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板块图书分类品牌系列获奖图书图书专题新书上架编辑推荐作者团队
丝绸之路文化丛书·历史篇 天山女神:康家石门子岩刻画文化探新
ISBN: 9787559831996

出版时间:2020-09-01

定  价:75.00

作  者:巫新华 著

责  编: 唐娟 朱筱婷
所属板块: 文学出版

图书分类: 地域文化

读者对象: 大众读者 历史爱好者 岩刻画爱好者

装帧: 精装

开本: 32

字数: 250 (千字)

页数: 360
图书简介

本书是一部研究康家石门子崖刻的历史文化作品。康家石门子崖刻是亚欧草原尤其是天山地带最为重要与世界知名的古代崖刻艺术精品,无论艺术水准还是历史文化内涵都具有早期天山独此一处的唯一性。最新的考古学研究表明康家石门子崖刻的主要内容有着不同的历史分期。早期崖刻形象是天山早期文化的集大成者,这种文化通过天山通往中国西南地区的丝路古道传播到云贵川等地形成了汉代中国西王母崇拜文化起源,具有极为重要的中国优秀古代历史文化遗产价值,以及体现中国历史文化自信与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资源价值。书中配有50多幅岩画、文物、历史人物照片,图文并茂,十分珍贵。

作者简介

巫新华,1963年生,博士,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曾任中国社科院考古所新疆考古中心主任,现任新疆考古队队长,组织翻译外文新疆考古基本资料近2000万字。出版专著(译著)有:《吐鲁番唐代交通路线的考察与研究》《西域考古图记》《亚洲腹地考古图记》等。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天山早期文化瑰宝:康家石门子岩刻画 / 1

第一节 “呼图壁”名称来源探新 / 1

第二节 康家石门子岩刻画的发现与研究 / 20

第二章 康家石门子岩刻画文化探新 / 75

第一节 岩刻画所在山体环境的特异之处 / 75

第二节 康家石门子岩刻画的考古调查 / 82

第三节 岩刻画主要人物图像文化意涵 / 109

第三章 大凉山与天山的史前对话 / 161

第一节 盐源青铜树形器与康家石门子岩刻画

女神像 / 163

第二节 盐源青铜树形器与西王母主题青铜摇钱树

的关联 / 205

第三节 天山的丝路地位与作用 / 222

第四章 康家石门子岩刻画文化概述 / 252

第一节 西王母 / 253

第二节 西王母与昆仑 / 269

第三节 天命与腾格里 / 284

主要参考文献 / 326

后 记 / 344

序言/前言/后记

总序

丝绸之路曾经塑造了过去的世界, 甚至塑造了当今的世界, 也将塑造未来的世界。

2013 年,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 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在经 济全球化背景下,复兴丝绸之路,属于“中国梦”的重要部分。从历史发展的眼光审视,丝绸之路彰显的是一种风雨兼程、同舟共济、心手相连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 21 世纪的今天,我们 有责任保存好丝绸之路这张识路地图,将它交给子孙后代,交给未来,交给与我们共生共荣、共建共享的世界。

昌吉回族自治州作为丝绸之路核心区的一个重要节点,具有深远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昌吉,地处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东南缘,古称庭州。此区域为横亘南部天山的北坡,习惯称之为“天山北坡”。昌吉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期就有原始人类活动。西汉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汉朝设西域都护府后,历代中央 王朝均在此设官置府。1954 年,昌吉建州。

昌吉有骄人的辉煌和繁荣。历史上,随着丝绸之路开通,数千年来昌吉都是主要的通道区域,素有“丝路要冲,黄金通衢”之誉。区域内的神山博格达、汉代疏勒城、唐代北庭都护府、元代别失八里城、清代东西方商贸大道枢纽古城奇台, 以及木垒四 道沟出土的天山地区最早的谷子与小麦、呼图壁的康家石门子岩 刻画、 玛纳斯的天山碧玉等,俱为新疆历史的见证。新中国成立以来,昌吉这片古老而神奇的热土开辟了历史发展的新纪元。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给昌吉的全面振兴带来了宝贵的机遇, 经 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现代化建设日新月异。

今天,昌吉州独特的天山北麓经济带地理区位、 厚重的丝绸之路历史底蕴, 在“一带一路”倡议核心区新疆发展大潮中又一次重回潮头。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丝绸之路文化丛书的出版, 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昌吉的过 去,把握昌吉的今天,展望昌吉美好的未来。

