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板块图书分类品牌系列获奖图书图书专题新书上架编辑推荐作者团队
近代艺术史论著集成(第一辑)(影印本,全20册)
艺苑新苗,庶可参天。
ISBN: 9787559843647

出版时间:2021-12-01

定  价:18000.00

作  者:李碧,彭志 主编

责  编:柴方召
所属板块: 艺术出版

图书分类: 艺术理论

读者对象: 艺术爱好者

上架建议: 艺术/艺术理论
装帧: 精装

开本: 16

字数: 10460 (千字)

页数: 10460
图书简介

本书是晚清、民国时期艺术史、艺术理论、艺术学著作及翻译著作等的全集影印本,分两辑出版,第一辑分为40册,共收录民国时期的艺术学相关著作100多种,以全景式呈现近代学人对艺术学的思考与探索。本书稿所收录的相关著作,在对全国各大图书馆所藏近代艺术学著作进行检索并筛选各馆缺藏的基础上,结合艺术学研究、学术史的梳理,能较好地保证所入选文献的稀缺性和学术价值,能够满足绝大部分的艺术学尤其是艺术史研究者对文献资料的需要,具有重要的出版价值。

作者简介

李碧,女,浙江理工大学副教授。主要从事明清文献整理及研究,在《文学遗产》等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

彭志,男,浙江大学文学博士,主要从事明清文学与文献、艺术学研究。著有《阐幽明微:中国古代文化的多维观照》,参与及主持国家社科基金等项目近十项。

图书目录

总目录

第一册

藻川堂谭艺

美学纲要

近世美学

第二册

苏俄的文艺论战

生活艺术化之是非

中国古代文艺论史 上

中国古代文艺论史 下

革命与艺术

第三册

文艺论集

劬燕集

明末民族艺人传

第四册

李南桌文艺论文集

艺用解剖学

西南民族文化论丛(一)

第五册

西南民族文化论丛(二)

近代欧洲绘画

洋画ABC

俄国革命画史 上

俄国革命画史 下

第六册

以“民族底色彩”为主的近代美术史潮论

色彩学ABC

第七册

现代绘画概论

西画论丛续集

第八册

抗战宣传画

静物画研究

洋画欣赏及美术常识

雕塑浅说

第九册

西陲吟痕

科学书法

鲁迅与木刻

普通乐学

第十册

龢声学

西洋乐器提要

剑声集

秧歌舞

第十一册

戏剧大观

戏学指南 第一册

戏学指南 第二册

戏学指南 第三册

第十二册

戏学指南 第四册

戏学指南 第五册

戏学指南 第六册

戏学指南 第七册

戏学指南 第八册

戏学指南 第九册

第十三册

戏学指南 第十册

戏学指南 第十一册

戏学指南 第十二册

戏学指南 第十三册

戏学指南 第十四册

第十四册

中国剧 第十册

第十五册

西洋之神剧及歌剧

爱尔兰近代剧概论

欧洲三个时代的戏剧

农村戏剧

农民剧

舞台服装

第十六册

舞台色彩学

舞台照明

演剧概论

近代戏剧艺术

戏曲论丛

第十七册

大戏考(一)

第十八册

大戏考(二)

戏剧游戏

半农谈影

电影万恶史

电影事业之出路

两年来国産影片本事汇刊

第十九册

浙江省电影教育实施概况

无线电播音

电影概论

电影发达史

电影戏剧的编剧方法(一)

第二十册

电影戏剧的编剧方法(二)

表演艺术论文集

后记

序言/前言/后记

李修建?

