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板块图书分类品牌系列获奖图书图书专题新书上架编辑推荐作者团队
讲谈社·中国的历史06 绚烂的世界帝国:隋唐时代
与中国教课书大不相同的隋唐史
ISBN: 9787549513451

出版时间:2014-01-01

定  价:52.00

作  者:(日)气贺泽保规 著 石晓军 译

责  编:杨晓燕
所属板块: 社科学术出版

图书分类: 中国史

读者对象: 大众读者

上架建议: 中国历史,通史,日本
装帧: 精装

开本: 32

字数: 223 (千字)

页数: 496
图书简介

本书为讲谈社《中国的历史》中的“隋唐”一卷。

《中国的历史》为日本讲谈社百周年献礼之作,是日本历史学家写给大众的中国通史读本。丛书自上古到近代,内容含概量大,撰述者均为日本该领域的代表性学者,作品大多构思巧妙,写法轻松,观点新颖,富于洞见,但同时又吸取了近些年来的诸多学术成果,利用了最新出土的史料,是一套可读性与严肃性兼备的重磅历史佳作。

一般教科书对隋代的历史总是匆匆带过。气贺泽先生对于隋朝的历史,则颇为重视,有些看法颇为新颖。作者特别肯定隋朝初年在制度建设上的成就,认为高熲、苏威几个人合作,短短几年时间大刀阔斧地进行了一系列制度变革,从而奠定了隋朝开皇之治的基础。作者特别强调佛教对于巩固隋朝统治的意义。就全书的侧重点而言,作者对于贞观之治评价不高,论述简略;对于武则天的掌权,则与同时期日本等东亚其他地域的女主政权做出联想。与一般中国教科书或者断代史不同,作者对于唐代花街柳巷世界、长安和洛阳的城市景观、五代山及房山云居寺等地的佛教文化都要专门的叙述。在国际中国史研究中,日本学者有独特的优势,形成了自己学术风格和学术传统。本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者本人和当代日本隋唐历史研究综合性成果,体现了日本学者观察隋唐历史的独特视角。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气贺泽保规,1943年出生于日本长野县。先后毕业于京都大学文学部、同校研究生院文学研究科东洋史专业博士课程。文学博士。历任日本佛教大学副教授、富山大学教授,1995年起至今任日本明治大学文学部教授,明治大学东亚石刻研究所所长。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代的政治、社会、文化史。曾任日本唐代史研究会会长。

【译者简介】石晓军,男,1957年出生于陕西省。先后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历史系本科及硕士研究生、日本关西大学研究生院史学专业博士课程。文学博士。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曾执教于陕西师范大学历史系,现任日本姬路独协大学研究生院教授,兼任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兼职教授、西北大学文博学院客座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中日文化交流史、隋唐时代对外关系史。

