰 每碗水中都有十万条小虫,怎么喝呢? 35

叁 高富帅桀和纣的可悲下场 38

肆 天上的银河悬在高处,为什么不落下来呢? 42

伍 音乐就是高兴和快乐 46

陆 冷清寂寞时,可以表现出一个人的修养功夫 51

《淮南子》 ——柔弱是生命的本质

壹 柔弱是生命的本质 58

贰 精神是智慧的池塘 63

叁 积羽沉舟论 67

肆 我们这里有能呼喊的吗? 73

《颜氏家训》 — 中国式家教的典范

壹 夜晚发现清晨的错误 82

贰 君子必慎交游焉 87

叁 不勤学则一辈子受辱 89

肆 “三易”原则作文章 95

伍 貌丑镜子里不会出现美影 99

陆 颜氏警句列举 103

《贞观政要》 —— 清明政治的理想蓝本

壹 三面镜子说自律 106

贰 烹小鲜的几对重要关系 110

叁 选一个好官有多难? 116

肆 米是如何生产出来的? 122

伍 关于殡葬改革的决定 127

陆 “吐哺”乱弹 131

柒 想尽办法给人以生的理由 133

《梦溪笔谈》 —— 609 条中的人文世相

壹 韩愈的漂亮胡须 140

贰 墨浸字 143

叁 赵谏揪人小辫子 144

肆 范仲淹的“荒政三策” 146

伍 你读过《孟子》吗? 148

陆 王荆公不受 150

柒 任命文件也要付钱噢 152

捌 打鼓高手唐玄宗 154

玖 舞蹈专家寇准 157

拾 平民宅男杜五郎传奇 159

拾壹 淡定官员向敏中 163

《东坡志林》 — 一肚皮的不合时宜

壹 娱乐化矿难 168

贰 “暖肚饼”“不输方”药方四帖 170

叁 贺下不贺上 174

肆 养生最难是去欲 177

伍 寒士论 180

陆 鞋的态度 183

《容斋随笔》 —— 南宋畅销书中的经验和智慧

壹 作文章的功底 190

贰 洪迈的“油污衣” 197

叁 冗官是如何产生的? 201

肆 科举复习班 207

伍 周武王的十七戒 212

陆 高帽子和怪眼睛 215

《郁离子》 ——愤青刘基的虚拟现实

壹 以做生意为幌子 220

贰 失败的蹶叔 223

叁 牵牛记 226

肆 唐蒙之死 230

伍 情爱方程式 234

《传习录》 ——王阳明的心《论语》

壹 学校不应该是监狱 240

贰 将好色贪财求名一一搜寻出来连根拔除 246

叁 天下的学者好像进入了一百场戏同时演出的剧院

肆 孔子说,我有知识吗?没有 254

伍 世界上有干什么都能成功的人吗? 258

陆 王论语陆微博 261

《仿洪小品》 — 明朝的那些碎烦事儿

壹 明世宗,农科所里野心多 266

贰 明宣宗,农夫是个好老师 269

叁 年终考核,相貌胡子业绩一把抓 272

肆 边角料呢?朱元璋反腐一剑封喉 275

伍 智救人,县尉周甘是个好榜样 279

陆 考试,没有一毛钱关系也是你死我活 282

《陶庵梦忆》 —— 张岱的前朝往事

壹 金山寺半夜发神经 290

贰 以牡丹花的名义 293

叁 园艺师金乳生 294

肆 孔庙思想桧 296

伍 菊的海洋 299

陆 范与兰的“小老婆” 301

柒 岱 奶 304

捌 湖边的盛宴 307

后记 ——

阅读是为了活着 313

序言/前言/后记

序言 : 另一种乌木

大地下面除了藏有金银财宝等,还有一种叫“乌木”的宝贝。

2012 年的春节,四川彭州有个农民,在自家承包地地下深处,发现了 7 根乌木,最长达 34 米,直径 1.5 米,总重量达到了 60 吨。价值无法计算,光运费就花了百万元。

