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板块图书分类品牌系列获奖图书图书专题新书上架编辑推荐作者团队
花衣魔笛手:传说背后的欧洲中世纪
ISBN: 9787559837660

出版时间:2021-08-01

定  价:68.00

作  者:(日)阿部谨也 著 夏川 译

责  编:邹旭勇,胡晓镜
所属板块: 社科学术出版

图书分类: 历史

读者对象: 大众读者

装帧: 精装

开本: 32

字数: 180 (千字)

页数: 296
图书简介

"“花衣魔笛手”的故事在欧洲流传甚广,可谓家喻户晓。

故事发生在德国小镇哈默尔恩。据说这个地方鼠患严重,一天,一个衣着华丽的男子来到这里,说自己可以解决鼠患,村人许诺若解决后就酬以重金。男子便吹起笛子,这个城镇的老鼠都跟着,一个个走到海里淹死了。村人看到老鼠已经死了,就耍赖不给钱。男子无奈地走了。第二年,男子又来,在城外吹起笛子,城镇的小孩便都跟着出来,和他一起走到一座山洞,随后山洞消失,小孩和男子都消失了。

阿部谨也,以这个神奇的传说为切入点,如侦探一般,追踪文献与史料,层层推理,步步逼近,破解了传说背后不能宣之于口的残酷真相,重现了中世纪庶民的狂欢与哀愁。不管传说所讲述的事情究竟是什么,哈默尔恩庶民的悲伤与痛苦都跨越了时空,直抵我们的内心。当接近产生这种悲伤、痛苦的庶民生活时,我们就超越了单纯解密似的兴趣或好奇心,直接触摸到欧洲社会史的一角。"

作者简介

阿部谨也(1935-2006),日本著名历史学家,被誉为日本“西方社会史”研究第一人。主要研究领域为德国史、中世纪欧洲社会史。他的一生著述颇丰,《中世纪星空下》《极简德国史》颇受欢迎。他的研究视角独特,常能以理解之同情深入遥远的历史深处,引发情感共鸣。

图书目录

"目 录

序 章 / 001

第一部分 吹笛人传说的成立

第一章 吹笛人传说的原型 / 007

格林兄弟的《德国传说》 / 007

捕鼠人母题的出现 / 012

找寻最早的史料 / 015

失踪的时间、人数、地点 / 020

第二章 1284年6月26日的事情 / 022

假说纷纭 / 022

吕讷堡抄本的可信性 / 025

哈默尔恩市的成立过程 / 028

在哈默尔恩市内散步 / 037

泽德门德之战和一种传说解释 / 043

“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 / 050

哈默尔恩市的居民 / 052

解放和自治的实情 / 058

第三章 移民者的希望和现实 / 062

移民东德者的心态 / 062

目击失踪的路德的母亲 / 065

移民代理人和集体婚姻的背景 / 068

孩子们去了哪里? / 075

维恩理论的缺陷及魅力 / 084

多伯廷的移民遇难说 / 086

第四章 经济繁荣背后的阴影 / 094

中世纪城市中的底层民众 / 094

贱民/没有名誉的人们 / 101

受苦的寡妇和孩子们 / 108

儿童十字军、舞蹈行进、游行 / 118

大斋节和圣约翰节 / 125

沃勒假说中所见的“吹笛人” / 135

第五章 流浪艺人的社会地位 / 141

流浪者中的流浪乐师 / 141

被歧视者的恐惧 / 148

“恢复了名誉”的乐师 / 154

漂泊的乐师们 / 159

第二部分 吹笛人传说的变容

第一章 从吹笛人传说到捕鼠人传说 / 167

饥馑和疾病=不幸的记忆 / 167

《汉斯·泽洛斯日记》 / 179

权威化的传说 / 185

从“吹笛人”到“捕鼠人” / 191

类似的捕鼠人传说 / 195

驱逐老鼠害虫的对策 / 202

两种传说融合的条件及背景 / 204

被传说戏耍的哈默尔恩市 / 210

第二章 现代传说研究的序章 / 215

传说的普及和“研究” / 215

莱布尼茨和启蒙思潮 / 219

浪漫主义的解释及其功过 / 224

第三章 在现代流传的传说的面貌 / 232

作为符号的“吹笛人” / 232

栖身于传说之中的老学者 / 234

斯潘努斯和维恩的相会 / 239

后记 / 244

解说 如泉水般明澈 / 246

参考文献 / 255

译名对照表 / 260"

序言/前言/后记

"解说 如泉水般明澈

石牟礼道子

久久凝视老勃鲁盖尔或耶罗尼米斯·博斯的世界,我想到了这些。

这些15、16世纪作为教堂祭坛画而描绘的画作,表露出何等的世界呀。以如此冷静的眼神,完整描绘出暗含着寓意、暗喻、符咒的世界,这样的画家此后再也不见了。

特别是博斯的视线,带着几乎可称之为“世界的虚无”的透视力,触及了什么样的人的声音和颤动呢?

