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二十世纪俄罗斯诗人茨维塔耶娃的书信选集。茨维塔耶娃不仅以诗歌名世,其散文及书信创作也别有异彩,在俄国散文史上堪称戛戛独造,即使置之于世界文坛,也别具一格。茨维塔耶娃的散文成就仅次于诗歌创作。她的近四十篇随笔,逾千通函件,十来篇充满睿见的文论和作家评论,都是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精品。茨维塔耶娃的散文,一如其诗,跳跃性极强,意象纷至沓来,令人应接不暇。与其说诗人在写散文,不如说是用散文写诗。
玛丽娜•茨维塔耶娃(Марина Цветаева,1892—1941),二十世纪最响亮、最动人心魄的诗人、散文家之一。少女时期即以诗行占卜了自己的青春、未来与死亡。她的诗句饱含热情、赞美、痛苦,大胆奔放,横溢斜出,应和了她跌宕的人生。她的散文如抒情诗般锋利、跳跃、灵动,意象纷至沓来,令人应接不暇。她的书信如火焰的喷泉,遍布情感的风暴。她死于绝望,终结于她寻觅了一辈子的钩子。她的墓地无人知晓。她栖于天空。“玛丽娜,谢谢你,为了这一切!”
苏杭,中国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编审,俄罗斯哈巴洛夫斯克国立师范大学外语教研室教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获资深翻译家荣誉证书。主要译著有诗集《莫阿比特狱中诗抄》、《叶夫图申科诗选》(合译)、《婚礼》、《致一百年以后的你》、《普希金抒情诗选》(合译)、《普希金文集》(合译),小说《一寸土》(合译)、《西西里柠檬》,散文《提前撰写的自传》、《老皮缅处的宅子》,文艺理论《继往开来——论苏联文学发展中的若干问题》(合译)、《美学简明辞典》等。
致瓦•雅•勃留索夫
1910.3.15.........1
致马•亚•沃洛申
1(4)1911.4.18.........5
2(23)1911.11.3.........9
致谢•雅•埃夫伦
1(4)〔1917.11.2〕.........14
致安•安•阿赫马托娃
1(1)1921.4.26.........17
2(2)1921.8.31.........20
致伊•格•爱伦堡
11921.10.21.........25
21922.2.11/24.........29
致鲍•列•帕斯捷尔纳克
1(1)1922.6.29.........32
2(3)1923.2.10.........38
3(4)1923.2.11/14.........46
4(7)1923.3.9/10.........53
5(8)1925.2.14.........60
6(11)1926.5.22.........66
7(12)1926.5.23/25/26.........70
8(13)1926.6.21.........83
9(14)1926.7.1.........87
10(15)1926.7.10.........92
11(16)1926.12.31.........97
12(17)1927.1.1.........98
13(19)1927.2.9.........100
14(20)〔1927.7.15〕.........107
15(补遗)〔1931.6.25〕.........110
致康•博•罗泽维奇
1(1)〔1923.9.22〕.........114
2(2)〔1923.9.23〕.........118
3(补遗)1923.12.23.........119
致安•安•捷斯科娃
1(5)1925.2.10.........121
2(10)1925.10.1.........124
3(13)1925.12.7.........126
4(18)1926.6.8.........128