然而,这起掘宝事件引发了官司:农民说,这是他在自己的领域发现的,应该归他;所在地的镇政府说,这是国家的财产,因为土地属国家和集体所有,几乎所有的法律都说,这个应该归国家所有。

官司随他们去打,单说乌木。

古人早说过:家有乌木半方,胜过财宝一箱。乌木是地壳运动的产物。地震、洪水、泥石流将地上的生物全部埋入古河床等低洼处,埋入淤泥中的部分树木,在缺氧、高压的条件下,加上细菌等微生物的帮助,经过数千年乃至上万年的锻造,炭化成了乌木。

2004 年 5 月,我在成都三星堆,第一次看到这样的宝贝,乌黑锃亮,奇形怪状,想象它数万年前受难时的姿势,感叹大自然的神奇和岁月的沧桑。

是什么让它价值连城?

我想大约有三个原因:一是本身的品质,有许多乌木就是楠木形成的;二是时间的积淀,数千上万年的酝酿,足够让它宝贵;三是现实之需,稀少,质好,再也不可能有了,自然就珍贵。

回到主题,浅说经典。

经典不用碳十四测定,它的年代都很清楚地写在作者的生平中、传记里。

经典的产生,不会像乌木那样壮烈,但仍然是时代的产物。

在我看来,这些经典字字都是锦绣,数百上千年的锤炼就是最好的明证。

离开了百家争鸣各种思潮各自为王的先秦时代,就不会有诸子百家;没有诸子百家,当然不会有思想汪洋恣肆的荀子。窥一斑而知全豹,中国古典哲学和古希腊哲学足足可以媲美。

教育是永恒的话题。没有生而知之者,圣人也不例外。教育大师颜之推,虽然生活动荡不安,虽然位卑人下,但是,他仍然坚守着中国古代士大夫那种执着的家教理念,难道他仅仅是为了子孙?

对官员总是有不怎么满意的情绪,这也难怪,没有哪一个朝代的老百姓不对官员有微词,因此,当官实在不是件容易和轻松的事。唐太宗为了对得起“贞观”两个字,不知道花了多少的心思,委曲求全装孙子,苦口婆心教臣下,为的是让基业长久一点,更长久一点。

好学生子贡请教孔子如何治国。孔子说:简单三条,足兵,足食,民信之也。有足够强大的国防,就不会受人欺侮,有吃不完的粮食,那我们还怕甚?再一个就是老百姓必须有坚定的信仰!子贡再问:三样东西如果去掉一样呢?孔子说:那只有将国防去掉了,人总不能不吃饭噢。子贡还问:两样东西如果去掉一样呢?孔子想想说:有你这样问的吗?那只有将吃的去掉了。子贡表现出和我们一样的吃惊:那不饿死了吗?孔子很淡定:人即便饿死,也不能没有信仰啊,没有信仰,活在世界上有什么意思呢?

因此,心学大师王阳明的思想、学术重点就是,教人如何构建起自己独特的思想坐标,贫寒没关系,必须有自己的信仰。

颜之推、苏东坡、洪迈、刘基、王阳明、朱国桢、张岱等,都在谆谆教导着我们,做人一定要有自己的思想!

于是,经典就成了另一种品质的乌木。

因此,经典作品也至少要有两个条件:一是良好的品质,一是良好的声誉。没有品质和声誉,时间会毫不留情地将其淘汰。

我们不遗余力地说要读经典,是因为经典作品里有微言大义,横看成岭侧成峰,还因为经典作品有现实意义,可识庐山真面目。

人生太短,好书太多,我们只有去读经典。

经典太多,人生太短,我们只有选择经典之经典。

我读,乱翻,管见,趣解,断章,怎样都行。

至于经典中悖的误的过时的,这没有关系,笑过嘲过就可以了,世界上本来就没有百分之百的纯金!

经典是我们通向成功的桥梁,经典也可以温暖你我的心!

