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是什么?雕塑可以调动人的身体,甚至操控人的身体,进而通过身体来影响人的思想。雕塑是一种行之于物的思维方式。它就像炼金术,能够将一块黏土或石头变成完全不同的东西。雕塑的基本前提,回应了由来已久的观点——“物质至上”。在这个虚拟数字时代,雕塑依然是质疑世界,以及地球的重要方式——前者由我们所创造,而后者是我们创造的来源。
雕塑家安东尼•葛姆雷与艺术史学者马丁•盖福德围绕关于造型艺术的十八个主题,展开了一场关于“雕塑是什么”对话,结集成册,是为《雕塑的故事》。在这部近四百页的图文对话集中,读者借助两位对话者的视角回顾了史前时代至今的人类造型史,涵盖了出自部落巫师、无名工匠、伟大的雕塑家,直至当红艺术实践者等创造者之手的艺术杰作。
雕塑是什么?本书的探索早已突破了所谓 ""雕塑 ""的传统疆界。《雕塑的故事》会探讨巫术、仪式和舞蹈,也会畅谈那些由光线、人的行为以及虚空构成的作品。以上所有元素,都能够作为塑造世界的原材料而发挥作用,并被赋予人性意义。此刻,材料即讯息——随着时间的推移,那并非创作者有意为之的杰作,却美不胜收。"
"安东尼•葛姆雷(Antony Gormley)
1950 年生,英国当代最著名的雕塑家之一。1971 年毕业于剑桥大学三一学院人类学和考古学专业;1977 年毕业于伦敦大学斯莱德美术学院,获雕塑硕士学位。1994 年获得英国著名现代艺术奖“透纳奖”。2014 年获得英国女王伊丽莎白授予的爵士头衔。人体是他创作的中心主题,这既源于西方雕塑传统,也离不开他对考古学、人类学、亚洲和佛教思想的研究。葛姆雷将雕塑视为“创造未来的重要工具”,其最为著名的作品包括位于英格兰东北部的户外大型雕塑《北方天使》(Angel of the North ),散落在利物浦克罗斯比海滩上的《别处》(Another Place ),以及集体完成的“土地”(Field)系列——由成千上万的陶俑构成, 曾在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展出,每到一地必“填满”该处博物馆。
马丁•盖福德(Martin Gayford)
历史学家,艺术史学者,英国《旁观者》(The Spectator )杂志艺术评论家。著有《现代主义者和特立独行者》(Modernists & Mavericks )、《蓝围巾男人:为卢西安• 弗洛伊德做模特》(Man with a Blue Scarf )、《更大的信息——戴维• 霍克尼谈艺录》(A Bigger Message )、《艺术的对话》(Rendez-vous with Art,与菲利普• 德• 蒙特贝罗合著)、《图画史:从洞穴石壁到电脑屏幕》(A History of Pictures , 与大卫• 霍克尼合著)、《艺术在路上》(The Pursuit of Art )等。"
"前 言 PREFACE 6
第1章 空间中的人体 BODIES IN SPACE
第2章 脱离墙壁 OFF THE WALL
第3章 高地、原野与立石 MOUNDS, FIELDS & STANDING STONES
第4章 树木与生命 TREES & LIFE
第5章 明与暗 LIGHT & DARKNESS
第6章 泥土与造型 CLAY & MODELLING
第7章 虚空 VOIDS
第8章 形体与块面 THE BODY & THE BLOCK
第9章 青铜时代 THE AGE OF BRONZE
第10章 身体与建筑 BODIES & BUILDINGS
第11章 巨像与奴隶 THE COLOSSUS & THE SLAVE
第12章 时间与死亡 TIME & MORTALITY
第13章 衣纹与解剖 DRAPERY & ANATOMY
第14章 行为与事件 ACTIONS & EVENTS
第15章 畏惧与拜物 FEAR & FETISHISM
第16章 收藏与选择 COLLECTING & SELECTING
第17章 工业与重金属 INDUSTRY & HEAVY METAL
第18章 塑造一个变化的世界 SHAPING A CHANGING WORLD"
"这本书是马丁·盖福德和我之间许多次谈话的产物。他是一位作家和评论家,而我从根本上说是一名制作者和实干者,总是在不断尝试各种事物,与物质材料打交道,要亲自感知种种材质。马丁那本论述米开朗琪罗生平的权威著作《米开朗琪罗:史诗般的一生》(Michelangelo: His Epic Life),我读得心醉神迷。有人认为米开朗琪罗是位现代艺术家,许多人为他立传,但真正从艺术家所处的时代和内心世界出发来探讨他的雕塑贡献的,只有马丁。
我们在讨论中常常提到米开朗琪罗,但我们其实更想在物质文化这个更广的领域内审视雕塑,希望借此认识到创造活动在我们人类历史进程中发挥的根本性作用。
在这个由物构成的世界里,雕塑是奇怪的存在。而且我认为,随着历史的发展,雕塑变得越来越奇怪。但是有那么一些主题,跨越了地域、文化和语境,将历时千万年的雕塑创作联系在一起。所以,“雕塑是什么”这个问题和另一个更大的问题密不可分,那就是:“人类是什么?”