图书目录

序章 急剧动荡的东亚

第一章 新兴的统一国家:隋王朝

隋朝的建立与文帝的开皇之治

隋朝中期的政治动向:遣隋使所见到的隋朝

炀帝的“暴政”与隋末的大动乱

第二章 唐朝的再度统一及其政治

唐代的政治世界

从唐朝起兵到玄武门之变

贞观之治的光与影

武后与武周革命

盛唐时期的光与影

第三章 安史之乱后唐代后半期的局势

安史之乱始末

两税法与藩镇体制:通向财政国家之路

宦官专横与官僚的党争:门生天子的时代

流寇黄巢之乱

第四章 律令制之下人们的生活

律令体制的构造与贵族制

律令制之下的官僚生活

村落中的日常生活

节假日及岁时文化

第五章 武后与唐代的女性

不稳定的皇后及皇太子地位:武后出现的背景

昂首阔步的女性:家庭与社会中的日常光景

花街柳巷的世界与男人们

《女则》与《女论语》

第六章 城市的发展与丝绸之路

长安、洛阳的景观及其生活

工商业的发展与商人及工匠

纵横于隋唐世界的西域人

第七章 隋唐国家的军事与兵制

府兵制及其展开:府兵兵士的世界

北衙禁军的建立及其展开

神策军与藩镇兵

第八章 圆仁的入唐求法之旅——唐代后期社会一瞥

圆仁的旅程及目的

新罗人社会与山东、华北的农村

唐代的旅行、道路与旅行者:五台山之旅

会昌毁佛及其背景

毁佛风潮中的寺院——以法门寺、云居寺为例

第九章 东亚各国的动向

隋唐王朝与东亚诸国

突厥系的游牧国家:突厥与回鹘

古代藏族政权吐蕃的强盛与挫折

三韩分立与隋唐的东亚政策

第十章 隋唐文化百态

唐诗

唐代文化与金银器

隋唐精神文化的一个侧面:历史编纂及其认识

末 章 如何理解“唐宋之变革”

理解隋唐历史的关键

“唐宋变革论”

序言/前言/后记

推荐序——张国刚

翻译介绍国外的中国通史类书籍,以《剑桥中国史》最为著名。那是比较专业的通史,比较通俗些的有台北稻香出版社1990年翻译出版的日本学者撰写的《中国通史》。该书是从日本讲谈社出版的十一册《新书东洋史》中抽出前四册(即先秦至清代的中国历史)编辑而成,作者伊藤道治、谷川道雄、竺沙雅章、岩见宏、谷口规矩雄,是日本著名的中国史专家。这套书被当做台湾地区大学中国通史课的教材,到2004年印刷了7版。现在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推出的这套《中国通史》,也是日本讲谈社出版的《中国历史》,摆在读者面前的这本就是曾任日本“唐史研究会”会长的气贺泽保规教授。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由于文化传统和学术传统不同,西洋人、东洋人观察中国历史的角度和兴趣、重点也不同,通读气贺泽教授的这本隋唐史,在许多方面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比如,一般教科书对隋代的历史总是匆匆带过。气贺泽先生对于隋朝的历史,则颇为重视,有些看法颇为新颖。作者特别肯定隋朝初年在制度建设上的成就,认为高熲、苏威几个人合作,短短几年时间大刀阔斧地进行了一系列制度变革,从而奠定了隋朝开皇之治的基础。作者特别强调佛教对于巩固隋朝统治的意义。认为隋文帝即位之后反周武帝废佛政策而采取的一些崇佛举措,对于争取人心至关重要。作者甚至认为开皇二十年隋文帝废黜太子杨勇、罢免宰相高熲之事,简直就是一场“政变”——政治路线的改变,其背景就是以杨勇为代表的关陇集团实力与以杨广为代表江南地域集团之间的斗争。

为了论证这种看法,作者还进一步分析说;其一,杨勇作为太子,未来是皇帝的接班人,势必将继承高颎大力推进的关中中心主义的政治路线。其二,在末世思想盛行的河北出现了一种新佛教教派即三阶教,高颎是其忠实信徒。位于首都大兴城内的三阶教的真寂寺(唐代改称化度寺),就是在高颎捐赠的宅基地上建造的。由于这一教派筹集信徒的因为布施的缘故,积聚了雄厚的财力,其十分团结,因而往往成为权力阶层的眼中钉,屡屡受到打压,终于八世纪中叶灭亡。而三阶教遭受的第一次镇压,就发生在前述开皇二十年。自不待言,高颎的下台与此有密切的关联。

其三,杨素有过人的才能、有显赫家世的影响(弘农杨氏),之所以未能融入政界主流、处在高熲的阴影之下,总是心有不甘做老二。杨素在隋平定江南以后征讨南朝残余势力,开始在中央政界崭露头角,他与杨广两个不愿意做“老二”的人一拍即合,于是策划了这场政变。

一般认为隋朝由关中本位路线向非关中本位路线的改变是在炀帝即位以后才明确起来,即是隋炀帝改变了隋文帝时期推行关的中本位政策。但是,本书认为,实际上正是隋文帝本人在选择杨广为皇太子时,已经决定了转换路线的大政方针。作者特别强调佛教在其中的重要作用。