我的经典。

你的经典。

精彩预览

韩愈的漂亮胡须

世人画韩退之,小面而美髯,着纱帽。此乃江南韩熙载耳,尚有当时所画,题志甚明。熙载谥文靖,江南人谓之韩文公,因此遂谬以为退之。退之肥而寡髯。元丰中,以退之从享文宣王庙,郡县所画,皆是熙载。后世不复可辨,退之遂为熙载矣。

《梦溪笔谈?卷四?辩证二》

《卷四?辩证二》中说:现代人画的韩愈像,都是面部小,还有漂亮的胡子,而且戴着纱帽,其实这个形象是江南的韩熙载。这有韩熙载留下来的画可做证据。韩熙载是五代人,博学多才,工于书法,江南人也称他为韩文公,因此大家都误认为他就是韩愈。那么韩愈长得怎么样呢?他长得胖,而且胡须很少。元丰年间,用韩愈陪祭文宣王庙,但郡县画的韩愈像,其实都是韩熙载。后世不能再辨认,于是韩愈就成了韩熙载了。

谬种流传有许多途径,韩愈成韩熙载便是一典型。确实不能怪那些画师,都这么多年了,先前的名人到底长什么样呢?即便有画像传下来也不一定准确,王昭君不是被毛延寿画得那么难看吗?我们现在见到的孔圣人,也未必就是这样的。所以,我每次去参观瞻仰那些古代的名人画像,心里都会嘀咕:真是这个人吗?有时甚至是皇帝,我也不太相信,你给我画得不威武,还要不要命了?我只相信那个慈禧太后的像,因为那个时候已经有照相机传进来了。

顾颉刚先生写过《纣恶七十事的发生次第》的考证文章。他研究发现,殷纣王共有七十条罪状,都是各朝各代陆续加上去的,有很多是作者的想当然。纣王原来也是个孔武有力的标准美男子,但后来不知怎么越来越差了。战国时代一下子给他增加了二十项罪名,西汉又给他增加了二十一项罪名,东晋增加了十三项罪名。让人感觉到越来越离谱的是,这些罪状越写越夸张。比如西汉的司马迁说纣王修建了鹿台,东汉的刘向就补充道:鹿台高达一千尺!已经夸张了。晋朝的皇甫谧则万分地添油加醋:鹿台高一千丈!这也太夸张了!商代一丈约合 169.5 厘米,纣王为了淫乐,居然要爬上 1000多米高的鹿台?且不说,那时的人们能不能造出这样的台,即便造得出,也无法想象,纣王为什么要爬到这么高的台上去泡妞!他真是精力旺盛,吃饱了撑的!

敦煌的洞窟里,有西夏人画的很多壁画。那些画工怎么工作呢?

我猜测,他们可能会把前人已经模糊的作品统统铲掉,或者在前人作品的基础上修补,不用细想,修补后的壁画一定会带有西夏人的风格,纵然他们是修旧如旧,也绝对会有那个时代深深的印记。所以,修旧如旧,基本上都是骗人,每一件作品都是独特的。

因此,把古人弄错,那真是太正常不过了,我们的历史里,有多少冤假错案呢?数不胜数。

沈括先生真是有心人。但我还是担心,自他指出后,有多少人会去注意这个不长胡须的韩愈呢?后人会不会按照他的意见把韩愈改过来呢?一个比较好的办法是,如果那个时候的宋朝国家图书馆,财政给点钱,把前朝容易搞错的名人统一弄个版本,那就不太会有这种现象了。其实,说白了,这个韩愈成韩熙载还不是最吃亏的,至少他还是韩愈,不像有的人,所有都搞错,不要说画像了。

说起画像,《卷九?人事一》还有个趣事。说是狄青任枢密史时,有个狄仁杰的后人,拿着狄仁杰的画像和数十件委任状来拜会狄青,要把这些东西都献给狄青,认为狄仁杰是狄青的远祖。狄青则推辞说:我不过是一时交了好运,哪敢拿自己和狄梁公比?狄青真是聪明得很,他虽然也姓狄,但绝对不是靠狄仁杰的荫护,天下姓狄的人也不见得都是同宗。再说了,这张画像难道真是狄仁杰?

