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板块图书分类品牌系列获奖图书图书专题新书上架编辑推荐作者团队
文化与人生教程
ISBN: 9787559836489

出版时间:2021-02-01

定  价:42.00

作  者:赵目珍 主编

责  编:唐丹宁
所属板块: 高教出版

图书分类: 研究生/本科/专科教材

装帧: 平装

开本: 16

字数: 340 (千字)

页数: 256
图书简介

本书是为高等职业院校文化修养类课程而编写的教材,是赵目珍博士主持的深圳市教育科学规划2017年度课题“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的改革与创新研究”的重要成果。本书内容编排以“中国文化”各个方面的典籍、思想谱系、谋略智慧、名人风采(如儒家的“浩然之气”、墨家的“禹墨精神”、道家的“道法自然”),以及隐逸文化、汉字文化、诗歌文化、闲情文化、历史文化等为着眼点,给学生提供可资参考、思索、化用的文化资源,从而给学生以人生启迪,促进学生文化素质发展。

作者简介

赵目珍,男,山东郓城人,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兼事新诗创作与批评。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著作有《老子:民族的大智》(合著),以及诗集四部。主持省部级、市级课题多项。

图书目录

1 第一章 浩然之气 2 载道与修身(六则) 9 孔子与屈原(节选) ◎李长之 14 论佛骨表 ◎韩愈 19 王阳明的修行心得 ◎傅佩荣 23 儒家论做人(节选) ◎杜维明 31 第二章 禹墨精神 32 理水 ◎鲁迅 43 任侠的墨子 ◎鲍鹏山 46 游侠列传序 ◎司马迁 49 侠之大者 ◎金庸 53 第三章 道法自然 54 革命家之老子及其人生哲学 ◎胡适 59 庄子(四则) ◎庄子 63 大人先生传(节选) ◎阮籍 67 蝴蝶梦 ◎陈鼓应 70 新道家:豁达率性的风格(节选) ◎冯友兰 1

文化与人生教程 75 第四章 归去来兮 76 逸民传序 ◎范晔 79 古代隐逸诗文(七则) 85 儒林外史(节选) ◎吴敬梓 92 论退隐 ◎蒙田 101 我为什么住在乡下? ◎海德格尔 105 第五章 汉语魔方 106 说文解字序 ◎许慎 114 汉字存在论与汉字文化论 ◎王岳川 119 能指盛宴年代的汉语文学 ◎王一川 124 在与西方语言相遇中重新发现汉语 ◎任洪渊 127 第六章 诗境人生 128 陶渊明(节选) ◎朱光潜 132 李白诗文(二篇) ◎李白 137 白发生黑丝 ◎冯至 145 苏轼词(二首) ◎苏轼 147 中国古诗词的特质(节选) ◎叶嘉莹 152 人间词话(选录) ◎王国维 155 第七章 情之所钟 156 世说新语(三则) ◎刘义庆 2

目录 158 情感诗篇(七首) 164 牡丹亭·惊梦 ◎汤显祖 171 黛玉焚稿 ◎曹雪芹 174 月光奏鸣曲 ◎普鲁斯特 177 第八章 闲情偶寄 178 古代小品文(五则) 183 悠闲生活的崇尚 ◎林语堂 186 自由感(节选) ◎邓晓芒 193 闲散颂 ◎罗素 201 第九章 汗青丹心 202 司马迁和班固 ◎黄仁宇 205 正气歌并序 ◎文天祥 208 历史的暗角 ◎余秋雨 220 中华民族历史精神 ◎钱穆 223 第十章 哲匠精神 224 《列子》(四则) ◎列子 228 活版印刷 ◎沈括 230 梓人传(节选) ◎柳宗元 232 戴车匠 ◎汪曾祺 239 致加西亚的信 ◎埃尔伯特·哈伯德 243 后 记 244 编辑附记

序言/前言/后记

序 言 无论对于何种国度何种人,文化与人生的关系都不言而喻。 对于中国人而言,儒道互补的思想观念早已成为一种共识。儒家和道家都是中国 本土生长起来的文化流派。大抵而言,儒家思想是积极的入世的,道家思想是消极的 出世的。在处理不同的人生境遇时,它们分别发挥出不同的效用。在儒家那里,孔子 提出“仁”,孟子主张“人性向善”,提出“养吾浩然之气”,并召唤出人之内心深处一种强 烈的“舍我其谁”的使命感。儒家的这种精神时刻激励着当时以及后世的知识分子,要 求个人在修身的基础上,达成一种“内圣外王”的人生境界。这是中国文化中至大至刚 的一面。而在道家那里,老子提出“道法自然”“无为而治”,庄子追求“虚己游世”和无 待之“逍遥”,前者试图为当时的社会没落寻找出路,而后者则从个体所遭遇的人生困 境着眼试图进行精神的突围。道家思想中固然有其因追求个人自由而避世的一面,但 其对人在困境中所觉历的苦痛之揭橥又何尝不深刻! 流沙河先生曾说其年轻时每读 《齐物论》“一受其成形,不亡以待尽”一节都忍不住流下泪水。我最近经由流沙河先生 重读《庄子》也是感慨良多。我们总以为庄子活得太逍遥了,其实他有比常人更多的痛 苦。追求逍遥是要付出代价的。然而,道家毕竟给人带来了一种开放的心态和超越的 智慧,仅此一点就够了,因为它使我们的人生处处都回旋着一种潜在的生机。 与儒家同时并称“显学”的还有中国的墨家。不过,墨家因其思想主张不利于封建 秩序的稳定而很快在那个时代被湮没。直至晚清民国,才又被梁启超、胡适等人开掘、 发扬。《庄子·天下》篇在批判墨家时曾指出墨家在行世上与大禹的精神有共通之处, 后来鲁迅先生作《故事新编》,专门有《理水》《非攻》二篇,似有意在重扬这种艰苦砥砺 的可贵精神。的确,墨家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兼爱”“非攻”思想,“摩顶放踵利天下”的 1