在频繁地要翻开不可见历史之书的沧桑指尖,阿部谨也氏的《花衣魔笛手》出人意料地与笛声一起到来。

事实上,学者也像是架设那种弯曲的双拱桥的石匠。他们将选定的基石一块块亲手搬过去,堆积、切割,能远眺隐藏在地平线中的世界的桥梁出现了。对岸的呼声穿过大桥时,这件作品就具备了美丽的弧度。

作为读者的我们听到对岸的声音,能够抵达那里,发现行走在肌肤味道都是多民族的、让人心痛的日常生活中的我们。于是我们记起了久已忘却的思念在身边苏醒的感受。格林兄弟自然如此,歌德、海因里希·海涅、舒伯特也都是从这里通过。他们被独一无二的笛声吸引。

那是火热的大地。我想正是如此,基督教才努力要清理承载着异教神祇声音的东西,抹除那古日耳曼森林中深奥咒语的余音。

看到阿部氏写他在哥廷根市州立档案馆中,遇见关于“捕鼠人”传说的文献时“后背像有一股电流经过”,我也体验到了那种感觉。我们大概从远古时期就拥有向世间之外打开的耳目,平日一直失灵的它突然感受到笛声的余韵,而这正是这本书所带来的。而且,我们的身体也像封闭无声的笛子,因此流过阿部先生后背的电流也经过了我们的吹口—那里召唤苇间的风而发出声音—不,经过我们身体上一般无法愈合的古老伤口。

作者首先查明吹笛人将130个孩子带走是历史上的事实。之后,他细致绵密地追踪这件事实化作传说之后欧洲地区长达四百年的研究史。那里有能够分为多达25类的假说,而这种研究史本身也可看到受吹笛人离开之后的余韵所持续影响的历史中的群像。

从格林兄弟最初收集时起,似乎还有各种各样的其他版本,本书仔细分析的研究史,让人感受到赋予吹笛人形象的人心的作用与历史的起伏,也让人看到沉潜在底层的下层民众的感情波峰。

阿部氏首先寻找与事件相关的最早的资料。他和德国中世纪档案之间似乎有某种灵魂的交流,在外行看来束手无策的探索之行却切实地开始。他列出了下面的目标。

第一,当时的哈默尔恩市,在孩子们失踪的1284年6月左右处于什么样的状态、面临什么样的问题。1430—1450年左右,这些方面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第二,作为主角的130个孩子。探索中世纪城市中儿童的生活,从史料上看近乎不可能。因此,作者研究找寻孩子的父母,作为当时哈默尔恩市民阶层的问题。

第三,另一位主角“吹笛人”。

所谓吹笛人到底是什么人?如果能够在当时哈默尔恩市所处的整个欧洲普遍状况中处理这些问题,就能超越解密式的乐趣,成为接近欧洲社会史的一个突破口。

哈默尔恩市民众的姿态被作为当时欧洲社会的压缩版动态来描绘。这个时候阿部氏的欧洲中世纪史构想的支柱在各处方位上建立起来了。本书与宫田登、网野善彦、塚本学、坪井洋文氏的著作等一起,是中世史研究热潮的开端之作。

理解日后有了重要成果的贱民们的社会,特别是以吹笛人为中心理解中世纪流浪的人时,在这位先生的笔下,民众心底的含混声音变成传之四方的声响,成为历史脉搏并流出的足音与其呼吸从那里一起传来。特别是写到寡妇时,找寻失踪孩子的母亲们的样子,几乎带着真人的声音复苏过来。拥有所谓名誉的市民歧视贱民阶层,而这些寡妇们连贱民从事的极其多样的工作都不能做。

作者调查15世纪20年代哈塞尔市的租税账本,查看维斯马的房屋数量,注意到可以称作地下室、地下简易房的房屋。在“受苦的寡妇和孩子们”这一节,住在地下简易房中的妇女比例竟多达26.2%。

“那些在法律上、经济上都处于最低位置的底层妇女,特别是寡妇的地位就更难以想象了”“这些女性衣着褴褛,在同辈女性等人或是炫耀或是埋怨各自丈夫的闲话中俯身坚毅地穿过,她们忍受着男人们好色的眼神,一生的期待只放在孩子的成长之上。这些女性用什么样的心态,承受那让人觉得永远持续的昼与夜的交替呢?”