丛书历史篇包含《天山的种子——木垒的历史与文化》《古城驼铃——湮没的丝路奇台商道》《神山博格达》《天山女神——康 家石门子岩刻画文化探新》《天山瑰宝——玛纳斯碧玉的前世今生》五卷,通过山川风物的开掘呈现,涵盖丝绸之路精华焦点,重现“一带一路”倡议途经的千年古迹、沧桑古道。

丛书内容精当,史料翔实,脉络清晰,图文并茂,融知识性、读性于一体,为广大读者提供了一种独出心裁的视角,让我们有了一个了解昌吉历史文化的读本,有了一个展示昌吉历史文化 的窗口。

历史文化是一个地方的根脉与灵魂。回顾并梳理昌吉的历史文化,可以从一个极为重要的角度了解中华文明及其对人类文明的伟大贡献, 延续优秀文化之脉,增强我们创建现代文明的自信 心与自豪感。

回顾历史的进程,我们深深地感到,每一代人都承担着自己的历史使命。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奋发图强,加快发展,为昌吉的全面振兴奠定坚实的基础,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知史明志,我们应当多一点责任感和紧迫感,以求无愧于历史。

我们坚信,昌吉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进程中必将再创辉煌,昌吉的明天将会更加美好。

序言

新疆康家石门子岩刻画位于新疆呼图壁县西南部山区的侏罗纪砂砾岩崖壁上,所在地是中国最长的侏罗纪山脉,形成于 7000 万年前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 被称为“天山地理风光走廊”, 而此处的侏罗纪山脉,是新疆侏罗纪地质地貌的标志地, 有“百里丹霞丽景”之美誉。康家石门子岩刻画代表着古代天山部族的社会文化行为,它的发现为我们打开了一扇了解该区域史前艺术造型、宗教信仰和史前文化的大门。

经专家学者多年来的考察研究认定,康家石门子岩刻画是亚 欧草原,尤其是天山草原地带最为重要的古代崖刻艺术精品,就其艺术水准、社会功用、 思想内容而言,既是丝绸之路亚欧草原 地带史前顶级艺术品,其所在地也是天山地区早期游牧部族人群 最大的祭祀圣坛。 岩刻画的发现与研究迄今已近 40 年, 成果蔚 为大观,主要研究者为王炳华先生(专著与论文),其他学者的研 究是在王炳华先生的学术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的专项内容学术研 究, 有补益增新。 学术界关于核心文化内涵的主流观点均为原始 思维“生殖崇拜”,关于岩刻画的年代虽然有不同意见,大体也认可王炳华先生判定的距今 3000年左右的观点。

康家石门子岩刻画主要集中在60平方米左右的范围内,男女 舞蹈的情景人物总数有300多人。其规模之恢宏,造型之优美,人像之硕大,技艺之娴熟,都堪称举世无双的精品。前辈学者研 究认定岩刻画的基本主题,是追求氏族、部落群体能有强大的生殖繁衍能力。我们研究的新进展在于,在判定康家石门子岩刻画 第一阶段人物图像以倒三角纹构图的上区七位人像为主,而且人像均为女相的前提下,认定其所蕴含的女神崇拜文化已经是天山史前社会高度发展和较为完善的系统原始宗教思想。同时,我们研究发现,岩刻画早期画面并无夸张突出的男性生殖器刻画, 男 性生殖器刻画是一种较为特殊的反常现象。也就是说人像画面刻 有男性生殖器图案的均位于岩刻画下部区域, 而且画面的打破关 系说明这些男性生殖器图案基本上是后来加刻的,应该是后一阶 段进入天山呼图壁的不同文化部族对原有主题明确的女神崇拜、天崇拜文化的修改或者说反动。

此外, 康家石门子岩刻画所在的丹霞山体具有几个特殊甚至 可以说是奇异的视觉与听觉以及其他身体感受特点:一是自然景 象气象万千,如同人间仙境;二是丹霞山体如同仙山、天柱、天梯、神树通天入地;三是岩刻山下气候温和, 阳光普照,生命之气充沛; 四是岩刻山的岩层节理层层遍生野葱,直观犹如“葱 岭”;五是万物之声回旋入耳,丝丝入扣犹如天籁;六是整个天 山山脉东西长达2500多公里,南北宽约300公里,河谷盆地无数,唯独岩刻山无论山形、气候、四个方向视觉景观等均为上佳之选。

