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系倒台后,直系虽然执掌中枢,但因没有袁世凯、段祺瑞的资历和强势,北洋政坛愈发混乱。政治上,大总统一职经历了徐世昌、黎元洪、曹锟三任。外交上,列强与中国政府有多番不平等外交。军事上更是战乱不断:北方直皖两系与南方粤桂两系几乎分别同时开战,两次直奉战争,湘鄂两省大战,国民党内部孙中山和陈炯明兵戎相见,直系对两湖战场特别是孙中山发起攻势,孙中山发动北伐……这中间还夹杂了冯玉祥北京政变、陈炯明炮轰总统府。最终,在冯玉祥与张作霖的联合进攻下,直系土崩瓦解,北洋天下再度易主,张作霖独步中原。
禅心初,真名王喜国,南京政治学院上海校区讲师,毕业于辽宁大学历史系,2008—2010年于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史、中共党史等。在《中国军事科学》《军事历史研究》《思想理论教育》等杂志发表论文五十余篇。
第二十六章 牧野鹰扬
谁执牛耳
短暂的平衡
内阁的无奈
虎踞洛阳
经略蒙疆
竞兮存兮
政见分歧
湘鄂相争,佩孚得利
小菜一碟
第二十七章 华山论剑
风乍起
吹皱“靳”门春水
梁士诒组阁
九六公债
口水大战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秀才遇见兵
直奉大战
偷梁换柱
二进宫
理想破灭
第二十八章 悲情大剧
南南不合作
好人难做
邓案之思
谁解其中味
疑忌日深
炮轰总统府
第二十九章 合久必分
谁在说不
就怕没好人
曹吴裂痕
干得越多,毛病越多
罗文干坐上过山车
三刻拍案惊奇
更换频繁的内阁
吴佩孚与冯玉祥
洛阳·保定
张绍曾内阁
驱张倒黎
黎跑跑与躲猫猫
第三十章 曹氏当政
拉选票风波
热闹的竞选
琼楼风雨
后悔当总统
曹锟的内政外交
“吕端大事不糊涂”
第三十一章 合纵连横
驱狼吞虎
读懂孙中山
苏联人的算盘
利益取舍
改组国民党
黄埔军校
第三十二章 巅峰对决
重整旗鼓
招兵买马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东南风来了
倾巢出动
四照堂点将
一决雌雄
祸起萧墙
满城尽带黄金甲
吴佩孚的滑铁卢
引子:一问一世界
词曰:
“千古伤心旧事,一场谈笑春风。
残篇断简记英雄,总为功名引动。
个个轰轰烈烈,人人扰扰匆匆。
荣华富贵转头空,恰似南柯一梦。”
话说北洋诸事,没分多久就合,没合多久就分。虽然是短短十六年,却经历了八个元首,三十二任内阁总理。局势纷乱如麻,那次第,怎一个“乱”字形容得尽?