在针对年轻人的近著《在自己身上阅读历史》中,作者极其克制地这样写道。在战后,失去父亲的一家不得不母子分开,他抱着妹妹们将作为精神食粮的珍藏书籍换作早餐。他和绝大部分民众一起背负着这种切实感受而生存,在此之上,他认为“历史是与自己内心映照的某种东西,我无法理解不与自己内心相呼应的历史”。他的内心和什么样的历史呼应呢?比如对吹笛人浮现的背景是这样描写的:

“在土地所有构成社会序列基础的中世纪社会,没有土地,也不像农民一样‘被紧缚在土地上’的人,正是被看成位于人类序列之外的人。不过原因不止如此。艺人和乐师一方面以栩栩如生的形式在庶民之间传播古代的异教文化,对教会来说妨碍了基督教的普及,另一方面,他们日耳曼时代的英雄叙事诗人形象也可能唤醒在庶民中持续存在的异教传统,必须被严厉取缔。”

令人想起刻印在人类社会底层的流浪的伤痕及憧憬。

我想起了小时候,跟着像异世界的旅行者或杂技团的人们走上一段,不久就心生恐怖而跑回来。

围绕着传说的历史背景的研究不断发展,但与此相反,在庶民之中“儿童远离这个艰辛的世界,在某个遥远的国度幸福生活的母题深深地刻入传说之中”,成人想前往某处的愿望也沉淀进去。阅读本书时体验到世界和自己内在体验相连并闪耀起来,换句话说,被鲜活的历史学引导。没有做过规范学术研究的笔者等人有一种彻底开放、如同走在散发热量的大地的感受。

我私下里想,这位先生是否希望用自己内心的光亮,照见人类持续到某个时期的全部精神财富?我想他内心深处的张力本质便是如此。而且,他应该也想了解文明以前的人类如何表达情感吧。从他对钟声的不绝想象中可知如此。因为那也是希望诱使读者共鸣的东西。

比如《中世贱民的宇宙》(筑摩书房)最后一章中,作者比较了欧洲和日本的声音,并“上溯到音乐和声音没有必然区分的时代”考察。我试着总结一下。

“近代社会形成以前,从古代到中世纪末的欧洲人不认为生活在一个宇宙之中。以家为中心,之后以村庄或城市为单位的生活空间被定为小宇宙,在此之外是广阔的人力所不及的诸灵众神、恶魔等生活的大宇宙。疾病、个人及国家的幸与不幸、命运和灾害等都是大宇宙向小宇宙袭击的结果。对于这个时代的人们来说,历史的原因和结果不被放在时间的维度之中理解,反而是在与外部的大宇宙之间的关系中弄清,一般说来,他们认为时间不是线性的,而是环性流逝,因此大宇宙中的诸力量肆意作为的空间,与勉强抵御这些力量的小宇宙空间之间由明确的界限区分开来。

穿过森林的风声和狼嗥等是大宇宙的声音本身,暴风雨或雷电也是大宇宙的现象。住在小宇宙的人们为了对抗大宇宙的暴雨狂风而敲钟,一直到中世纪、近世、近代,人们仍会在流行病蔓延后敲钟防止疾病,而给牛、马、羊等戴上铃铛也是基于同样的原理,这种两个宇宙的构图在地球上任何地方都能普遍看到。”

此处他概括了中世纪的声音,介绍了860年左右的《音乐提要》中“根据古代作家的著作,不同的声音协调并发出的数值比率决定了人的生存方式、人体的运动以及宇宙的和谐”的记载,“相比于由格里高利圣咏所代表的、一律用单一声音表现人类世界的单旋律,妨碍它们的俗谣或各种各样的音乐,硬要说的话即在基督教教义中被视为魔鬼爪牙的民间艺人的音乐,过去也被算作大宇宙的声音”。换句话说,此处是思考复声音乐上的尝试。

在女巫审判活跃的时代,吹笛人的笛声能唤出什么样的民众心理呢?和仍然保留浓厚中世纪氛围的日本乡间相比,也不觉得那是遥远过去的事情。研究史中的一个个假说都直接显示出新传说的发生与方向,趣味盎然。

书中作为“独创性解释”而介绍的道默的《基督教古代的秘密》中的内容特别令人印象深刻。“从古至今,以人为祭品献祭的秘密仪式构成了基督教教义的中心,他从这一点出发分析这则传说,认为哈默尔恩的孩子也成为这种祭品。”在各种假说交织中,本书的核心终究是下面的这句话吧?