有什么证据吗?狄青是不是狄仁杰的后人,我没有考证过,但就凭他的不认祖,境界立马就和那些拼命认祖的人不一样了。

科举复习班

在科举的历史上,如果能一次中举,或者连中三元,那一定是非常光宗耀祖的事情,纵然如广东的谢启祚,考上时都九十八岁了(我还是比较怀疑他能坚持这么久的),也仍然狂喜,第二年还到京城会试,乾隆帝感动得一塌糊涂,这不是我朝的盛事是什么?特授国子监司业!假如首次应试就中举,那更是不得了的事。所以说,历朝历代,那些举子差不多都是进过复习班的。

白乐天、元微之同习制科,中第之后,白公寄微之诗曰:“皆当少壮日,同惜盛明时。光景嗟虚掷,云霄窃暗窥。攻文朝矻矻,讲学夜孜孜。策目穿如札,毫锋锐若锥。”注云:“时与微之结集策略之目,其数至百十,各有纤锋细管笔,携以就试,相顾辄笑,目为毫锥。”乃知士子待敌,编缀应用,自唐以来则然,毫锥笔之名起于此也。

《容斋五笔?卷第七?元白习制科》

这里说一下白居易和元稹。他们两个曾经同窗,一起在复习班里努力学习,将科举作为自己终生奋斗的目标。中举以后,白居易写给元稹一首诗这样回忆说:皆当少壮日,同惜盛明时。光景嗟虚掷,云霄窃暗窥。攻文朝矻矻,讲学夜孜孜。策目穿如札,毫锋锐若锥。他自己注释说:当时他们为了应付考试,想了许多的复习办法。

其中一个办法是,他们共同收集考试的范文,各种各类的,历朝历代的,总共收了数百篇,每篇都用细锋细管的毛笔抄写,编扎成册,带在身上去参加考试。考试后,料想受益匪浅,两人于是相视而笑,称那纤锋细管为“毫锥”。

他们这样的做法有三点值得说道。

一是在成功中找寻规律。考试既然是规范化,那就不允许有太多的创新,尤其在形式上,你不可能突然创造一个,起承转合,都是有规定的,因此,那些写得比较好的,就有规律可以循了。二是讲究题旨情景。范文应该数不胜数,哪些东西有用,哪些东西对本次考试有用,那还是有讲究的,这就需要研究,研究出题者的心理,研究当时的时事,只有这样,才会有一定的针对性。三是参考的形式。那时的考试,还是比较开明的,基本上是开卷,要求独立完成,还是要多靠平时的努力,考试时间也很人性,中间可以吃饭休息。

否则,他们编的范文本带不进考场,那功课就白做了。白居易他们算不算作弊?不算,唐朝考进士,可以带书和燃烛。

但把范文微写成册,如微雕大师,数百篇的文章,操作起来肯定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它需要高超的技巧和耐力。从没有记载说他们这种方式是作弊,也许这种把范文编排在一起记忆背诵,以提高命中率,在唐朝就是一种公开的做法。只是说,白居易他们把这样的方法做到了极致。考生携带的复习资料有限,自然要选择一些最有用的,我在电视剧里看到过这样的场景:不知什么朝代的某考生,将一些范文都写在长袍的里子上,监考老师不在的时候,他就偷看范文,天知道他抄了些什么,后来被揭穿,监考官将他的长袍脱下,翻开一看,里面密密麻麻一大片,很是滑稽。

估计是白居易元稹他们这种做法切实可行,因此,许多复习生都像他们一样做好这方面的功课。而且,白元的复习资料,也引得众考生争抢。若干年前,高考刚结束的时候,我们曾经策划了这样一个活动,让那些考进名牌大学的同学,比如北大清华复旦等名校的同学,动员他们将复习资料捐献出来,以供学弟学妹们吸取真经,活动一开始就火得不得了,最焦急的是那些家长,他们千方百计想弄到这些资料,他们以为,有了这些宝典,能更容易考进名校。因此,有聪明的出版商,干脆将白元他们的习作编成了书,就如同现在的《高考满分作文选》。白元习作被编成了四卷,名字叫《策林》,其中《策头》和《策项》各有两道,《策尾》有三道。此外还有,《美谦逊》《塞人望》《教必成》《不劳而理》《风化浇朴》《复雍熙》《感人心》,等等,总共有七十五门。也就是说,白元他们为了应付考试,平时练习的作文,都成了考生们的经典。