作者甚至推测,隋大业三年(607),即倭国的推古十五年,倭国遣隋使小野妹子向隋朝递交了以“日出处天子致书日没处天子无恙”云云开头的著名国书,明确地表明过访问隋朝的目的是:“闻海西菩萨天子重兴佛法,故遣朝拜,兼沙门(僧侣)数十人来学佛法”。为什么倭国使者会这样说呢?这里提到的菩萨天子,虽然指当时的隋朝皇帝炀帝,然而炀帝实际上并非如使者所说的那样虔诚地信奉佛教。那么,为什么遣隋使团里会有这么多的僧侣呢?

作者分析道,隋文帝开皇二十年(600),圣德太子或推古天皇就派出过一次遣隋使。在当时的倭国使者看来,隋朝五光十色的先进文化和文物之中,唯有佛教最为引人注目也最重要,而且他们切身感受到了佛教笼罩弥漫于隋朝政界的气氛。倭国使者带回日本列岛的这些情报信息,在促使古代日本一系列的政治体制整备的同时,也一定直接促成了七年之后的大业三年派遣大规模的以佛教使节团为重点的赴隋活动。

就全书的侧重点而言,作者对于贞观之治评价不高,论述简略;对于武则天的掌权,则与同时期日本等东亚其他地域的女主政权做出联想。与一般中国教科书或者断代史不同,作者对于唐代花街柳巷世界、长安和洛阳的城市景观、五代山及房山云居寺等地的佛教文化都要专门的叙述。对于唐代制度史(日本学者称律令制)、东亚国际关系史都有不同的分析视角。作者以日僧圆仁的《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为基本史料,详细讨论了圆仁在9世纪中国各地所遇到的风物人情、乡村社会,特别的在山东新罗侨民社区等有比较详细的叙述。以上这些社会生活史的内容,丰富了本书的血肉,使本书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序章“急剧动荡的东亚”和末章“如何理解‘唐宋之变革’”,有助于读者高屋建瓴地认识唐代在整个中古史以及东亚世界的历史地位。对于文化部分,作者重点介绍唐代的诗歌艺术与历史学成就,其他一概从略,避免了国内教科书面面俱到、蜻蜓点水的毛病。总之,全书的章节布局重点突出,但是又照顾到一般断代史应有的系统性;作者的文字严谨而晓畅,娓娓道来,不像一般教科书的刻板。书后的几个附录“人物小传”、“历史术语解说”对于一般读者也有辅助之功。

在国际中国史研究中,日本学者有独特的优势,形成了自己学术风格和学术传统。本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者本人和当代日本隋唐历史研究综合性成果,体现了日本学者观察隋唐历史的独特视角,谨向读者朋友郑重推荐。

张国刚

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

2012年5月2日

名家推荐

本套丛书图文并茂,雅俗共赏,可读性强。说其雅,指具有学术性;说其俗,娓娓道来,活泼通俗。也就是说,不仅适合大众的口味,相关学者也会感兴趣。全书比较集中地融入了其长期以来的主要学术成就。同时,也吸收了日本学界以及中国等学者相关重要的学术成果。

——武汉大学教授 罗运环

编辑推荐

★【由大家写给大家的作品】 ——本书是日本讲谈社“中国的历史”系列“隋唐”一卷,由日本学界该研究领域内的代表学者气贺泽保规撰写,是一本由大家(历史学家)写给大家(大众)的作品。

★【与中国教课书大不相同的隋唐史】 ——一般教课书对隋史一笔带过,作者却颇为重视,且观点新颖;一般教科书侧重于政治史,本书却对社会史多有撰述,有血有肉,颇具可读性;关于文化,作者重点介绍唐代的诗歌艺术与历史学成就,其他一概从略,避免了国内教科书面面俱到、蜻蜓点水的毛病;作为断代史,既重点突出,又具系统性,既严谨,又鲜活。

