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板块图书分类品牌系列获奖图书图书专题新书上架编辑推荐作者团队
生命美学与生态美学的对话
ISBN: 9787549537853

出版时间:2013-05-01

定  价:48.00

作  者:封孝伦 袁鼎生 主编

责  编:陈玲
所属板块: 高教出版

读者对象: 大学生

装帧: 平装

开本: 16

字数: 250 (千字)

页数: 268
图书简介

本书选取了生命美学与生态美学研究领域的部分问题进行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对基础理论的研究,如对人类生命的、生命美学的理论源流及生态美学发展为基础学科的潜质、整体论方法、审美生态观、生态美感等问题的深入研究;二是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汇、碰撞与对话,例如对生命美学、实践美学与生态美学关系学科发展的生态疆域等问题的研究;三是对生命美学与生态美学的具体应用性研究,例如,对中国古代乐论的生态美学思想、龙胜梯田生态审美意蕴、苗族生态审美观、毛南族艺术、雕塑艺术、身体美学等维度与领域的探索与研究。这几个方面的研究丰富并充实了生命美学与生态美学研究的内容,拓展了其对话的空间。

作者简介

  封孝伦,男,汉族,中共党员,文学博士,教授,省管专家。历任贵州师范大学中文系副主任、主任,贵州省教委副主任,贵州省教育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现任贵州大学常务副校长,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美学、文艺学。已发表《走出黑格尔》、《对自由与美关系反思》、《从自由、和谐走向生命──中国当代美本质概念的嬗变》等40余篇学术论文,其中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高等学报文科学报文摘》等刊物全文转载。已出版《二十世纪中国美学》、《中国当代文学》(1949-1997)、《人类生命系统中的美学》等三部学术著作。主编或参与主编《大学审美教程》、《就业与创业》、《贵州读本》、《美学教程》、《美学原理》等。曾获贵州省2000年第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一等奖,贵州省2001年文学文艺理论二等奖。

  

袁鼎生,广西民族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广西壮族自治区优秀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云南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艺术专业博士生导师,贵州省 “候鸟型”专家;中华美学会理事,广西美学会会长。主持完成省部级科研项目2项,主持国家级课题2项;出版独著10部,合著6部,主编著作11部,发表100余篇论文,获得过10项省部级科研成果奖。2006年9月28日中国科学院主办的科学时报说:“从理论生态美学、历史生态美学、应用生态美学三个维度完整地建设生态美学学科,袁鼎生是第一人”。《文学评论》2007年第1期说:“在博士生导师、生态美学学科带头人袁鼎生教授的带领下……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被誉为我国生态美学研究的‘重镇’”。中国社会科学院党圣元教授说:“曾繁仁的‘生态存在论美学观’、曾永成的‘人本生态美学观’和袁鼎生的‘审美生态观’,是目前生态美学研究中已成体系、相对成熟且影响较广的几种代表性的生态美学观。……袁鼎生从美学观念演进的角度考察审美范式的变迁,提出“审美生态”思想。这些生态美学观的产生与争鸣为生态美学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深厚的理论基础。”

图书目录

目 录

人类审美活动的逻辑起点是生命

生态美学的走向

生命美学的理论源流辨析

“审美生态观”与民族文化的生态研究

艺术——生命存在的超越

整体论的观点和方法及其在生态美学中的应用问题

高贵品质的忽略

——以古典视域为中心论生态美学的潜在问题

寻找沟通万物的精神基点

——论席勒的《论崇高》对于生态审美精神的启示

实践美学、生命美学、生态美学三者的界限

中国古代乐论中的生态美学思想

生态美感的本质及其层次划分

论当代中国生态美学研究的地理生态

栖居之所“场域化”与“存在禀性自身”

——侗族居所建筑生态哲学研究

为什么是雕塑

——反思艺术公共性与生命主体性

稻作文化与梯田景观生态探析

——以广西龙脊梯田为例

龙脊梯田区壮瑶饮食文化的生态之“宜”

本质的揭露抑或生命的迂回

——中西古代雕塑不同路径的选择

“习”与身体美的养成

——在先秦美学视野下

黔东南苗族生态审美观中的宗教意识

毛南族传统艺术的生态特征

论埃德加·爱伦·坡小说的

魔性审美及文化根源 167

生态式教学与生态式教材

编辑推荐

  1. 生命美学与生态美学有着高度的关联性与综合性,本书内容彰显两个学科研究的新理论、新方法与新趋势,如人类审美活动的逻辑起点是生命,生态美学具备发展为基础美学的潜质,整体论的哲学基础,生态美感的生发等。

  2. 不同学术背景、不同研究领域的学者们,在学术思想的碰撞中,突出相关学科研究之间的对话交流与学术争鸣,不同学科的研究向度决定了它们的独特价值,但在相同或相似的背景下,又自然而然走向交流与对话,共同凸显学术本质。

3. 共同表征了生态文明时代的美生理想,无论是生生不息的生命,还是无所不在的生态,其最终的目的都是实现人与世界的美生,其研究的目的亦在于此。

目前,生命美学与生态美学系统比较与对话的著作,本书为第一部。

线上商城
会员家.png 书天堂.png 天猫旗舰店.png
会员家 书天堂 天猫旗舰店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png   微博二维码.png
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

微信号:bbtplus2018(工作时间)
电话:0773-2282512(工作时间)

我要投稿

批发采购

加入我们

版权所有: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PRESS(GROUP) |  纪委举/报投诉邮箱 :cbsjw@bbtpress.com    纪委举报电话:0773-2288699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 | 网出证 (桂) 字第008号 | 备案号:桂ICP备12003475号 | 新出网证(桂)字002号 | 公安机关备案号:45030202000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