5(24)1927.2.21.........131
6(25)1927年复活节第三天.........133
7(29)1927.12.12.........137
8(32)1928.2.........140
9(40)1929.1.9.........143
10(41)1929.1.22.........144
11(43)1929.3.17.........146
12(45)1929.6.19.........148
13(54)1930.10.17.........150
14(59)1931.3.20.........153
15(64)1932.1.1/27.........155
16(66)1932.10.16.........161
17(69)1933.11.24.........165
18(71)1934.1.26.........169
19(78)1934.12.27.........171
20(80)1935.2.18.........174
21(81)1935.2.23.........176
22(83)1935.4.23.........180
23(88)1935.12.28.........183
24(90)1936.2.15.........185
25(92)1936.3.29.........189
26(99)1937.1.2.........192
27(101)〔1937〕.5.2.........193
28(108)1938.9.24.........196
29(109)1938.10.3.........198
30(118)1939.5.31.........200
31(119)1939.6.7.........202
32(120)1939.6.12.........204
致莱•马•里尔克
11926.5.9/10.........207
21926.5.12.........213
31926.5.13.........221
41926.6.3.........225
51926.6.14.........227
61926.7.6.........231
71926.8.2.........236
81926.8.14.........240
91926.8.22.........243
101926.11.7.........246
111926.12.31.........247
致叶•亚•切尔诺斯维托娃
〔约1927.1.15〕.........250
致阿•马•高尔基
1(2)1927.10.8.........254
致弗•弗•马雅可夫斯基
1928.12.3.........259
致伊•谢维里亚宁
〔1931.2.28〕.........262
致萨•尼•安德罗尼科娃加利佩恩
1(99)1932.8.12.........266
致弗•费•霍达谢维奇
1(3)1934.4.15.........274
2(4)〔1934.5〕.........278
致内务人民委员部侦查部门
1939.10.31.........281
致拉•巴•贝利亚
11939.12.23.........283
21940.6.14.........292
致柳•瓦•维普里茨卡娅
1(1)1940.1.9.........295
致叶•鲍•塔格尔
1(2)1940.1.22.........302
致薇•雅•埃夫伦
1(3)1940.2.1.........306
致薇•亚•梅尔库里耶娃
1(1)1940.2.20.........309
2(3)1940.8.31.........310
致彼•安•巴甫连科
1940.8.27.........316
致伊•雅•埃夫伦
1(13)1940.10.3.........321
致塔•尼•克瓦宁娜
1(1)1940.11.17.........324
致阿•谢•埃夫伦
1(1)1941.2.5.........331
