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板块图书分类品牌系列获奖图书图书专题新书上架编辑推荐作者团队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经济发展路径研究
ISBN: 9787549528912

出版时间:2013-01-01

定  价:29.00

作  者:秦敬云 林楚国 秦丹 著

责  编:黄蕊 唐玲艳
所属板块: 高教出版

读者对象: 经济学及相关学科研究人员

装帧: 平装

开本: 32

字数: 320 (千字)

页数: 328
图书简介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经济发展路径研究》首先介绍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整体概况。其次,在回顾北部湾经济区经济增长历程的基础上,探讨了资本流动与北部湾经济区城市经济增长的要素集聚效应,并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未来经济发展路径进行展望。再次,围绕影响北部湾经济区未来经济发展路径的各个方面展开研究。

作者简介

秦敬云,男,1973年生,重庆忠县人,现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商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城市经济、产业经济研究。1996年本科毕业于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2004年毕业于厦门大学经济学院经济研究所产业经济学专业,获经济学硕士学位。2007年6月毕业于厦门大学经济学院经济研究所产业经济学专业,获经济学博士学位。1996年8月至2001年8月任教于厦门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2007年7月至今任教于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商学院。

林楚国,男,1979年生,湖南邵阳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商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

秦丹,女,1976年生,广西桂林人,就职于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学生工作处,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经济。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整体概况/1

第一节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概况/1

第二节 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总体评价/6

第二章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市经济增长/9

第一节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市经济增长历程/9

第二节 资本流动下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要素集聚效应/17

第三节 要素集聚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城市经济增长展望/26

第三章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工业化进程与产业发展/29

第一节 国内外工业化研究现状/29

第二节 工业化进程与产业发展的理论探索/33

第三节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工业化进程/62

第四节 工业化阶段定位下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产业发展/87

第五节 结论/99

第四章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102

第一节 我国经济增长阶段下的海峡西岸经济区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102

第二节 海峡西岸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现状对比/104

第三节 基于人民币升值和商品贬值下的两个经济区发展路径比较/108

第四节 基于广西一体化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市组团化发展/113

第五节 基础设施建设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一体化发展/125

第五章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市土地利用模式/130

第一节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市土地利用现状与问题/130

第二节 我国分组城市土地利用分析/138

第三节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市土地利用/157

第四节 结论/172

第六章 工业园区与广西北部湾区域经济增长/173

第一节 工业园区及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173

第二节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工业园区发展/184

第三节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工业园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207

第七章 高等教育发展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经济增长/213

第一节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高等教育发展/213

第二节 高等教育发展与经济增长/221

第三节 高等教育发展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经济增长/231

第八章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对越边贸发展/239

第一节 广西对越边贸现状/240

第二节 广西对越边贸存在的问题/250

第三节 广西对越边贸的发展趋势/254

第四节 广西对越边贸策略/267

第九章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海运服务业的发展/272

第一节 海运服务业/272

第二节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海运服务业发展/286

第三节 促进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海运服务业发展的对策和措施/299

结语 关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经济增长路径的思索/305

参考文献/308

后记/317

序言/前言/后记

2008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建设和开发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一批重大产业项目的成立、投产和建设使得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成为中国经济新焦点。2010年,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最终建成,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再次被推到中国经济的前沿。事实上,北部湾效应从一开始就体现出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各城市乃至对整个广西的经济增长带来积极的促进作用。2004年9月,“广西发展论坛”第4期会议在玉林市召开,会议认为环北部湾经济发展战略是将环北部湾地区作为促进西部大开发产业的战略重点,把该地区建设成为中国—东盟乃至全球性的制造业基地,并以环北部湾地区各港口城市为通道和窗口联合面向海外发展。环北部湾经济发展战略的提出,以及2006年8月南宁、北海、防城港、钦州和玉林、崇左“4+2”合作框架协议的签订,显然对广西北部湾各城市乃至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2000—2010年,广西的GDP增长率分别为7.9%、8.3%、10.6%、10.2%、11.8%、13.2%、13.6%、15.1%、12.8%、13.9%和14.2%,这一数据表现出以2005年为分界线,之前较慢和之后明显加快的GDP增长率转折。同样的情况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主要城市也得到了体现。2000—2010年,南宁的GDP增长率依次为7.7%、8.8%、10.9%、10.9%、13.2%、13.4%、16.8%、17.4%、14.7%、15.1%和14.2%,北海分别为7.7%、9.3%、12.0%、11.8%、11.3%、15.2%、13.0%、18.7%、16.9%、16.2%和17.6%,钦州分别为4.7%、8.7%、10.9%、5.8%、13.3%、14.8%、15.3%、17.1%、15.6%、15.2%和18.0%,防城港分别为7.4%、8.8%、13.1%、10.7%、11.7%、16.0%、19.8%、20.7%、20.1%、22.6%和17.8%,转折点均出现在2004—2005年,之后的增长速度明显快于之前的。