北洋时代的分分合合,战乱不止,从表象上看,其原因可用三句话概之:
一个是“龙头老大”袁世凯驾鹤西去后,诸位在世的“带头大哥”都想说了算,又没有能力一统江湖。尽管如此,他们却都想成就一番“伟业”,都想实现中国的“大一统”,由此便诉诸武力。
另一个是总有些“跟班小弟”在与老大打天下的过程中,感觉到分赃不均,心存不满,于是乎就会倒戈、兵变、哗变。在这里,你会充分而深刻地理解“没有永恒的敌人,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这句政治上的经典名言。
第三个是诸位“带头大哥”的后台老板——国外的“老鼻子”“大鼻子”“小鼻子”们,唯恐中国天下不乱,给这个几条枪,给那个几块金条,不是资助你组建军队,就是帮你建个军事院校,或者是收容逃亡的造反派,然后鼓励大家不要吝惜体力,也不要吝惜子弹,更不要吝惜金钱,用劲往死里打。他们可不是慈善家,有钱没处花。你要牢牢记住,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他们在你身上投资,就是要在你身上十倍、百倍地赚回来。他们是想肢解中国,掠夺中国,让中国元气大伤,然后再来趁火打劫。
其实北洋之乱的更深层次原因,一言以蔽之,就是设计了一套脱离中国实际的体制,即游戏规则大家都不认可。从皇权到共和,转得太急、太快、太陡,就像一辆高速行驶的车突然来个180度的急转弯,极少有司机掌握得了这个超高难度的技术和动作要领,即使有这样的司机,乘客也根本无法适应。于是乎社会脱序,天下大乱。
在北洋这个历史舞台上,就像在拍春秋战国或三国演义类的古装战争大片儿,只要总导演一下令开机,演员们就会对着镜头向前狂奔,开始一场混战;过了一会儿,同样是这些演员,连装都不用换,又扮演对方的角色,对着镜头冲回来,又一场厮杀。然后,只要躲开镜头,大家有说有笑,握手言欢,举杯共饮。平均算起来,就连一个最普通的士兵角色,都能露脸十多次。
北洋的历史又像一场盛大的时装表演和选美大赛。据说,看时装表演和选美大赛最迷人的地方,就在于隐藏重点,展现诱惑;但是如果哪个设计师别出心裁,把它弄反了,隐藏诱惑,展现重点,那所有的一切都将变得粗鄙不堪,不堪入耳,不堪入目。
在中国历史上,让我们感觉最不堪入耳、不堪入目的,大概就是声名狼藉的北洋军阀了,好像他们就是《西游记》中偷偷来到人间作乱的各路妖精,好像他们从娘胎里出来就带着鱼肉百姓的基因。
再精彩的历史,如果这样编排,也会让人看不忍看,闻不忍闻。如果一直这样展示给后人,那样的时装表演,未免让人永远遗憾了。
其实,军阀的历史和其他的历史是一样的,没有例外,精彩和粗鄙都有,关键在于你怎么看,是不是事先贴上脸谱和标签来看,是不是戴着有色眼镜来看。
反之,当你以平和的心态欣赏的时候,你会发现,北洋这段历史本身是十分精彩的。
好了,演出开始,主要演员暨北洋各路英雄陆续登场。
首先交代一下北洋军阀的来历。
北洋,既包括“洋”,也包括“陆”,“洋”指黄渤海一带,“陆”包括辽宁、河北、山东、京、津等沿海数省市,大体相当于今天的环渤海经济圈,而且还包括今天的山西、河南、内蒙古的部分地区。这些地区归北洋大臣管辖,当时的朝鲜事务也归北洋大臣管理。李鸿章任过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所以当年有北洋武备学堂、北洋舰队等称呼。当年的直隶省因为地位特殊,设了两个省城——天津和保定。而天津是北洋的典型代表,天津的许多事务,其称呼前多冠之以“北洋”,如现在的天津大学,就是当年的北洋大学。
我们所说的北洋军阀,是产生于清末的一个军事政治集团,袁世凯就是这个集团的总舵主,皖系、直系、奉系是这个集团的分枝,这几大派系的领导和骨干皆出自袁世凯门下。在中国近代历史上,1912年至1928年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1901年,袁世凯继李鸿章之后,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依靠此前他所编练的新式陆军,他利用手中控制的政治、经济、军事权力,以小站练兵时所形成的班底为骨干,一方面乘机扩充北洋军事力量,一方面不断在中央和地方安插亲信,很快即形成以他为首的北洋军事政治集团,其权势足可左右朝政。于是,他的军队就称为北洋军。