自2011年设置门类以来,艺术学研究似乎越来越热闹了。与之相关的学术会议、刊物、机构、人员,越来越多,声势浩大。

不过,热闹声中,时能感到一些“忧恼”。学科地位最受关注,由于涉及饭碗问题。总体上,艺术升级成门类,大家欢呼雀跃。具体到各个门类,反应却有不同,概因难以保证均衡。除此之外,还有更深层更棘手的问题。比如艺术学理论,目前是艺术学下属五个一级学科之一。艺术学理论之下设置哪些二级学科,尚无定论。惯常的说法,是史、论、评,再加一些交叉学科。其他暂且不论,只艺术史就备受争议。

西方的艺术史,常指美术史(或视觉艺术史),所以西方美术史研究最是成熟。其他如音乐史、戏剧史、电影史等其他门类史,都有专人研究。谈到艺术学理论之下的艺术史,很多人都会置疑,是否有超越各门类之上的艺术史?有学者回答,我们探讨的是“一般艺术史”“元艺术史”,考察的是各门类艺术史的普遍规律和一般原理。对方接着置疑,朱光潜老先生讲“不通一艺莫谈艺”,如果不懂音乐史、美术史、戏曲史、电影史、摄影史等门类史,如何对它们的规律进行梳理与总结,写出超越其上的“一般艺术史”?还可以更为尖锐地追问,你们能否写出一部令人满意的“一般艺术史”?

空谈大而化之的道理容易,做起来太难。李泽厚先生的《美的历程》,有人奉为艺术史研究的典范。李泽厚应该无意把它写成一部艺术史,就它关注的问题、选取的材料而言,和艺术史亦有相当距离。饶是如此,谁又敢说,若是自己动笔,定能后来居上?

艺术现象古已有之,古老到可以追溯至人类的起源。而艺术学做为一个与美学相区别的正式学科提出,却只有百余年的历程。在国内成为一个门类,更是只有短短10年。艺术现象太过复杂,有些问题纠缠不清,也不易说清,与其争论一些难解的问题,莫若沉潜下来,扎扎实实地读书。

读什么书?历史文献始终是基础。

李碧、彭志两位年轻学者主编的《近代艺术史论著集成》,就是一套值得阅读也需要阅读的艺术学历史文献。

谈到近代学术,总让人感慨系之。在我们的历史叙事中,常把1840年做为一个节点。1840年是近代史的开端。从此之后,中国社会遭遇大变局,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面对西方的强烈冲击,“救亡”与“启蒙”成为时代主旋律。

王云五在《岫庐八十自述》中谈到:“欧战终,国人一激于和会外交之失败,再激于世界改造之潮流,咸以求新知识为亡羊补牢之计,于是出版界顿呈饥渴之观。溯吾国海通以还,每经巨变,辄有如斯现象。同光之交,所注重之新知识为机器枪炮;甲午之后,为政治;庚子之后,则为教育。”

出版界的饥渴状态,尤见于民国时期。当时,大小报刊遍地开花,各类著作喷涌而出。处于那一时代的知识分子,希冀以此开启民智,将启蒙作为救亡的手段。两位主编在丛书“前言”中提到,据《民国时期总书目》统计,民国时期艺术类著作多达2800余种,涉及各国艺术概况、绘画、书法、篆刻、雕塑、摄影、工艺美术、音乐、舞蹈、戏剧、电影等门类。数量之多,超乎想象。然而,所谓的“总书目”并未穷形尽相,本套集成所涉著作,有的就没被收录其中。

出版毕竟是门生意。可以想见,那2800余种著作之中,必然鱼龙混杂,既有精品力作,也不乏粗制滥造的产物(比如,朱光潜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就曾被仿冒)。再有,部分著作,在当时或有不错的学术价值,时隔百年之后,或许价值已失,没了出版必要。那么,面对数量如此庞大的论著,如何“择优录取”?既要保证学术质量,又不失文献价值?