随着北部湾经济发展战略的深化,人们对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未来的发展前景也有了众多展望。2007年12月,民进中央经委会副主任、中科院地理所资源应用研究中心主任王旭在民进全国代表大会上表示,继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之后,中国未来经济增长的“第四极”已确定为环北部湾经济圈。实际上,环北部湾经济区虽然被界定为广西南部、广东西南部和海南西北部,但真正积极推进环北部湾经济区建设的仍然仅限于广西,因此目前真正探讨北部湾问题时的称谓均严格限定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而且在2008年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中,经济区范围还进一步由2006年“4+2”合作框架协议中的6个地级市减少为4个地级市,即南宁、北海、防城港和钦州,而将玉林和崇左划在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范围之外,更不用说广东西南部和海南西北部了。事实上,如果以目前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所涵盖的范围,2010年常住人口1 214.75万,GDP总额3 042.75亿元,与武汉城市圈3 024万人口和GDP总额9 635.76亿元、成渝经济区8 206.16万人口和GDP总额20 131.96亿元以及以沈阳为核心的东北老工业基地3 056.81万人口和GDP总额17 169.63亿元(人口和GDP仅包含沈阳、大连、长春和哈尔滨4个主要城市)相比,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无论是城市规模还是经济实力都相差甚远。因而,在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主要是京津塘及周边地区)作为我国经济3个“增长极”的情况下,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要带动周边区域发展并足以与成渝、东北等地区竞争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第四极”,其难度是可想而知的。

在这种情况下,到底应该如何立足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自身实际情况,在遵循其自身所处区域经济环境所带来的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定位经济区的功能和发展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经济,以推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各城市经济一体化发展,进而壮大区域经济实力,促进和带动周边区域甚至是广西的经济发展,是笔者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在思索和研究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经济增长问题的过程中,笔者先后主持、主研或参与了以下课题研究:2008年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要素空间集聚与北部湾经济区城市经济增长研究”,200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重大招标项目“广西县域特色产业发展研究”,2009年广西科技厅软科学项目“广西‘十二五’科技发展战略研究”,2010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重大招标项目“广西培育发展新兴产业问题研究”。此外,笔者还作为广西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北部湾发展团队”的骨干成员参与了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各市的专题调研,并参加了2011年下半年举办的“广西高校泛北部湾科研骨干高级研修班”。上述课题研究的完成以及随着“北部湾发展团队”的调研和培训活动的开展,极大地加深了笔者认识并思考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经济增长问题。

与目前有关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已有研究成果相比,本书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研究思路比较新颖。本书并没有沿着目前已有的针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将发展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这一目标来设计研究思路,而是从更务实的角度,注重发挥广西经济的“增长极”作用来探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工业化、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城市土地利用、工业园区建设、高等教育、边境贸易和海洋运输等问题。

二是本书的资料比较全面。本书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经济增长问题研究的资料,既有来自在广西北部湾地区实际调研中获得的数据资料,也有通过全国、广西壮族自治区及经济区域内各市的统计年鉴获得的数据,还有从其他文献中获得的各类资料。本书是目前针对北部湾经济区经济增长研究的现有成果中资料较全面者之一。

三是更多注重对东部发达省市经济增长路径的借鉴。事实上,与广西相对落后于全国其他地区尤其是东部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一样,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与东部发达经济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也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本书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工业化阶段定位与城市土地利用模式等问题的研究,都采用以东部发达省市或经济区数据进行推演的研究方法。

本书第一章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整体概况,其他八章内容主要针对以下问题进行研究: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市经济增长,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工业化进程与产业发展,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市土地利用模式,工业园区、高等教育、对越边贸发展和海运服务业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经济发展的关系。本书的主体内容来自笔者所主持的2008年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要素空间集聚与北部湾经济区城市经济增长研究”中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市经济增长的研究报告。本书的相关研究成果对于高校科研人员或其他研究工作者研究北部湾及其他区域经济问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对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政府决策部门制定政策以促进该经济区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指导意义,对于国内其他经济区域的建设和发展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编辑推荐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经济发展路径研究》将目前国内经济热点地区之一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作为研究对象,从区域经济背景、工业化与产业发展、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城市土地利用及经济区域专题研究等角度探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经济发展路径,在研究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因此研究成果既具有理论深度,又具有实际参考价值。

线上商城
会员家.png 书天堂.png 天猫旗舰店.png
会员家 书天堂 天猫旗舰店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png   微博二维码.png
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

微信号:bbtplus2018(工作时间)
电话:0773-2282512(工作时间)

我要投稿

批发采购

加入我们

版权所有: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PRESS(GROUP) |  纪委举/报投诉邮箱 :cbsjw@bbtpress.com    纪委举报电话:0773-2288699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 | 网出证 (桂) 字第008号 | 备案号:桂ICP备12003475号 | 新出网证(桂)字002号 | 公安机关备案号:45030202000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