★【以日本学者的全新眼光重新解读中国历史】——日本因其与中国地缘临近的关系和悠久的文化交流历史,对中国历史了解较早且相当深入。无论是在宏观框架还是具体史实上,这套书都为我们重新理解自己的历史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

【关于套书】A History of China 讲谈社•中国的历史(十卷)

★ 历时五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理想国倾情推出“日本讲谈社•中国的历史”(十卷本)

★ 十位作者均为日本一流学者:九州大学教授宫本一夫、东京大学教授平势隆郎、学习院大学教授鹤间和幸、京都大学教授金文京、九州大学教授川本芳昭、明治大学教授气贺泽保规、东京大学教授小岛毅、京都大学教授杉山正明、立教大学教授上田信、国际基督教大学教授菊池秀明

★ 十位国内一流学者作序推荐: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许宏、武汉大学教授罗运环、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王子今、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黎虎、北京大学教授阎步克、清华大学教授张国刚、北京大学教授邓小南、香港科技大学教授李伯重、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步平共同推荐

★ 图文并茂,印刷精美,深入浅出,观点新颖

每卷书含地图、照片上百幅,彩图若干

精彩预览

序章

急剧动荡的东亚

八世纪初期,在今天中国东北部辽宁省朝阳市附近的一座游牧民的帐篷里,一个男孩呱呱坠地。这是一个混血儿,父亲是粟特人,母亲是突厥人。几十年以后,这个男孩发迹成为一位镇守边关的大将,并且最终于755 年末率领大军举起了叛旗。他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安史之乱的发动者安禄山。这场叛乱发生的时期,若以日本而言,则相当于奈良时代的中期。

安史之乱这一事件揭开了一个大变化时代的帷幕。安禄山的对手是大唐帝国。以安史之乱为导火线,唐朝失去了昔日的繁华,开始步入衰亡之途,并终于在一个半世纪以后的十世纪初寿终正寝。以安史之乱为中心,前后延续三百余年的隋唐时代——严格地说,是从581 年隋朝建立到907 年唐朝灭亡为止的327 年间,正是本书将要论述的时代。

九世纪四十年代东亚的动向与“会昌毁佛” 提起唐代后半期的情况,倘若稍微聚焦一下视线,在长达一个半世纪的唐代后半期里,有一个时期一直吸引着我的注意力,这就是位于唐代后半期中段的九世纪四十年代,具体而言是截至九世纪四十年代中期为止的时段。首先是在840 年,武宗继其兄文宗之后,成为唐朝第十五位皇帝。其后武宗旋即发动了在历史上恶名远扬、被称之为“会昌毁佛”的镇压佛教运动。这场毁佛运动于845 年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寺塔被大量拆毁,佛经被烧,无数僧尼被迫还俗。

这一时期在毁佛运动的中心地长安,有一个外国人不显山不露水地每天执笔疾书,把当时那种人心浮动、天天笼罩在异样的气氛之中的情况一一记录了下来。此人是谁呢?他就是日本僧人圆仁,即其后成为比睿山1 第三代天台座主的慈觉大师。圆仁所留下的记录《入唐求法巡礼行记》,用今天的话来说,也就是相当于新闻记者们从动乱的中心地区发回的现场采访报告。

唐朝国内的情况姑且按下不表,这一时期围绕唐朝的外部环境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位于北方蒙古高原的回鹘2,自从安史之乱时被唐政府借来平叛而引入唐朝以后,一直让唐人们感到非常头疼。此时回鹘却因天灾及内讧,加之黠戛斯的乘虚攻击,终于840 年土崩瓦解。此外,自初唐以来持续给予唐朝西部以很大压力的吐蕃,也由于国王达玛3 镇压佛教而引发内乱,到841 年(一说842 年)达玛死后即告分裂,从历史舞台上消失。

