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板块图书分类品牌系列获奖图书图书专题新书上架编辑推荐作者团队
民族地区职教师资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ISBN: 9787549525188

出版时间:2012-09-01

定  价:39.00

作  者:彭宁 主编

责  编:黄蕊
所属板块: 高教出版

读者对象: 教育研究者

装帧: 平装

开本: 16

字数: 245 (千字)

页数: 256
图书简介

《民族地区职教师资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选择“中等职业师资培养”这一较新的领域作为研究对象。“双师型”教师是中等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建立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对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的整体建设和实现跨越式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民族地区职教师资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对于地方高师院校开展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具有极强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作者简介

彭宁,女,1960年12月6日生,云南大姚人,教授,博士,现任广西师范学院副院长。兼任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会理事、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督学。曾与人合作出版著作6部;在《高等师范教育研究》《中国高教研究》《中国大学教学》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40多篇;获得省部级及以上成果奖励10项,连续四届获得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的回顾与展望1

第一节 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的历史回顾1

第二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的成绩与问题10

第三节 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的前景展望14

第二章 广西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进程23

第一节 广西经济的发展对职业教育的影响23

第二节 广西职业教育攻坚的实施30

第三节 建设国家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38

第三章 广西中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的现状46

第一节 广西中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来源分析46

第二节 广西中等职业教育师资结构分析50

第三节 广西中等职业教育师资需求分析59

第四章 职业教育师资素质分析及其培养69

第一节 职业教育师资内在特性辨析69

第二节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职业能力分析71

第三节 中职教育师资的培养特点与内在素质分析74

第四节 “一体化双师型”理念下中职教师素质的培养83

第五章 地方高师院校开展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的思考93

第一节 地方高师院校开展中职师资培养的必要性93

第二节 地方高师院校开展中职师资培养的可行性分析99

第三节 地方高师院校开展中职师资培养的对策105

第六章 广西师范学院开展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的实践探索116

第一节 广西师范学院中职师资培养工作实施总体方案116

第二节 广西师范学院中职师资培养模式探索121

第三节 广西师范学院中等职业教育教学建设成效134

第七章 职师专业教学改革方案集萃145

第一节 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方案145

第二节 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方案150

第三节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学改革方案155

第四节 应用电子技术教育专业教学改革方案161

第五节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改革方案167

第六节 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方案175

第七节 广告学专业教学改革方案183

第八节 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改革方案189

第九节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方案196

广西师范学院职业教育活动大事记204

附录206

参考文献241

后记245

序言/前言/后记

世界职业教育发展的经验和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实践都表明,职业教育是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的要素。党中央、国务院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加快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专门人才培养,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作为普通教育不可替代的另外一种类型的教育,职业教育既有着自己的特定目标——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人才需求以及与之相关的就业需求,又有着自己的特殊规律——促进不同智力群体的个性发展以及与之相关的智力开发。这就意味着职业教育已经跨越了企业与学校、工作与学习、职业与教育的疆域。一言以蔽之,“跨界”成为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

基于此,职业教育教师工作的特殊性也因此得以凸显。这一特殊性,在业界有一个普遍的共识:“双师型”是职业教育教师基本的职业素质特征。这一特殊性也是由职业教育“跨界”的特殊性决定的:教育内容从职业中来,教育成果要到职业中去。所以,职业教育教师不仅应具备普通教育教师的职业素质,而且应具备从事相关职业的部分职业素质。这表明,“双师型”教师的基本素质应包括:作为普通教育教师的一般职业素质以及作为职业教育教师的特殊职业素质两个方面。具体来说,跨越了学校与企业这两个学习地点范畴的职业教育教师的基本素质及其内涵要求,则可细化为专业理论、职业实践、职教理论、职教实践这四个方面。

“服务于广西中职教育的本科职教师资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的课题及其成果《民族地区职教师资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专著,正是在职业教育这一“跨界”特质和规律的基本框架下,对民族地区职教师资的培养进行的积极有益而富有成效的探索。