岩刻画位于山体高达 200 多米处, 山势陡峻, 峭壁如削,丹霞砂岩根部岩面。岩刻画画面主要集中于山根岩体向外倾斜裸露岩面中央位置的底部岩面上,东西宽约12.5米,最低处岩刻画面距地面高约2米,最高处岩刻画面距地面高约8米,系古代天山史前 部族的社会文化行为而非个人涂鸦。

以上这些特异之处,极有可能在我们的史前先人刻制这些巨幅岩刻画艺术品之初,就是选址重点关注的内容,也有岩刻画重要社会文化意蕴所包含的自然环境因素,这些恰好也是本书关注的重要方面。

2017年8月2日至5日,在呼图壁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来自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中国社科院边疆研究所、首都师范大学儒教文化研究中心、国家博物馆考古部、中央民族大学考古学系、四川省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考古所与博物馆、伊犁师范大学历史学院以 及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马来西亚道教学院等海内外专家学者对新疆呼图壁县康家石门子岩刻画进行了深入的实地考察,并进行多场学术讨论。大家达成几点共识:

第一,新疆呼图壁岩刻画是青铜器时代极为宝贵的人类物质文化遗产,是“古丝绸之路”天山道典型性的史前宗教文化圣地,是古代欧亚大陆多元文明双向交流的关键性节点,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考古价值,其背后的神秘图像符号在召唤我们更多地关注新疆地区丰富的多元文化和历史地位。

第二,新疆呼图壁岩刻画是中国青铜时代规模最大的“巫君(王)合一”崇拜遗迹,保存着相当完整的亚欧大陆太阳(天)崇拜、双马神崇拜、女神崇拜等文化元素,与中国西南横断山区的青铜树形器具有相当吻合的文化同源关系, 是天山道与西南藏彝 走廊古代多元文明交流和族群互动的重要桥梁。

第三,新疆呼图壁岩刻画所展现的集体性、规模性的巫舞形态,是《山海经》等中国古文献及各地考古发现的西王母人物造型的重要文化原型,对中国古代特别是西南地区的西王母信仰观念的变迁具有深远的影响。学术界对新疆呼图壁岩刻画与西王母起源的关系,应开展更为深入的跨学科合作研究。

第四,居于昆仑山的西王母形象是考古器物摇钱树上的关键母题,它是西汉以来的中华文明吸纳、融合欧亚文明的文化成果之一,同时也是新石器时代晚期以来欧亚草原和边地半月形文化传播地带的青铜文明主动融入华夏文明进程的缩影。以新疆呼图 壁岩刻画为代表的西北、西南等地区的古廊道为我们了解博大精 深的中华文明文化多元一体格局打开了一扇门。

第五,新疆呼图壁岩刻画的多元文化密码尚未完全向世人开启,诸如生殖崇拜母题只是不同时代的岩刻画主题的部分文化元素,不能代表呼图壁岩刻画所潜藏的其他更为关键的中西文明交流的意义。社会各界人士应该对如何传承这份人类古文化遗产达成广泛的共识,特别是要做好考古工作规划和文化保护规划, 从 而丰富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新的历史与文化内涵。

我们的研究发现,康家石门子岩刻画女神崇拜文化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盐源县发现的青铜树形器中人像以及文化内容高 度关联,并与中国早期西王母文化的起源直接关联。此外,岩刻 画还与中国古代普遍存在的女神崇拜、太阳崇拜、天梯神树崇拜、天柱山岳崇拜、天崇拜等文化一脉相承,是一种古代中国文化共 同体现象。本书在尝试讨论上述文化内涵之同时,力图阐明古代天山地区实质存在的中国核心文化底蕴,以期为新疆的文化旅游事业提供可资利用的优良资源,并同时服务于新疆社会长治久安的发展需要。

精彩预览

第一章 天山早期文化瑰宝:康家石门子岩刻画

第一节 “呼图壁”名称来源探新

康家石门子岩刻画是亚欧草原尤其是天山地带最为重要和世 界知名的古代崖刻艺术精品, 既是丝绸之路亚欧草原地带史前历史阶段的顶级艺术品,也是天山地区 3000 年前早期游牧部族人群 最大的祭祀圣坛,还可以说是天山早期文化的集大成者。无论艺术水准还是历史文化内涵,都具有早期天山独此一处的唯一性。“康家石门子岩刻画”,在许多国内外文献中还以“康家石门子岩画”“呼图壁岩画”进行指称。为了更为切合地表达这一文化遗迹的性质与内容,本书继续选用主要研究者王炳华先生所用“康家石门子岩刻画”这一更为具体达意的称谓。