2(2)1941.3.10.........332
3(5)1941.4.12.........334
4(8)1941.4.16.........338
5(9)1941.5.16.........339
6(12)1941.5.23.........345
7(13)1941.5.29.........350
致图•伊马穆季诺夫
〔约1941.8.18〕.........356
致作家基金会委员会
1941.8.26.........358
致格•谢•埃夫伦
〔1941.8.31〕.........360
〔致作家们〕
〔1941.8.31〕.........361
致尼•尼•阿谢耶夫及西尼亚科娃姊妹
〔1941.8.31〕.........362
日常生活和生存的记录(译序)
俄罗斯著名诗人玛丽娜•茨维塔耶娃(1892—1941)一生中分阶段创作了许多种体裁的作品: 诗歌、散文、戏剧、回忆录、评论文章,但是伴随她一生的却还有一种体裁,那就是书简。为什么说她的书简也属于创作呢?因为她不像所说的那样,一个人随便把信写完,寄出去,就算完了。她如同创作任何作品那样,有的时候把信先在笔记中写了下来,再誊清,再寄出去。就这样,有些书简即使遗失,从她的笔记本中也可以找得到。
在现在俄罗斯出版的七卷本《茨维塔耶娃文集》中,有两卷是书信集,由此可见在她的创作中书信所占的比例是多么大。两集连同注释共1600余页,收有收信人150人左右大约近1000封信。
其中最多的是捷克女作家安娜•捷斯科娃(1872—1954),有120封。从1922年起,茨维塔耶娃与她直接接触有三年,从1925年起书简往来有十四年,贯穿她在国外生活的十七年,直到她离开法国在返回苏联的火车上的最后一封信。她在与捷斯科娃的通信中,海阔天空,无所不谈,堪称是万花筒。谈每一部新的著作,谈她所举办的诗歌或散文朗诵会成功的喜悦,谈对作家的评论和怀念,谈她个人的隐私——不断的爱情,谈她的生活的贫困,谈她丈夫的生病,谈她儿女的成长,以及她向捷斯科娃的求助等等。捷斯科娃是捷俄团结文化慈善协会的创办者,是一位非常善良的、年长茨维塔耶娃二十岁的妇人。她对茨维塔耶娃提出的要求全部都能给予满足,不但协助她组织诗歌和散文朗诵会,将她新的作品译成捷克文发表,还资助她生活费,接济她演出用的衣饰。茨维塔耶娃像爱母亲一样爱她,依赖她。这弥补了茨维塔耶娃少年失去母亲的遗憾。
1922年帕斯捷尔纳克(1890—1960)突然给刚到国外的茨维塔耶娃寄来书简。先前在莫斯科的时候,他们之间虽然有些接触,但却没有留下什么印象。而在茨维塔耶娃出国以后,帕斯捷尔纳克读了她的诗作,发现了她的天才,出于仰慕而给她写了信。就这样,他们之间相互欣赏,彼此献诗,称赞你我的创作。帕斯捷尔纳克在回忆录中写道,我“认为茨维塔耶娃是属于高层次的……较之我经常对其朴素和抒情性表示赞赏的阿赫玛托娃,她是一位更大的诗人……”直到1926年,帕斯捷尔纳克为了使在国外生活的茨维塔耶娃轻松轻松而将受到茨维塔耶娃敬佩的奥地利诗人莱纳•里尔克(1875—1926)介绍给她。由此,原本对爱恋着帕斯捷尔纳克的情感转移到里尔克身上。正在茨维塔耶娃提议同里尔克在某地会见的时候,里尔克却溘然逝去。茨维塔耶娃与他相恋仅仅半年还未曾谋面便结束了,这使茨维塔耶娃深受打击。里尔克生前曾写过一首诗献给茨维塔耶娃,并曾将自己的诗集《杜伊诺哀歌》寄给她并有题词:“我们彼此相互接触。用什么?用翅膀。/我们从远方缔结着自己的姻亲。/诗人是一个。于是那个支撑着他的人/有时候和支撑者会见。”在《献给俄耳甫斯的十四行诗》中也有题词。他逝世后,茨维塔耶娃写了《新年书简》、《你的死》,还翻译了里尔克致某青年诗人的书信。后来,茨维塔耶娃与帕斯捷尔纳克的书信往来到1935年末逐渐停止。他们这段书信往来被称为精神恋爱,但是无论是帕斯捷尔纳克,还是茨维塔耶娃都十分珍视他们之间的书简,以至在苏联卫国战争期间他为了妥善保存这些书简而将它们委托给一个熟人,而这个人对书简更是心爱有加,却不慎将其遗失了。然而有些书信被另外一位诗人影印下来,其他书信也从茨维塔耶娃的笔记本中发现了。