雕塑可以调动人的身体,甚至操控人的身体,进而通过身体来影响人的思想。雕塑是一种行之于物的思维方式。这是雕塑的本质。它就像炼金术,能够将一块黏土或石头变成完全不同的东西。雕塑的基本前提,回应了由来已久的观点—“物质至上”。在这个虚拟数字时代,雕塑依然是质疑世界,以及地球的重要方式—前者由我们所创造,而后者是我们创造的来源。
安东尼·葛姆雷(Antony Gormley)
安东尼·葛姆雷和我次讨论雕塑是在“世界的尽头”。这并不是夸张,当时是在西班牙西北的圣地亚哥—德孔波斯特拉(Santiago de Compostela,基督教三大圣地之一),离菲尼斯特雷角(Cape Finisterre)不远,他2002年曾在这里举办展览。我们的谈话在这里开始再合适不过了—这是一个用花岗岩建造的城市,还有一座罗马式的大教堂,雕刻极为华美。我们的谈话断断续续进行了十八年,在过去的两年间尤为频繁。这一系列的交谈构成了本书的基础。同时,书中也包含了我们对自己所见事物的反思和回应,既有各自的经历,也有共同的见闻。
"
"雕塑是什么?
雕塑要求世界靠边站,给自己留出一席之地,而绘画则要委身墙壁。
材料即讯息!
从“物质至上”到“精神至上”,雕塑的故事也是人类改造世界的故事。
中文版、日文版、意大利文版全球同步上市"
"重新定义雕塑,一部雕塑的历史,也是一个人类改造世界的历史。英文书名为Shaping the World,“Shaping”是洪荒时代人类刨削与打制石器,学会使用工具的开始,“Shaping”也是人类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基本方式。《雕塑的故事》回顾了史前至今的人类造型发展史,是一部涵盖丰富的图文巨作。
从脱离墙壁到塑造世界,雕塑作为媒介的潜力,要比绘画大得多。“雕塑是什么”这个问题和另一个更大的问题密不可分,那就是:“人类是什么?”《雕塑的故事》以雕塑家与艺术史学者对话的方式,回归作品与创造者,摒弃以文献和博物馆展品来审视艺术史的方式,揭示材料在塑造世界过程中的作用,以及被赋予的人性意义。
中文版、日文版、意大利文版全球同步上市。中文版《雕塑的故事》与英文、日文、意大利文等版本在同一印厂共版印刷,材料工艺与原版完全一致。"
![]() |
![]() |
![]() |
会员家 | 书天堂 | 天猫旗舰店 |
![]() | ![]() |
微信公众号 | 官方微博 |
版权所有: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PRESS(GROUP) | 纪委举/报投诉邮箱 :cbsjw@bbtpress.com 纪委举报电话:0773-2288699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 | 网出证 (桂) 字第008号 | 备案号:桂ICP备12003475号 | 新出网证(桂)字002号 | 公安机关备案号:45030202000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