元、白习制科,其书后分为四卷,命曰《策林》。其《策头》《策项》各二道,《策尾》三道,此外曰《美谦逊》《塞人望》《教必成》《不劳而理》《风化浇朴》《复雍熙》《感人心》之类,凡七十五门,言所应对者百不用其一二,备载于文集云。

《容斋五笔?卷第八?元白制科》

事实上,这些东西,到底有多少用,只有考生自己知道。有学生曾经和我说,高考作文是根据某一篇范文仿写的,然而,从来没有发现有高分甚至满分的。因此,白元他们的习作被当作范文竞相模仿,估摸百分之一有用已经非常幸运了,白元都是少年及第,这样的人才也不是说学就可以学到的。

复习班的存在是个客观现象,只是人们不太关注,习以为常而已。但是,后来有些统治者已经清醒地看到,一考定终身,肯定有许多不可克服的弊端,于是他们会想尽办法改革。

宋太宗雍熙二年,已放榜公布新进士一百七十九人。这个时候,有人打抱不平了,说在落选的士人中,肯定还有许多有用之才。宋太宗开明得很,他想,这个说法有一定的道理,我也不完全赞成一考定终身哎,于是下令,那就再考一次吧,再给这些人一次机会,毕竟要三年一次嘛,大家都不容易。于是,第二次考试,又选得七十六人。这次考试中,有个叫洪湛的文采遒丽,皇帝特意升他为正榜的第三名,你看看,这个洪进士可是一步跃龙门噢。

太宗雍熙二年,已放进士百七十九人,或云:“下第中甚有可取者。”乃令复试,又得洪湛等七十六人,而以湛文采遒丽,特升正榜第三。端拱元年,礼部所放程宿等二十八人,进士叶齐打鼓论榜,遂再试,复放三十一人,而诸科因此得官者至于七百。一时待士可谓至矣。然太平兴国末,孟州进士张两光,以试不合格,纵酒大骂于街衢中,言涉指斥,上怒斩之,同保九辈永不得赴举。恩威并行,至于如此。

《容斋续笔?卷第十三?下第再试》

考试制度也是可以改变一下的嘛,我皇家不就是选拔人才吗?

然而,一切的一切,标准的标准,都要由皇帝我来制定。

然而,有一个悖论却是从古到今不可改变的事实,每次考试都会留下不少的遗憾,许多真才实学者如蒲松龄都会落第,即便陆游同学考得第一,但你列在秦桧孙子名前,那就不行!那些史上的状元,没有多少成就卓著或者在文学史上留有显名的,尽管如此,考的人仍然乐此不疲,并以此为终身奋斗目标,于是历朝历代的科举复习班生意一直很好,考生们基本不用做思想工作,不用扬鞭自奋蹄,一颗红心坚持到底。复习生于是大量增长,这一批复习生成功了,又有下一批人挤进复习生的课堂。循环往复,生生不息。以至于复习班成就了复习班经济,成为一种兴旺的产业,梁山伯祝英台马文才,济济一堂,其乐融融。

对那些士人来说,活到老,考到老。不在考试的海洋中游到成功的彼岸,就在考试的海洋中淹死算了,死无葬身之地。

线上商城
会员家.png 书天堂.png 天猫旗舰店.png
会员家 书天堂 天猫旗舰店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png   微博二维码.png
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

微信号:bbtplus2018(工作时间)
电话:0773-2282512(工作时间)

我要投稿

批发采购

加入我们

版权所有: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PRESS(GROUP) |  纪委举/报投诉邮箱 :cbsjw@bbtpress.com    纪委举报电话:0773-2288699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 | 网出证 (桂) 字第008号 | 备案号:桂ICP备12003475号 | 新出网证(桂)字002号 | 公安机关备案号:45030202000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