我们就从这里开始吧。
北洋大舞台上第一个露脸的人,就是头像在银元上被称作“袁大头”的那个人,也就是后来在江湖上享有赫赫威名的北洋带头大哥,北洋派的“开山祖”“掌门人”——袁世凯。但这个时候,他还无宗无派,在江湖上,连个小弟都不算。在李鸿章、慈禧等老牌主要演员面前,他还只是第一出戏中跑龙套的角色。
这一角色,像极了演艺界的周星驰。今天大家眼中的超级大腕儿“星爷”,当年在八三版的《射雕英雄传》中,是个超级龙套。他曾请求导演安排梅超风用两掌打死他,结果被告知,只能用一掌拍死。
多少年来,我们对袁世凯这个人实在谈不上有多少真正的了解。他任过清政府驻朝鲜的军事指挥官、驻朝通商大臣、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中国新式陆军和警察的创立者,当过清政府的内阁总理大臣,当过总统、皇帝等。本来,他是个结束旧时代、开创新时代的人物;本来,他是继李鸿章之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开拓者;本来,他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本来,他可以成为“华盛顿第二”;本来……可是,一切的一切,都因为他的一失足,跌进了历史的万丈深渊。
于是,他成了小丑,成了大盗。他、他的业绩和他所开创的时代,也被罩上了历史的迷雾。
一个曾经改变历史进程的重要人物,受到别人的辱骂、攻击,这也算正常;可是,如果这个人受到大多数人的辱骂、攻击,这就不是很正常;但如果同样是这个人,走过民国“初级阶段”并顺延到今天被骂了一百年不变,这就太不正常了。
《论语》中记述了孔子的教导:“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大家都讨厌的人,我们一定要仔细考察,才能做出判断。
不管怎么说,用道德标准来评价他的事功,用事功标准来褒贬他的道德,本身就是一个回避主要矛盾的答非所问式的逻辑。而且,一个历史人物,如果被冠之以这样截然相反的极端化评价,那不是他错了,就是你错了。
清代赵翼有一首绝妙的诗:“只眼须凭自主张,纷纷艺苑漫雌黄。矮人看戏何曾见,都是随人说短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眼光和头脑,必须要自己根据事实判断去得出比较符合真相的结论,何必信口雌黄、人云亦云?尽管骂人不需要理由,可骂了一百年之后,我们要是还不能把骂人的原因搞清楚,这种历史的缺席审判,就陷入了群体暴力和语言霸权的困境。
毕竟,单纯的谩骂和攻击是非常肤浅的,肤浅是研读不了历史的,历史是需要放宽视野的,放宽视野是需要历史观的改变和证据的再寻的。
这就像袁世凯的墓碑,与武则天一样,袁碑的背面也是无字碑,一片巨大的空白。
千秋功过,留与后人慢慢评说。
于是,想起了梁启超先生在其鸿著《李鸿章传》开篇第一句话所定的基调:“天下惟庸人无咎无誉。”只有那些庸人才没有过错,没有赞誉。
想之又想,用在袁世凯身上,也比较恰当。纵使不好在他头上冠之以英雄的名号,但他绝非庸人,绝非常人,绝非等闲之辈。