康•罗泽维奇(1895—1988)原本是茨维塔耶娃的丈夫谢尔盖在布拉格查理大学的同学。他1917年是黑海舰队海军中尉,下第聂伯红色舰队司令员。后被白军俘虏。命运将他抛到布拉格。1926年定居巴黎,加入了共产党,与法国左翼组织合作。德国占领期间,参加过法国抵抗运动,1939年被捕,关押在德国集中营,1945年被苏联红军解放。他与茨维塔耶娃结识,后短暂的罗曼史被茨维塔耶娃转化成长诗《山之诗》和《终结之诗》。这段感情被茨维塔耶娃称为“天和地的统一”,使她刻骨铭心,终身难以忘怀。茨维塔耶娃给罗泽维奇的书简有30余封。
茨维塔耶娃尚有几个心仪的人,比如尼•格伦斯基(1909—1934),茨维塔耶娃与他相识的时候,他还是个孩子,他比茨维塔耶娃小十七岁,但是后来却成了茨维塔耶娃的情人。他们的关系维持了五年之久,直到后来,格伦斯基死于地铁。格伦斯基是茨维塔耶娃培养起来的诗人,她认为他的诗风与她相同,在他死后茨维塔耶娃与他的父母一起出版他的诗集。茨维塔耶娃本人还组织了一次他的创作的报告会,给予了他高度的评价。茨维塔耶娃给他的信有60余封。
还有一位也是年轻的诗人阿•施泰格尔(1907—1944),由于肺结核而住在疗养院,他当时正好是失恋而非常痛苦。经他诗人姐姐的介绍而与茨维塔耶娃相识。于是茨维塔耶娃以她固有的错误的估计而满腔热情地每天给他写一封信,同时还有献诗给他,就这样电闪雷鸣般地向他袭去,对此他却难以承受,便又回到名士派的圈子里去。茨维塔耶娃给他的30封书简被称为“恋爱的百科全书”。
这一类的书信还有给亚•巴赫拉赫(1902—1985)的,给阿•维什尼亚克(1895—1943)的,以及给尤•伊瓦斯克(1907—1986)的,由于篇幅有限,本书均未能选译。
萨•安德罗尼科娃加利佩恩(1888—1982),人称彼得堡美人儿,早年曼德尔施塔姆曾写有《麦秆儿》短诗献给她。她从1926年起到1934年止,连续八年从自己的工资中每月资助茨维塔耶娃生活费200—500法郎。她说,“我的流亡生活中由于茨维塔耶娃,由于同她的经常会见而大放异彩。我一下子便爱上了她。……茨维塔耶娃聪明,非常聪明,无限地……她话说得很好,生动,一连串的幽默,常常开怀大笑”。茨维塔耶娃给她的信保存下来的有125封,但是在每一封中都是向她催讨生活费。后来,安德罗尼科娃加利佩恩在国外先于苏联将书信出版,这使诗人的女儿阿里阿德娜感到十分尴尬和愤慨。
在流亡生活中,茨维塔耶娃家里的生活贫困是有目共睹的,有的人对她深表同情,因此马•斯洛尼姆(1894—1976)曾经组织过一个接济茨维塔耶娃的委员会,虽然有人捐献了一些钱款,但是最终还是不了了之。
茨维塔耶娃的女儿阿里阿德娜(1912—1975)和丈夫谢尔盖(1893—1941)由于对苏联的好感和依赖而于1937年先后从法国返回本国。但是他们万万没有想到,这是一个阴谋,当茨维塔耶娃于1939年携十四岁的儿子回国以后仅仅两个月,她女儿和丈夫先后被逮捕而落入陷阱。最后女儿被误判“特嫌”前后两次流放十七年,而丈夫则被处以极刑。这当然是茨维塔耶娃自杀以后的事,她已经无从知晓。但是在得知女儿流放以后,便在信中告诉女儿“给爸爸送去的东西收下了”,借以暗示她,在她之后爸爸也被逮捕了,现在还活着。之后便积极地为女儿准备在流放地所缺少的各种菜蔬并将其烤干,连同衣物寄给女儿。并且叮嘱她要坚强下去,甚至还幻想能够见面。在女儿和丈夫被捕以后,茨维塔耶娃和儿子无法再在博尔舍沃生活下去,到处流浪,居无定所,每次在信中都告知他们又变更了地址。
茨维塔耶娃致拉•贝利亚(1899—1953)的信,是对苏联克格勃的一纸控诉书。她声称,她丈夫是清白的,请审查是否有人诬告。而且证明她丈夫早已倾向苏联并为它而效忠。然而在关押仅两年以后仍然无辜地将其处死。虽然后来女儿获得自由后,在她奔走之下得以于1956年平反,恢复名誉,但是却已经成为无法更改的历史事实。
