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教育会是清末创办早、影响*、存在时间长的地方性教育社团,在其存在的22年时间里,近代中国经历了晚清、南京临时政府和北洋政府三个时期。政权的几经更迭,使得近代中国呈现出“弱政府、强社会”的局面。在此背景下,以江苏绅商为主体筹建成立的江苏省教育会,其活动逐渐由教育一隅扩展到政治、经济、社会各个层面。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江苏省教育会试图塑造一种游离于国家政权之外的社会权威性控制模式,达到江苏地方自治和“苏人治
苏”的目的。
本书在分析和梳理江苏省教育会产生的社会背景以及内部治理结构的基础之上,着重考察清末民初社会变迁中,江苏省教育会为建立这种社会权威性模式所参与的教育、政治、社会性活动,以及这种模式终结的深层原因,进而探讨以江苏省教育会为代表的社团的时代命运。
谷秀青,1981年生,山东菏泽人。2002年毕业于鲁东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同年考入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分别于2005年、2008年获得历史学硕士、博士学位。现为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讲师,主要从事中国近代教育史、经济社会史等领域的研究。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现状及其分析
三、研究构想
四、江苏省教育会沿革谱系的考证
章 江苏省教育会的兴起
节 江苏的自然人文环境
第二节 “合群”观念下江苏省教育会的建立
第二章 江苏省教育会的组织形态
节 教育会的治理结构
第二节 教育会的运行机制
第三章 教育活动与资源整合
节 兴学与毁学:教育会对于地方资源的博弈
第二节 教育会与江苏教育经费的独立化
第三节 从单级教授到职业教育:教育理念的现代转换
第四章 江苏省教育会的社会参与
节 江苏省教育会的地方楔入——以“胡仿兰事件”为例
第二节 地方社团与国家政府的博弈
第三节 教育会与公众话语的建构
第五章 江苏省教育会的政治参与
节 五四运动与江苏省教育会
第二节 江苏省教育会与江浙战争
第三节 教育会与国民党的疏离
结语 江苏省教育会社会权威模式的塑造与终结
一、社会关系网络的建立
二、公众新知识体系和价值观念的建立
三、江苏政局变动中教育会影响的强化与式微
征引文献与参考书目
附表一
后记
会员家 | 书天堂 | 天猫旗舰店 |
微信公众号 | 官方微博 |
版权所有: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PRESS(GROUP) | 纪委举/报投诉邮箱 :cbsjw@bbtpress.com 纪委举报电话:0773-2288699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 | 网出证 (桂) 字第008号 | 备案号:桂ICP备12003475号 | 新出网证(桂)字002号 | 公安机关备案号:45030202000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