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中期的巴黎与20世纪前40年的上海最集中地体现了法国与中国现代化的成就和恶果。巴黎与上海成为文学的中心城市并被神话化。巴黎被描绘为罪恶之城、动物园,酒神的城市;上海则被浓缩为十里洋场,酝酿着革命风暴的魔都、幻境。
陈晓兰,1963年10月出生于甘肃张掖。文学博士,现为上海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出版专著《女性主义批评与文学诠释》,译著《妇女·疯狂·英国文化:1830~1980》,发表论文50篇。研究领域:比较文学、妇女文学。
前言
导论
历史文本中的中西方城市
上篇:左拉小说中的巴黎
第一章左拉:作为城市“游逛者”的文人
第二章巴黎的空间
第三章罪恶之城
第四章城市的救赎
下篇:茅盾小说中的上海
第一章茅盾:作为集团与党派成员的文人
第二章上海的空间
第三章畸形魔都
第四章城市的革命
结论:茅盾与左拉的交叉与平行
附录1大街和女人:作为上海都市现代性的象征
--中国“现代派”小说中的都市女人
附录2“原始的”上海
--西方作家对上海的想像
参考文献
后记
会员家 | 书天堂 | 天猫旗舰店 |
微信公众号 | 官方微博 |
版权所有: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PRESS(GROUP) | 纪委举/报投诉邮箱 :cbsjw@bbtpress.com 纪委举报电话:0773-2288699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 | 网出证 (桂) 字第008号 | 备案号:桂ICP备12003475号 | 新出网证(桂)字002号 | 公安机关备案号:45030202000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