“从对此前的历史研究,即尝试理性逻辑地解读生活现实,以及对长期以来知识分子所做的知识工作的批判性反省开始”“将目光投向此前日本西方史学中几乎不涉及的民俗学领域和民间传承,以及城市底层民众的生活”,“将目光投向儿童失踪这一异常事件背后的当时欧洲社会中庶民生活状态”,“直接触摸到欧洲社会史的一角”。读到这些内容,我们能感受到切实的东西也就不奇怪了。

阅读以本书为首不断出版的欧洲中世纪史图书,便很清楚地知道它并不是“研究岁月中绽放的一朵小花”。以德国为基轴通向中世纪史的一系列框架和范围,在本书中不是几乎都完成了吗?前文便引用过,他说自己无法理解不与自己内心相呼应的历史。

因为家庭原因,阿部氏在德式天主教修道院度过少年时代。似乎以未来的主教为目标,所以命运或许特别将这位少年放在启示的地方。

阿部氏的文章不只有知识汇聚的泉水般的明澈,这确实是从穿过人生某个境域的位相所产生的东西。他所说的自己的内心就是与存在的本质相关的东西。不管是学问还是个人,只要是表达,就要有将自己在此世之深渊中可以站立的东西作为祭品献出的叙述能力。在本书扉页背面不在意地引用的《鲁迅诗话》有着深意。

歌,诗,词,曲,我以为原是民间物,文人取为己有,越做越难懂,弄得变成礓石,他们就又去取一样,又来慢慢的绞死它。

如果把“文人”换成“学者”,就很清楚作者以什么样的态度期待本书。这与作者在卷末“栖身于传说之中的老学者”一节中介绍海因里希·斯潘努斯的成绩,并附上他那有深邃表情的照片相呼应。

这位先生似乎1958年去世,但极其优秀的《哈默尔恩的捕鼠人—古代传说的成立和意义》这一研究成果目前仍未在祖国德国出版。其内容用本书的语言来说,“彻底收集自己研究领域的材料,找出所有文献,通过它们描绘出传说变化的过程。用一句话概述其视角,则是批判性研究知识分子如何理解极其开放的民众传说”。

斯潘努斯在78岁时向哥廷根大学提交了这份学位论文,获得高度评价,在78岁提交学位论文等在老研究者众多的欧洲也是稀有的事情。

在这些后面,作者说“在探索史实的方向,越精细地进行历史学式的分析,传说越失去其固有的生命”。眼前仿佛浮现出累累研究著作的碎屑。

在高学历社会这一世纪末式的虚构之中,局外人的我们也感觉到现在学问这种虚业竟也繁盛。在介绍几乎没有享受过知识人特权的斯潘努斯的那一段,看到上文那样真挚的语言,内心很受触动。

“研究者常常结成研究者团体。这个团体作为学界(Zunft)而被社会承认,研究者在其中互相比拼‘才华’和‘努力’。但是,要打破这种难题时才华是非常危险的工具。我们大概只能完全沉潜于传说的世界,不依赖知识,作为愚者来感受传说变化的必然性。”

这是通过什么样的事业才会有的感怀啊。这是拥有卓越的解析能力和表述能力的才学之人才有的语言。

想到从看似完全不在意的沉潜的视线之下汲取出的历史之泉时,我们能切实感受到阿部氏的立脚点深深扎根在现代日本的智性土壤中。"

媒体评论

"阿部谨也的研究无不是开拓性的。其研究的最大特点,就是始终忠实于自己内在的问题关切。正是这一点使得阿部先生的研究始终立于历史学的前沿。

——土肥恒之"

名家推荐

日本家喻户晓的“西方社会史”研究大家代表作;层层推理,步步逼近,揭开传说背后不能宣之于口的残酷,呈现中世纪庶民的狂欢与哀愁

编辑推荐

"※ 日本家喻户晓的“西方社会史”研究大家阿部谨也代表作品

※ 层层推理,步步逼近,揭开传说背后不能宣之于口的残酷,呈现中世纪庶民的狂欢与哀愁

※以东方视角观西方社会,以理解之同情深入人类的共有经验,带来不同的智识体验

※ 好看好读,五十余幅图片直观感受遥远的中世纪"

线上商城
会员家.png 书天堂.png 天猫旗舰店.png
会员家 书天堂 天猫旗舰店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png   微博二维码.png
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

微信号:bbtplus2018(工作时间)
电话:0773-2282512(工作时间)

我要投稿

批发采购

加入我们

版权所有: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PRESS(GROUP) |  纪委举/报投诉邮箱 :cbsjw@bbtpress.com    纪委举报电话:0773-2288699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 | 网出证 (桂) 字第008号 | 备案号:桂ICP备12003475号 | 新出网证(桂)字002号 | 公安机关备案号:45030202000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