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创意源自上海大学与北京大学联合举办的“全球化语境中的中国电影与亚洲电影”国际学术研讨会,同时又汇集了近年来的相关优秀成果。
全书辟为四编:电影理论的创新视野与历史反思、华语电影的身份表述与文化建构、当代电影的发展走向与理论思考、早期电影的历史记忆与外来影响,对中国电影的理论创新、身份建构、当下走向和历史记忆等问题,进行了一次全球视域下的探索与揭示,视野开阔,内涵丰富,是中国电影研究领域近年少有的全景把握与深度阐述。
彭吉象,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北京大学电视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高教美育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会长、中国高教影视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高校分会副会长,美国密执安州立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多所高校客座教授,艺术教育委员会委员,第二批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先后7次荣获、省部级的科研奖或教学成果奖。先后于200年和2004年两次被评为“北京大学十佳教师”。主进的“艺术概论”课题已于2004年被评为“精品课程”。长期从事艺术学、影视学等学科的教学与科研工作。迄今为止,已出版或发表了300多万字的专著、译著和论文。陈犀禾,上海大学影视学院教授、博导,上海大学电影学博士点和上海市重点学科电影学学科带头人,担任国际亚洲电影研究学会(ACSS)中国区理事、中国高等教育委员会影视教育委员会常务理事、CFRS(美国中国电影研究会)顾问等职。主要研究领域为华语电影研究,近年来承担“华语电影发展史”、“民营影视企业发展研究”等及省部级项目多项,出版《华语电影 理论、历史与美学》专著,并在海内外发表重要学术论文数十篇。
中国电影和华语电影(序一)
百年中国电影期盼第四个辉煌时期(序二)
部分 电影理论的创新视野与历史反思
百年电影回眸——流逝的时光与电影的晚近风格
论西方的中国电影批评
关于中国电影史写作走向的思考
从“后殖民”批评到新左翼激进文化批判——质疑某种“精英视角”对“第五代”电影的“盘点”
《银幕艳史》——女明星作为中国早期电影文化的白话经验的体现
百年中国电影研究的现状与难题分析
存在主义透镜未完成的任务——《孔雀》同世界电影的内在对话与跨国族对话
第二部分 华语电影的身份表述与文化建构
全球化·香港性·大中华——香港电影十年回望
21世纪汉语电影中的方言和现代性
全球化时代的华语电影——参照美国看中国电影的国际市场前景
跨国华语电影中的民族性:反抗与主体性
重写上海:大陆、香港和台湾电影中的沪语
好莱坞电影与华语电影——学术话语背后的权力角逐与文化逻辑
第三部分 当代电影的发展走向与理论思考
从International到National——论当代中国电影中的父亲形象和文化建构
作为类型的政治运动——“十七年”电影中的象征与意识形态关联
香港电影产业模式对内地的启示
从痞子无赖到上层资产阶级——当代中国电影中的新“中产阶级”显影
SMHM:新生代影像传播的文化模式分析
历史的犹疑与抉择——贾樟柯小城电影的文化意义
第四部分 早期电影的历史记忆与外来影响
《春江遗恨》的是是非非与沦陷时期的中国电影
20世纪30年代中国电影对美国电影的态度
“影响的焦虑”:接受、变异与融合——中国电影外来影响源流踪迹的初步考察
早期中国电影:主体性与好莱坞影响
民国报纸与中国早期电影的历史叙述
历史的另一种面貌——从《申报》广告看20世纪40年代中国电影的商业类型建设
会员家 | 书天堂 | 天猫旗舰店 |
微信公众号 | 官方微博 |
版权所有: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PRESS(GROUP) | 纪委举/报投诉邮箱 :cbsjw@bbtpress.com 纪委举报电话:0773-2288699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 | 网出证 (桂) 字第008号 | 备案号:桂ICP备12003475号 | 新出网证(桂)字002号 | 公安机关备案号:45030202000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