文化与人生教程 博大情怀,以及“赴火蹈刃,死不还踵”的侠肝义胆,都是我们今天所缺少的。难怪有学 人认为,墨家心怀苍生、坚毅卓绝的牺牲精神乃是我“中国的脊梁”最伟岸之所在。 儒家与道家在精神上有很大分歧,然而在对“隐”的问题上却有一致之处。如《论 语》中说:“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而《庄子》中对于隐士的定义———“古之所谓隐士 者,非伏其身而弗见也,非闭其言而不出也,非藏其知而不发也,时命大谬也”———透露 出的也是类似的思想。具有中国特质的隐逸思想是出世的道家文化的重要部分,而后 来佛家的出现,更扩大了这一思想的影响力。然而,对于隐士,历代学者几乎都持反对 的态度,因为在他们看来,隐士逃避现实,逃避责任。但是,隐逸者丰富的文化创造和 独具魅力的人格力量对于国人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其实,从根源上看,隐逸的罪魁 也不是这些隐逸之士,而是那些独夫民贼和宵小之徒。一如《南史·隐逸传》所云,“其 放情江海,取逸丘樊”实在是“不得已而然故也”。亦如前文所言的庄子那样,隐士表面 上超脱、怡然,实则内心有着无穷的痛苦。 在解除痛苦的方法论上,中国的禅宗主张悟,讲求“不立文字”。而中国文化之灿 烂恢宏,汉字起着无穷的作用。史料记载:“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你看, 对于汉字的诞生,古人的描摹多么有震撼力,并且富有诗意! 王岳川先生说:“汉字不 仅是汉语的书写符号世界,更是汉语文化的诗性本源。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汉字的 诗意命名奥秘隐含着东方文化的多元神秘性和历史象征性。”对于中华文明,汉字的发 明实在不是一件小事,这一事实本身就足以引得天地震荡数回。身为中国人,汉字的 意义不言自明。当然,随着时代变迁,汉语在当下也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危机,我们必须 有忧患意识,我们要善待自己的语言。 中国的汉字造就了中国文化,而且它本身就是富有诗意的。作为汉语最美的精 华———诗,其在中国的文化中所占有的地位还需要赘言吗? 有学者甚至认为,中国的 文化就是一种诗性文化。姑且不论这种观点是否绝对,至少,以陶渊明、李白、杜甫、苏 轼为代表的诗界巨擘为我们做出了不朽的典范。他们以诗歌挥洒人生,创造了中国诗 的最高境界。诗之境界当然不止一种。王国维先生云,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 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 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 珊处”,此第三境也。人生如诗,正是如此。 不过,中国诗虽依赖于语言的建构,然而其最原始的动力却是“情志”的作用。所 以,叶嘉莹先生认为中国古诗词的特质乃在于其“强大的兴发和感动的力量”。其实, 非但诗词如此,整个中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无不是“情”在起着非同寻常的作用,而于 2

序言 中国文学尤甚,这实在也是中国人太过钟情的缘故。无论亲情、友情、爱情,中国人都 很热衷。当然,“闲情”的文化在中国文化中所占有的地位亦不消细说。这一方面根植 于人之情性的消散,同时也跟中国人一直以来对悠闲生活的崇尚有关。“闲情”也是中 国文化中的一个传统。 然而,闲情既不能冲散内心的热烈情怀,亦不能使中国人放弃对历史的担当。司 马迁写史记,首先就有一副古道热肠在。他用千回百转之笔,表达自己的光明磊落之 志、愤激不平之气和回肠九转之情,意欲“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辞气 沉雄,激情慷慨,表现出对历史的担当。而历史上那些以天下为己任的仁人志士亦以 一身正气和凛然气节为世人诠释了什么是中华民族真正的历史精神。文天祥在《正气 歌》中说:“嗟哉沮洳场,为我安乐国”,“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读来真是感心动 耳,荡气回肠。 历史终究是宏大的,仅仅有热情、责任、勇气、担当还不够,因为历史的使命终归要 落实于行动上。落实于行动,则“哲匠精神”乃成为一种实在的参照。其实,无论对于 何事,“哲匠精神”都是一种必需。尤其对于当下,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等精神内涵已 成为我们衡量职业人道德、能力和品质的核心要素。有人说,工匠精神就是一生只做 一件事,并且把它做到极致。《庄子》中“庖丁解牛”的故事就是在告诉人们这样一个道 理,做任何事只要做到了心到、神到的地步,就能达到登峰造极、出神入化的境界。 本教程共十章,看似杂乱无章,其实大致遵循了“思想—语言—情感—责任”这一 逻辑。个别章节选录了一些国外学者的文章,以期形成一个比较的视角。然而,编者 知识水平和纂集能力实在有限,教程仓促编就,即将付梓之日,内心惴惴忧忧。各种贻 笑,祈请方家赐正。

编辑推荐

以中国文化元典为着力点,在“日日新”的生命进程中,为人的完整人格结构的建立提供丰富的精神资源。

线上商城
会员家.png 书天堂.png 天猫旗舰店.png
会员家 书天堂 天猫旗舰店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png   微博二维码.png
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

微信号:bbtplus2018(工作时间)
电话:0773-2282512(工作时间)

我要投稿

批发采购

加入我们

版权所有: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PRESS(GROUP) |  纪委举/报投诉邮箱 :cbsjw@bbtpress.com    纪委举报电话:0773-2288699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 | 网出证 (桂) 字第008号 | 备案号:桂ICP备12003475号 | 新出网证(桂)字002号 | 公安机关备案号:45030202000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