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成果是广西师范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承担教育部、财政部特色专业建设点(地理科学专业)等3个国家级和资源环境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省级创新实验区等20多个省级教学质量工程建设的基础上,具体通过推进广西高等学校产学研相结合的研究与实践(2010JGA041)和地方高校资源与环境类学科实践教学评估体系研究与应用(2008B038)等研究而得的成果。本书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项目科学总结主要介绍项目的立项背景、改革目标、成果的主要内容、改革创新点及研究成果的应用与推广价值,从总体上对几年来项目实施情况进行了回顾总结;第二部分是现状篇,从第一章至第三章,主要是对新时期资源环境类人才培养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广西师范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发展现状分析及广西师范学院资源与环境类专业学科规划情况进行分析;第三部分是理论篇,从第四章至第七章,主要是对资源环境类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规格及培养途径等内容进行了理论探讨;第四部分是建设篇,从第八章至第十四章,对近年来广西师范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围绕人才培养开展的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验建设、平台建设、教材建设、团队建设和学科发展等一系列的建设与成果进行梳理和总结;第五部分是附录,综合展示本项目研究取得的成果。
胡宝清,广西师范学院教授,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 毕燕:广西师范学院教授
目 录
序 0
前 言 1
第一篇 项目总结 1
一、问题的提出 1
二、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质量工程” 3
三、改革与建设的主要措施 3
四、主要成果 12
五、创新点 13
六、成果的推广 14
第二篇 现状篇 15
第一章 新时期资源环境类人才培养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16
一、资源环境类人才培养面临的机遇 16
二、资源环境类人才培养面临的挑战 18
第二章 广西师范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现状分析 20
一、广西师范学院概况 20
二、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概况 21
三、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办学特色 24
第三章 广西师范学院资源与环境类学科专业群规划 31
一、学科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31
二、主要任务 32
三、学科专业建设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35
第三篇 理论篇 37
第四章 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38
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38
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多元化结构 39
三、地方高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43
第五章 专业人才培养规格设计与方案制定 46
一、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统一性与多样性 46
二、专业人才培养规格要求分析与优化设计 48
三、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 52
第六章 专业人才培养途径选择 59
一、专业人才培养途径多样化 59
二、专业人才培养途径的选择 60
三、“产学研”和“教研培”相结合的创新人才培养途径 63
第七章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70
一、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的定位 70
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的建设途径 71
三、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的发展策略 72
第四篇 建设篇 75
第八章 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 76
一、地理科学专业建设目标 76
二、地理科学专业建设情况 77
三、专业建设成效 81
第九章 课程建设与人才培养 84
一、典型精品课程建设—土地资源学 84
二、精品课程建设带动课程群的建设 90
三、课程建设实施的成效 93
第十章 实践教学建设与人才培养 96
一、构建新型实践教学体系,完善实践教学内容 96
二、加大特色课程建设 98
三、改进实践教学方法 98
四、完善实习实训措施,保证实习教学质量 98
五、以科研项目引导学生参与科学研究 99
六、实践教学的效果 99
第十一章 平台建设与人才培养 102
一、实验平台建设有利于对人才培养 102
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建设促进实验教学平台建设 103
三、发挥各级实验教学中心作用,提高学生实践技术和创新能力 104
四、建立稳定的科学研究基地和教师教育校外实习基地 105
五、地理学野外实习网建设 106
第十二章 教材建设与人才培养 107
一、典型教材建设—广西地理和县域循环经济发展评价 107
二、坚持选用优秀教材,坚持选用新教材 111
三、重视特色教材建设 111
四、建设网络实验教学平台,丰富数字化教学资源 112
第十三章 团队建设与人才培养 114
一、打造科研创新团队,引领学科发展 114
二、推进教学团队建设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 116
三、设置“八桂学者”岗位,引进高水平领军人物和科研团队 120
第十四章 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 128
一、依托省级重点学科,提高科学研究的整体水平 128
二、充分发挥省级重点学科优势,为地方经济社会提供科学的支撑 132
三、学科建设为人才培养提供有效的支撑 134
第十五章 人才培养实验区建设与人才培养 135
一、项目实施基本情况 135
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路 135
三、人才培养定位 136
四、成效与经验 136
参考文献 140
附录 成果篇 141
一、教改、教材、专著和软著等著作 142
二、教育教学论文 144
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 147
四、主要科研课题 150
五、网站建设及信息化 157
六、学生培养效果 160
七、教学质量工程 163
序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特别强调要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如何适应国家和区域发展需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这是中国高等教育所面对的现实问题。
广西师范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是地方师范院校的二级学院,经过3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已经成为广西资源环境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重要基地之一。特别是近10年,该学院在实施“高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改革工程”的过程中,坚持“建一流学科,创知名专业”的办院方针,根据自身的办学理念和学科优势,设立了6个资源环境类专业,其中地理科学、土地资源管理和地理信息系统3个专业被教育部、财政部批准确立为“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学院基于“质量工程”,开展全方位的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团队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等,对新时期资源环境类人才培养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研究、探索与改革,构建了培养目标多元化、培养规格多样性的人才培养模式。
该书作者从资源环境类专业的培养全过程出发,突破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一元化、培养规格单一性的人才培养模式。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对资源环境类创新人才培养的需求,把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服务经济社会有机融合;紧密结合本学校的办学定位与学科区域优势,把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践作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坚持实践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构校建内校外教学的“产学研一体化”与职前职后教育的“教研培一体化”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此书是一项重要的教学成果,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一个范式,对其他院校开展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2012年8月15日
王静爱: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高校中国地理教学研究会理事长,区域地理国家级教学团队带头人,第二届国家教学名师获得者,曾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二等奖。
研究高校资源环境类专业建设的研究人员和相关教师很好的参考书.
![]() |
![]() |
![]() |
会员家 | 书天堂 | 天猫旗舰店 |
![]() | ![]() |
微信公众号 | 官方微博 |
版权所有: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PRESS(GROUP) | 纪委举/报投诉邮箱 :cbsjw@bbtpress.com 纪委举报电话:0773-2288699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 | 网出证 (桂) 字第008号 | 备案号:桂ICP备12003475号 | 新出网证(桂)字002号 | 公安机关备案号:45030202000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