一、康家石门子之名

走访了解,“康家石门子”的名称源于清末民初之时。据说清朝末年,战祸连年,呼图壁百姓流离失所,四出避祸。有一康姓农民流落到这里,见深山荒野,禽兽出没、人迹罕至,却又气 候晴和,宜于垦殖和居住,还有较为便捷的道路可以通往山外,于是携家带小避祸入山,落下脚来。这家康姓农民因行二,故被 人称作“康老二”。久而久之,他们居住生活的小山沟就被称为“康老二沟”(也作康拉尔沟,与康老二谐音)。而康老二沟的丹 霞地貌山形十分像两扇石门,进而得名为“康家石门子”,并沿用至今。

可以看出,康家石门子一名的出现,很晚近,得名也不过是因为山沟沟口石崖陡峭耸立, 形似石门。 这样一处享誉海内外的 岩刻画与康家石门子名称, 单从上文关于康老二沟的记述中看不出任何其他较为久远的历史文化渊源。那么这处3000年前天山地 带顶级岩刻画,数千年来是否一直为世人所知?它的存在又反映在哪里呢?这恐怕只能从呼图壁地名的历史渊源中寻找。

二、文献记载的呼图壁名称

“呼图壁”一词, 通常被认为源于准噶尔蒙语,寓意为吉祥如意的地方。至于是否还有其他历史名称,是否与康家石门子岩刻画有关联则没有深究。在世界范围内有着如此影响力与文化地位的康家石门子岩刻画,我们的先民在漫长历史长河中不可能从来没有注意到。

那么这样一处伟大的史前文化遗址,到底有什么样的历史记忆呢?这恐怕要从呼图壁县的名称“呼图壁”说起,因为岩刻画所在地域最早的地名只有呼图壁。 下面我们由近及远地大略梳理文献就“呼图壁”的基本记述及其含义与来源,并做一些讨论。

呼图壁县位于东天山北麓中段、准噶尔盆地南缘,大致可以分为山地、丘陵、冲积扇、冲洪积平原四个地貌单元。呼图壁县政府网站介绍:“呼图壁”一词源于蒙古语,寓意为吉祥如意的地方,县城东距乌鲁木齐市68公里,312国道、201省道、乌奎高速公路、北疆铁路横贯全境,是“乌昌核心经济圈”的重要组 成部分和通往北疆各地及霍尔果斯、阿拉山口等边贸口岸的重要交通枢纽。 全县南北长 258 公里,东西最大宽度52公里,总面积9721 平方公里,总人口22 万其中县属人口14万生活着汉族、哈萨克族、回族、维吾尔族等25个民族。县辖六镇一乡,有新疆兵团农六师芳草湖农场等24家驻县单位。境内呼图壁河、雀尔沟河两大水系年均径流量达4.87亿立方米,历年平均降水量167毫米,无霜期177天,年有效积温稳定在3500摄氏度以上。有宜农荒地130万亩,已耕种面积116万亩,盛产棉花、番茄、西甜瓜、葡萄、苗木花卉等多种特色农产品。石油、天然气、煤炭、蛇纹岩、石灰石、有色金属等矿产资源富集,已探明煤储量 100 亿吨,天然气储量347亿立方米,石灰岩储量 8550 万吨,蛇纹岩储量3亿吨。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丰富,是3000年前塞种人(塞人)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和“新疆曲子”的传承地,拥有“天下第一岩刻画”之称的康家石门子大型生殖崇拜岩刻画、南部山区侏罗纪山系等旅游景点,具有较高的人文研究和旅游开发价值。

线上商城
会员家.png 书天堂.png 天猫旗舰店.png
会员家 书天堂 天猫旗舰店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png   微博二维码.png
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

微信号:bbtplus2018(工作时间)
电话:0773-2282512(工作时间)

我要投稿

批发采购

加入我们

版权所有: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PRESS(GROUP) |  纪委举/报投诉邮箱 :cbsjw@bbtpress.com    纪委举报电话:0773-2288699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 | 网出证 (桂) 字第008号 | 备案号:桂ICP备12003475号 | 新出网证(桂)字002号 | 公安机关备案号:45030202000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