另外,读历史,尤其是北洋历史,还有一个非常重要,却往往被多数人忽略的方面,就是人们太容易被经过加工修改了的所谓“史实”牵着鼻子走。孟子这位大智者曾经有个精辟的论断:“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忠于“证据”固然不错,但是,如果是“伪证”又当何论?在一个连真话都不敢说的环境下,你还能完全相信写下来的文字?这样很容易被自己的眼睛欺骗,迷失了自己的心智。也就是说,人们只看到了历史人物这样作为,却不理解、也不想去探究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他们为什么会那样作为;只看其果,不知其因,却又“盲人摸象、各执一端”,根据自己所掌握的历史证据进行最简单而直接的逻辑推断,如看盆中水那样看北“洋”这潭深水。
只是,这样简单的价值判断,离历史的真相却渐行渐远。
一正一反之为政,一阴一阳之为道。
不完全听信文字记录,并不意味着把史料完全抛开,自己主观臆测,而是要“择其两端,用乎其中”。把正反两方面的文字记录结合起来看,综合起来进行判断,得出自己的结论。正如法国年鉴派大师马克·布洛赫所言:“历史学家最重要的才能,就是对活生生的事物的理解能力。”
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也曾经说过:“研究一个时代的人们怎么思考问题要比研究一个时代的人们怎么行动更重要。”
这两句话,精彩、精辟、经典,直接指向了对史料的理解能力,以及对隐藏在史料字里行间中重要信息的领悟能力
能修炼到这一重境界的人,少之又少。
这是因为,历史学就如中医学一样,是需要阅历和悟性的。
这还因为,普通人的眼睛,只能看见目力所及的部分,而看不见幕后的安排和运作。
人们的眼睛能看到的,称之为“有”;人们的眼睛看不到的,称之为“无”。老子曰:“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你看不见,并不等于它不存在;相反,它不仅存在,更有可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眼睛所能看到的,叫视力;能看到常人所看不到的,那才叫眼光。
古人讲究“弹无弦琴,读无字书”,当你真正能够超越“有”,理解了后面那起支配作用的“无”,那么,恭喜你,在你以后发展的过程中,不管是为人、为官、为学,你都进入到了一个常人不可及的全新境界。
正如《道德经》开篇所说的:“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理解了那个永恒存在的“无”,你就能观察到事物的奥妙,才有可能把握那“玄之又玄”的“众妙之门”。
这样,当我们走进历史的现场“破案”的时候,才能不为“浮云”所蔽。
你站在桥上看精彩纷呈的历史风景,远处那看历史风景的人又在看桥上的你。而活动于其中的鲜活生命一旦枯萎,历史长河中激起的浪花也只是装饰了后来人的梦。
从1912年到1928年,这段历史的洋流中,不知有多少人卷入其中,又不知有多少人驻足旁观。倚天照海,流水高山,我却只能坐在光阴的此岸,临水照影,煮酒抚琴,观彼岸花,任百年前那洋面上刮起的风徐徐自鬓边吹过,弹一曲江南空灵而清澈的梦音。
兴至,往河水中投了一小块石头,看着它荡起层层涟漪……
“短舞长歌思妙曲,高山流水待知音。当场告禀知音者,忙里偷闲试一听。”
抛砖,以此为引。
暂无
暂无
1. 以正史为经,务求确凿;以轶闻为纬,不尚虚诬。
继《北洋觉梦录:袁世凯卷》和《北洋觉梦录:皖系军阀卷》后,“北洋觉梦录”系列再出新册,讲述直皖战争后迅速崛起的直系主政故事,看后强人时代的制度困境和各实权派人物间的明争暗斗。
采用“述”且“作”的方式,以正史为基本框架,在考据的基础上参考轶闻,以合理的逻辑和常识思考为线串联正史和轶闻,构建一个完整且丰满的北洋军阀史。
2. 以通俗笔法,不失厚重。
本书的写作风格沿袭前两卷,尊重史实,语言生动活泼,通俗易懂,条理清晰。
3. 以透彻说理,引人深思。
本卷延续前两卷的写法,沿着“《临时约法》制度设计漏洞导致北洋军阀混战”这一思考路径进入,重返历史现场,重梳历史脉络,再思历史事件,再现历史风云,向人们展示直系主政下军阀混战的全景画卷。然而,作者梳理各派混战和“抛砖”的目的,并不只是为了向世人展示一群有血有肉的强人,更是为了“引玉”,让人们看到盲目引入西方制度会带来什么样的恶果,西方制度到底适不适合中国国情,从而引起读者对历史事件的科学分析和理性思考。
