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采用制度主义的分析视角,聚焦于1949年以来我国城市逐步确立的基层社会的制度形态——街居制的历史变迁与现实发展,以街居制的管理、服务功能,以及资源汲取等为分析对象,通过探讨现实社会环境变迁、行动者的意图及其认知变动推动下的制度实践过程,揭示街居制的制度逻辑,以及在运行实践中面临的困境及其根源,希望借此对这一制度的发展和变革提供相应的借鉴。
张虎祥,上海财经大学经济社会学系讲师,社会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基层社会治理、组织社会学研究以及文化产业的制度分析,曾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省部级课题,并在《社会科学》、《社会》等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参编著作多部。
梁波,上海大学社会学院讲师,社会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组织社会学、经济社会学、产业的社会学研究等。近年来先后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社科基金、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等项目,并在《社会》、《中国农村观察》、《人口与发展》等核心期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
引论街居制的制度逻辑: 生成和延续/1
一、 街居制研究: 在国家与社会之间/1
二、 与时代变迁同步: 街居制的生成与演变/8
三、 分析框架: 制度主义与制度作用领域/14
第一章街居制的生成与国家向基层社会的延伸/22
一、 历史偶然与必然: 街居制的生成逻辑/23
二、 中断与延续: 城市基层社会结构的重构(1927—1949)/26
三、 政权的巩固和建设: 街居制创建与居委会整顿(1950—1957)/32
四、 动员能力的实践: 街居制的制度化过程(1958—1978)/44
五、 延续与转向: 国家意志与街居制运作逻辑的矛盾(1978年以来)/53
六、 余论: 国家意志实践的社会逻辑/57
第二章制度空间的社会拓展与街居制的动态演化/60
一、 管理职能演化: 环境变动中的适应性变革/61
二、 “两级政府,两级管理”: 重整街居组织与改革的起步(1985—1995)/64
三、 “两级政府,三级管理”: 街居管理职能的强化(1996—2003)/72
四、 “网格化”管理: 向社会管理体制转型(2004年以来)/85
五、 制度演化的实践逻辑: 环境挑战与路径选择/97
第三章社会生活诉求复杂化与社区服务多元化/101
一、 前社区服务: “辅助体制”下的集体福利服务(20世纪80年代以前)/102
二、 社区服务: 市场化时代街居服务功能的扩展与提升(20世纪80年代以来)/111
三、 社区公共服务: 基层管理体制改革背景下的新探索(21世纪以来)/123
四、 基层治理需求与服务功能变迁/144
第四章组织功能权变情境下的街道财政模式转型/146
一、 作为制度变迁现象的街道财政模式转型/147
二、 街道实体经济与自筹财政(20世纪90年代以前)/149
三、 招商引资与税收财政(20世纪90年代以来)/155
四、 加强社区建设与公共财政模式建构(21世纪以来)/178
五、 街道财政体制的适应性建构: 环境挑战与认知转向/197
第五章街居制变迁的历史制度意涵及反思/200
一、 “挑战—回应”: 街居制变革实践的历史制度逻辑/200
二、 街居制的走向及可行的制度创新/213
参考文献/225
后记/251
本书隶属于上海大学社会学院“都市社会发展与社会政策”丛书,丛书作者均取得了相当的学术成就,具有一定的学术地位,丛书是社会学的前沿研究成果。
安居才能乐业,街居制管理是社会基层管理的重要方面。本书从多个角度详细探究了我国街居制的演变历程,资料翔实,实践色彩浓厚,对当下正在进行的住房改革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会员家 | 书天堂 | 天猫旗舰店 |
微信公众号 | 官方微博 |
版权所有: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PRESS(GROUP) | 纪委举/报投诉邮箱 :cbsjw@bbtpress.com 纪委举报电话:0773-2288699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 | 网出证 (桂) 字第008号 | 备案号:桂ICP备12003475号 | 新出网证(桂)字002号 | 公安机关备案号:45030202000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