由此,唐朝一举从长期以来困扰自己的两大压力之下解放了出来。

让我们将目光再转向东方。这一时期的朝鲜半岛正值统一后的新罗时代4。作为东中国海交易的一个中心人物,活跃于唐、新罗、日本的弓福(唐名曰张保皋,日本名字叫张宝高)于841 年发动了叛乱。他曾被新罗王朝任命为清海镇大使,并参与过拥立神武王。这场叛乱尽管随着弓福被暗杀而很快就结束了,但对于新罗来说,却无疑是暴露王权衰微、地方势力抬头的一个大事件5。再看看日本的情况,842 年日本发生了承和之变6。这次变故一般被认为是一个阴谋,或曰一次政变。即嵯峨上皇7 死后,伴健岑8 和橘逸势9 企图拥戴皇太子恒贞亲王10,废掉当时在位的仁明天皇11。但最新的解释却认为,其真相当是藤原良房12 与仁明天皇联手,有计划地图谋排除反对派而捏造出来的一个事件。不管怎么说,以此为分界线,之前一直持续的两统迭立(即两个系统的天皇轮流登基)这一不稳定的状态宣告终结,而与而后的摄关政治13 有密切关联的藤原氏一族的政治根基则得到了根本性的强化。

上述这些集中发生于九世纪四十年代、看上去似乎都是分别发生的事情,彼此之间似乎很难说有什么关联。可是当你稍微深入其中,就会发现其中包含着某种共同的倾向。即以唐朝为中心的文化以及政治结合(东亚文化圈)的崩溃,以及代之而起的各个地区以及国家独自摸索新发展道路的动向。而这些都成为十世纪以后日益明朗化的、东亚各地民族意识的先驱以及直接出发点。

武宗的会昌毁佛,其实也与上述这一整体动向有关。提到毁佛的背景,一般都会指出因为武宗热衷于道教、加之佛教教团的扩张及日益腐败等原因。但实际上,同时期景教(基督教的聂斯脱利派)、祆教(琐罗亚斯德教)、摩尼教等外来宗教也均遭到了镇压。佛教属于外来宗教,当然也不能例外。所以,会昌毁佛其实还具有另一面,即显示了唐朝排除外来宗教、振兴本土宗教的

一种民族意识。谈到这里,还有一点不能忘记,即佛教是从文化及精神方面链接东亚世界的重要连接点。如果从这一方面来考虑的话,对于武宗强制推行的毁佛运动也可以解释为:强行毁佛意味着武宗亲自强行切断了东亚的这种连带关系,以此向内外宣示唐朝将退出东亚文化圈的中心、表达了想从长期背负的这一重压之下解脱出来的决心。所以,这一行为乍看起来似乎是源自武宗个人的想法,但实际上其与整个东亚的时代浪潮也绝非毫无关系。

“绚烂的世界帝国隋唐时代”之意义 如上所见,因安史之乱而产生巨大变化的唐朝在进入九世纪四十年代以后,进一步大刀阔斧地改变了内外的关系及结构。而且到了907 年唐朝像朽木一样轰然倒塌之时,在飞扬四溅的尘埃之中依稀所能见到的,仅仅剩下苟延残喘勉强维持命脉的渤海国和新罗,原先那些和唐朝激烈竞争的国家都早已荡然无存。其后不久,渤海和新罗也都先后灭亡。日本则脱离了模仿唐朝的律令制国家阶段,大踏步地进入了贵族制社会。

线上商城
会员家.png 书天堂.png 天猫旗舰店.png
会员家 书天堂 天猫旗舰店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png   微博二维码.png
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

微信号:bbtplus2018(工作时间)
电话:0773-2282512(工作时间)

我要投稿

批发采购

加入我们

版权所有: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PRESS(GROUP) |  纪委举/报投诉邮箱 :cbsjw@bbtpress.com    纪委举报电话:0773-2288699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 | 网出证 (桂) 字第008号 | 备案号:桂ICP备12003475号 | 新出网证(桂)字002号 | 公安机关备案号:45030202000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