吴佩孚的滑铁卢
政变发生之时,身在前线的吴佩孚一无所知,他还在调集各路援军,指挥军队与奉军展开血战。因钳形攻势没取得效果,他要不惜一切代价,集中力量,从中间强行撕开奉军的口子,收复战略要地九门口。
10月23日,吴佩孚的把兄弟、直系大将张福来从河南调来生力军,休息了一夜。24日凌晨,直军开始用重炮向张作霖问好。随后,张福来指挥直军如海啸一般凶猛地向奉军阵地发起冲锋。
双方都拿出了家底,拼上了老命。
在吴佩孚眼中,我只要九门口,不要伤亡数字。
在张作霖看来,我尝过了一次失败,决不再尝第二次。
第二次直奉战争中的奉军也真是厉害,面对吴佩孚一手调教出来的军队,坚守阵地,死战不退。这一天,九门口战局可谓天崩地裂,鬼神皆惊。尸积如山、血流成河等词语,都描述不尽这一战的惨景。
直奉两军激战到中午,直军渐渐显出优势,已经两昼夜没合眼的吴佩孚终于有了一丝笑容。照这个态势下去,用不到天黑,九门口就能收入囊中,然后挟着胜利的余威,一鼓作气,旬日之内即可荡平对手。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形势突然发生大逆转。
有几封加急电报分别从北京和天津打来,电报内容都说:“讨逆军第三军司令冯玉祥等于二十三日下午六时退出战场,未经枪战即攻入北京,发动政变,曹锟总统已失自由,北京情况不明,酝酿巨变。”电报中所列参加政变人士均为直系巨头,包括冯玉祥、王承斌、王怀庆、胡景翼、孙岳等。
吴佩孚见到电报,登时大吃一惊,但他很快冷静下来。吴佩孚在想,这是不是张作霖制造的虚假情报?想以此扰乱直系的军心?第一次直奉战争时,他可是不停地干着这种事儿,以致河南的赵杰、赵倜兄弟都因此上当。
处变不惊,是杰出将领必备的素质,正所谓“每临大事有静气”,“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
吴佩孚具备这样的素质,当然也不会轻易被外界所干扰。而且,即使他内心再不平静,也不能表现出来,因为他是直军的灵魂,是直军的“心”。
很快,几封电报的消息得到了验证,不仅与曹锟通不上话,而且冯玉祥呼吁和平的电报也公布了。这说明,冯玉祥真的发动政变了。
吴佩孚心里一紧。他知道,冯玉祥此举给直系带来的打击太大了,而且自己目前的处境也很危险。冯玉祥为了不让自己回师救曹锟,肯定分兵守在要道,甚至会主动向自己发起进攻。
所以,吴佩孚面临的窘境有三:一是如何避免战场上出现“兵败如山倒”的局面;二是如何救曹锟,征讨冯玉祥;三是如何在冯玉祥和张作霖的夹击中全身而退。
然而,尽管吴佩孚想尽办法不让手下官兵知道真相,但战局还是急转直下了。
奉军得知冯玉祥政变成功,立刻士气大振,乘机猛攻,并大量散发传单,以此扰乱直军。同时,冯玉祥派胡景翼东来,张作霖派张宗昌南下滦河流域,准备截断吴佩孚的后路。
这些都让前线的直军军心大乱。
这些还不算完,冯玉祥知道吴佩孚绝不会善罢甘休,便决定逼曹锟签署命令,罢免吴佩孚的兵权。
当知道冯玉祥逼颜惠庆内阁拿着写好的停战命令,解除吴佩孚直鲁豫巡阅使及第三师师长之职,任命吴佩孚为青海垦务督办等时,曹锟痛心不已。他知道此举不仅对不起子玉老弟,而且连自己的大业也要完蛋了。
冯玉祥把这份由总统、总理签署生效的命令正式公布,迫令前线停战,立刻震惊中外。
冯玉祥对外发布告示:
……兵凶战危,古人所戒。国家至不得已而用兵,必求有益于国,有益于民。断未有不顾国家之安危,不恤人民涂炭,一意孤行,好战喜斗,如今日者。……本使为国除暴,不避艰危,业经电请大总统明令惩儆,以谢国人。……
前线的吴佩孚见到了由曹锟签署的停战命令,拒不执行。很明显,这是曹锟总统在受人逼迫的情况下签署的,绝不是曹锟的本意。当务之急,是在确保自己家底不受更多损失的情况下,回京勤王。
可是,我们要知道,吴佩孚现在是处在奉军、冯玉祥、王承斌、孙岳、胡景翼、王怀庆几路大军的围困之中。能生存下来已不易,全身而退更是难上加难。