当前,广西正处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时期,在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加快城镇化进程中,迫切要求把职业教育作为振兴经济、增强区域竞争力的战略选择。经过长期建设,广西已构建起较为完整的职业教育体系,但技能人才培养总量不足、质量不高,已成为制约广西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和产业进步的瓶颈。因此,伴随着广西中等职业教育规模的快速扩张,迫切需要建设一支高水平的中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由于广西没有专门培养职教师资的职技高师院校,因此,这一重担也就历史地落到了以培养普教师资为主的高师院校身上。尽管广西师范学院作为民族地区高师院校,在教师教育、理论研究、校园文化、人才培养规格和办学声誉等方面优势明显,但民族地区职教师资培养必须既关注职教师资的特殊性,又关注民族地区的特殊性。这两个方面的特殊性,又为广西师范学院的“跨界”研究增加了新的维度。

通读课题成果及其专著,深感其研究的脉络颇具创新性,这体现在以下几个逻辑层面:

其一是关于历程与趋势:回顾了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的历程和分析了新时期广西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

其二是关于现状与问题:分析了以广西为例的民族地区中等职业教育的师资队伍现状,包括师资队伍来源、师资队伍结构、师资需求以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其三是关于特性与设想:分析了职教师资素质的特殊性,改革建立在学科性专业基础之上的职教师资培养模式,提出了培养“一体化双师型”职教师资的设想。

其四是关于模式与效果:剖析了基于民族地区高师院校开展职教师资培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所构建的、注重职教师范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的职教师资培养的模式。

其五是关于改革与方案:比照了广西师范学院已有9个职师专业的教学改革方案,阐释了民族地区高师院校在职教师资培养方面的实质进展。

在对上述一系列涉及职教师资培养的实践探索和职教师资专业化发展的理论探索的基础上,课题组又根据职业教育师资的素质要求和培养规律,提出了地方高师院校培养“一体化双师型”中职师资的理想路径:以高师院校为主体、以中等职业学校和企业为两翼的“教、研、培”职教师资合作教育教学模式。

这一模式实现了专业教学理论和动手能力在职教师范生身上的成功融合。而课题研究以此为原点,进一步提出职师专业教学应以多媒体课件、立体化教材、网上资源、实验室等为载体,通过案例讨论、实地调查、实验分析、科技活动等教学活动形式,以及采用参与式、互动式、仿真式等教学方法,对加强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又具有可操作性。

正是基于课题研究自身的广泛性、实践性与探究性,终使得课题的成果——《民族地区职教师资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这本专著,能够融理论价值与实践价值于一体,不仅对广西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和广西中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具有指导意义,而且对全国其他民族地区中职师资的培养目标、培养特点和培养途径也具有借鉴意义。

全书结构严谨,脉络清晰,既从理论上提出了以高师院校为主体、以中等职业学校和企业为两翼的“教、研、培”职教师资合作教育教学模式的科学设想,又在实践上展开了民族地区高师院校职教师资多样化培养模式的具体探索。特别是课题和专著,言之有物,持之有故,这种理论紧密结合实践的实证性研究方法,值得大力提倡。

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需要职业教育,就业压力的缓解需要职业教育,人口素质的提升同样需要职业教育。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开展民族地区职教师资培养的探索,将为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大发展,进而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大发展,作出不可替代的贡献。

因此,我们热切地期待着,广西师范学院即将作出的新贡献。

姜大源

2012年8月29日

编辑推荐

《民族地区职教师资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针对当前广西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师资培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收集了多所学校职教师资专业教学改革的方案,并结合近年来广西师范学院职教师资培养的实践,对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的内涵、制度、培养、标准等方面在理论深度和具体操作上都作了深度探讨,具有较高的应用推广价值,与国内同类研究相比更富有创新价值和实践价值。

线上商城
会员家.png 书天堂.png 天猫旗舰店.png
会员家 书天堂 天猫旗舰店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png   微博二维码.png
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

微信号:bbtplus2018(工作时间)
电话:0773-2282512(工作时间)

我要投稿

批发采购

加入我们

版权所有: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PRESS(GROUP) |  纪委举/报投诉邮箱 :cbsjw@bbtpress.com    纪委举报电话:0773-2288699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 | 网出证 (桂) 字第008号 | 备案号:桂ICP备12003475号 | 新出网证(桂)字002号 | 公安机关备案号:45030202000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