此外,还有一些书信尚未找到,例如诗人的妹妹阿纳斯塔西娅•茨维塔耶娃(1894—1993),她曾被流放到西伯利亚多年,姐姐对此却一无所知,直到她从法国归来,在火车站上的欢迎人群当中,惟独不见妹妹。阿纳斯塔西娅同样是一位作家,著有散文《国王的思索。1914》、《烟,烟,烟》以及《回忆录》等。还有斯维亚托波尔克米尔斯基公爵(1890—1939),俄国评论家,文学史家。侨居英国期间曾参加欧亚大陆运动。1932年返回苏联,1937年被捕,1939年死于距马加丹两百公里的阿特卡劳改营中。茨维塔耶娃于1926年3月10日曾应他的邀请抵达伦敦。米尔斯基是茨维塔耶娃天才的热情的崇拜者,曾在他的现在西方大学里所采用的《俄罗斯文学史》中给予她很显著的地位。米尔斯基的目的是给她提供在笔会朗诵的机会,从而获得一些报酬。晚会很成功。还有马克•斯洛尼姆,俄罗斯政论作家和批评家,1919年离开俄罗斯,1922—1923年先后在布拉格《俄罗斯意志》和巴黎《当代纪事》刊物任编辑,1941—1962年定居美国,从1943年起在纽约萨拉劳伦斯学院任教。无论是在布拉格还是在巴黎,斯洛尼姆都是茨维塔耶娃作品的发表者和热烈的推荐者。他与茨维塔耶娃结下了浓厚的友谊,著有《忆玛丽娜•茨维塔耶娃》。谢尔盖•沃尔康斯基(1860—1937),十二月党人的孙子,戏剧活动家和作家。他本是一个同性恋者,但是茨维塔耶娃却征服了他,虽然他对女性不感兴趣,但是却“爱上了爱情”。他与茨维塔耶娃有着多年的友谊,茨维塔耶娃有组诗《门生》献给他,而沃尔康斯基曾以她信中的“日常生活和生存”话语作为自己回忆录的书名,并以此书献给茨维塔耶娃。此外,还有一些人的书信尚未发现。
在苏联卫国战争期间,随着作家集体匆忙疏散到鞑靼自治共和国境内叶拉布加小城以后不到半个月,茨维塔耶娃为了儿子的未来而痛感无能为力,决然自缢。读着她的绝笔书令人潸然泪下。就这样,一个天才的诗人结束了自己的一生,年仅四十九岁。然而令她想不到的却是让她那样深信与她结成友谊的诗人阿谢耶夫(1889—1963)却未完成她的嘱托。人间冷暖,世态炎凉。
茨维塔耶娃的儿子格奥尔吉(1925—1944)在给他姐姐阿里阿德娜的信里表示,将来要和姐姐一起,像居里夫人的女儿写居里那样,书写对母亲茨维塔耶娃的回忆录。然而格奥尔吉于1944年十九岁时应征入伍,不幸战死沙场,未能实现这一愿望。
苏杭
2012年11月18日
玛丽娜•茨维塔耶娃的散文作品最好用以解释这一点。对于茨维塔耶娃,用克劳塞维茨的话来说,散文无非是诗歌另一种手段的延续(实际上,这正是散文在历史上的意义)。无论什么形式———她的日记、文学评论和虚构的回忆———我们所遭遇的正是这一点:诗歌思考的方式被重新安排在散文的文本中,诗歌发展成散文。茨维塔耶娃的句子不会严格按照谓语紧接着主语的原则来构造,她似乎运用特殊的诗歌技巧:音律的联想、韵脚、语意的跨行递进等等。这就是说,读者所持续面对的不是直线的发展(分析),而是思想晶体的成长(综合)。对于分析诗歌创作的心理,也许不会有比这更理想的实验了。事缘其过程的所有阶段都被极端接近地置于眼前,就像一幅全无遮掩的漫画。
——1986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布罗茨基,《小于一》
会员家 | 书天堂 | 天猫旗舰店 |
微信公众号 | 官方微博 |
版权所有: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PRESS(GROUP) | 纪委举/报投诉邮箱 :cbsjw@bbtpress.com 纪委举报电话:0773-2288699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 | 网出证 (桂) 字第008号 | 备案号:桂ICP备12003475号 | 新出网证(桂)字002号 | 公安机关备案号:45030202000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