对于一支失败的军队来说,最难的,就是在撤退途中,如何不被击溃甚至吞掉,这是考验将领的统率能力和军队平日训练素质的时候了。
10月25日早晨,吴佩孚像没事儿人一样,带领手下军官,调集所有炮火,齐赴九门口前线,发起最猛烈的进攻。看那架势,是要不顾大后方,直接把九门口拿下。
炮弹倾泻够了之后,中午时分,吴佩孚返回司令部,发布一系列命令,哪支部队负责殿后,哪支部队负责半路埋伏截击,哪支部队作为先锋往回杀。同时急电萧耀南、齐燮元、孙传芳等调集湖北、江浙、河南等直军北上会师,讨伐冯玉祥。然后,亲率嫡系第三师和第二十六师万余人登车全速突出重围,于10月26日抵达天津。
吴佩孚抵津后,把军队集于军粮城和杨村,并在新车站设立了临时司令部,等增援队伍一到,就向冯玉祥发动进攻。
然而,吴佩孚有心讨伐,却无力回天了。
其一,冯玉祥为防吴佩孚全线进攻,早就作了精心准备,不待吴佩孚从战场带回的人马站稳脚跟,立即先发制人。北洋第三师再厉害,也是军心不稳,疲惫不堪,禁不住冯玉祥军队的以逸待劳和狼群战术。
其二,山海关战事继续恶化。奉军在己方军心大振、直方人心惶惶之际,全线出击,又切断了山海关战场上直军的后路,代理总司令张福来无法抵挡奉军排山倒海般的攻势。本来直军的前线工事做得不错,但奉军大打心理战,比如奉军在用飞机散发的传单上,不是写着北京政变曹锟被捉,就是直军主帅吴佩孚已逃,或者是后路被端,只有放下武器才是唯一出路,等等。总之,前线直军再也无心恋战。直军兵败如山倒,除由秦皇岛乘船逃回天津,大部分被俘。
其三,吴佩孚苦苦等待的各路北上援军先后受阻。齐燮元、孙传芳所部在山东因鲁督郑士琦宣布中立而受阻,陕豫鄂军在石家庄一带被阎锡山派兵缴械。
就这样,援军在半路纠缠而不至,守军苦撑待变而不变。11月3日午后,冯玉祥的军队攻克了杨村、北仓、芦台和军粮城。吴佩孚和张作霖都不看好的张宗昌,这时却大展神威。他带着自己招来的外籍兵团白俄军人,发挥他打烂仗的特长,在战场横冲直撞,非要活捉吴佩孚不可,一鼓作气地推进,一路收编残兵败将,很快就打到了天津。吴佩孚在天津也无法立足了,只好率嫡系第三师残部两千余人,由塘沽登船,浮海南逃。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今日的吴佩孚,就像当初的西楚霸王项羽:时机于我不利,战事于我不顺。
清代孙原湘有首诗《题仲瞿西楚霸王之墓诗后(四)》,可以形容此时的吴佩孚:
愤王墓上草先秋,如此兴亡一哭休。
七十战才余寸土,八千人恨不同丘。
时来雉亦烹功狗,事去人争笑沐猴。
憔悴孙郎重下拜,江东归去有扁舟。
吴佩孚的秘书长、“江东才子”杨云史于《榆关纪痛诗》中云:“再见金牌恨,中原尽失声。前军当劲敌,大盗劫神京。举国今无主,何年见太平?班师万家哭,功败更成名。”
至此,第二次直奉战争以直系惨败而宣告结束,吴佩孚遭遇了滑铁卢!这是吴佩孚做梦都没有想到的事。
直、皖、奉三系演义,直系的大幕也缓缓降下。虽然吴佩孚后来还有查家墩东山再起之日,但也是“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了。在历史大潮的冲刷之下,很快就被潮流所席卷。
会员家 | 书天堂 | 天猫旗舰店 |
微信公众号 | 官方微博 |
版权所有: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PRESS(GROUP) | 纪委举/报投诉邮箱 :cbsjw@bbtpress.com 纪委举报电话:0773-2288699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 | 网出证 (桂) 字第008号 | 备案号:桂ICP备12003475号 | 新出网证(桂)字002号 | 公安机关备案号:45030202000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