两位主编必然下了大功夫。阅读二人写的万余字的“前言”,可知他们对近现代艺术史做了深入阅读,对各门类的研究情况已有相当把握,在此基础之上,精挑细选。尤为难能可贵的是,他们有自己明确的价值立场,“本套丛书力求文献的稀缺性,其中相当一部分著作未见于《民国时期总书目》,重点不在于展现近代艺术史及艺术理论发展的全貌,而在于将那些鲜见于学术视野的文献挖掘整理出来,宛如穿起一颗颗散落的珍珠,以期在未来的艺术理论研究中散发光亮。”

这一主张令人赞叹。西方有位学者指出,思想史的任务之一是让那些落败的、边缘的或被遗忘的事物发出声音。艺术史研究亦复如是。很多目前不受关注、已遭遗忘的论著,或许曾经被人捧读,让人开卷有益,对于世道人心、对于学科建设起到过积极的作用。回望这些著作,可能让我们更好地认识知识和观念建构的历史过程,看清其中的偶然性和必然性,并对当下的学术研究提供新的可能性。

第一辑所选的58种著作,广泛涉及艺术理论、绘画、书法、雕塑、工艺美术、音乐、舞蹈、戏剧、电影等门类。除了一些声名赫赫的大家,以及与我所学相关的人物,如田汉、刘半农、萧友梅、傅抱石、岑家梧、徐蔚南、俞寄凡等人,大部分是我不知道或不熟悉的,更没读过他们的作品。不过,这些著作,单看书名,就能引起浓厚的兴趣,如板垣鹰穗的《以“民族底色彩”为主的近代美术史潮论》(鲁迅译,1929)、柯仲平的《革命与艺术》(1929)、中国平民教育促进会的《农村戏剧》(1934)、傅抱石的《明末民族艺人传》(1938)等,从中当能窥见那一时期的学术风气、文化风貌、价值观念和时代精神。其他著作,如铃木虎雄的《中国古代文艺论史》等,皆已成为相关领域的经典之作。

总而言之,这些著作,无论属于理论建构、历史或时下研究、常识普及,还是翻译推介,皆为后来的研究开辟了道路,奠定了基础。希望这套书发挥出它的学术价值,进一步推动中国艺术学的体系建设。

编辑推荐

本书所收著作,代表着我国近代艺术史和艺术理论的开端,汇聚了东西方艺术理论的精粹。无论是属于理论建构、历史或时下研究、常识普及,还是翻译推介,皆为后来的艺术学研究开辟了道路,奠定了研究的基础。其中许多著作更属于在民国期间完成出版后的首次影印再版,作为艺术学学科理论研究的重要史料,在保存这些艺术文献历史原貌的同时,对再现中国近代艺术学的演进状态,填补艺术学研究方向的文献缺藏等都大有助益。

精彩预览

第一辑所选的58种著作,广泛涉及艺术理论、绘画、书法、雕塑、工艺美术、音乐、舞蹈、戏剧、电影等门类。除了一些声名赫赫的大家,以及与我所学相关的人物,如田汉、刘半农、萧友梅、傅抱石、岑家梧、徐蔚南、俞寄凡等人,大部分是我不知道或不熟悉的,更没读过他们的作品。不过,这些著作,单看书名,就能引起浓厚的兴趣,如板垣鹰穗的《以“民族底色彩”为主的近代美术史潮论》(鲁迅译,1929)、柯仲平的《革命与艺术》(1929)、中国平民教育促进会的《农村戏剧》(1934)、傅抱石的《明末民族艺人传》(1938)等,从中当能窥见那一时期的学术风气、文化风貌、价值观念和时代精神。其他著作,如铃木虎雄的《中国古代文艺论史》等,皆已成为相关领域的经典之作。

总而言之,这些著作,无论属于理论建构、历史或时下研究、常识普及,还是翻译推介,皆为后来的研究开辟了道路,奠定了基础。希望这套书发挥出它的学术价值,进一步推动中国艺术学的体系建设。

线上商城
会员家.png 书天堂.png 天猫旗舰店.png
会员家 书天堂 天猫旗舰店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png   微博二维码.png
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

微信号:bbtplus2018(工作时间)
电话:0773-2282512(工作时间)

我要投稿

批发采购

加入我们

版权所有: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PRESS(GROUP) |  纪委举/报投诉邮箱 :cbsjw@bbtpress.com    纪委举报电话:0773-2288699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 | 网出证 (桂) 字第008号 | 备案号:桂ICP备12003475号 | 新出网证(桂)字002号 | 公安机关备案号:45030202000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