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板块图书分类品牌系列获奖图书图书专题新书上架编辑推荐作者团队
中国文化基础读本(第三册)
中国人安身立命必读书!
ISBN: 9787549540303

出版时间:2013-09-01

定  价:22.00

作  者:李鍌 主编

责  编:刘冬雪
所属板块: 基教出版

图书分类: 高中通用

读者对象: 高中学生、大中专院校学生、社会读者

装帧: 平装

开本: 16

字数: 100 (千字)

页数: 100
纸质书购买: 当当
图书简介

《中国文化基础读本》(李鍌主编)原为台湾高中国文科必修课教材,共六册。一至三册,选自《论语》;四、五两册选自《孟子》;第六册则选录《大学》与《中庸》。文中注释以朱熹《四书集注》为主,并融合《十三经注疏》等各代学者解释。

本教材之编辑目标,在于陶铸高中学生优雅的气质,高尚的品德,并启迪人生意义,弘扬中华文化。选辑的篇章,以能反映中华文化精髓,培养伦理道德观念,且具有时代意义者为标准。

《中国文化基础读本》(全六册,李鍌主编)为“第一套引进大陆的台湾高中国学教材”,内容为“四书选读”。本书引进台湾版权,未加增减,保持了“原版、原著、原貌”。在当下“国学热”的时代氛围中,本书不啻为最佳国学“补课”读物!

《中国文化基础读本》为台湾地区沿用四十年国学教材,选录儒家四书统析而成,为“经典进课堂”之最佳范本!原国家图书馆馆长、哲学家任继愈先生曾为本书作序,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著名哲学史家庞朴、北京师范大学童庆炳教授、北京大学钱理群教授联袂推荐!

作者简介

李鍌(xiǎn),字爽秋,号乐叔,福建林森人,1927 年生,毕业于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研究所。曾任讲师、副教授、教授,前后二十余年,曾任台湾师大国文系主任兼国文研究所所长。现任师大训导长。学术专长:中国文学史、韩非子、音韵学与文选学。

图书目录

政事类

论政治

论礼乐

文学类

论为学

一、学习科目

二、治学方法

三、学习态度

四、教学精神

论学

论诗

编辑推荐

《中国文化基础读本》(全六册),为台湾正中书局出版,李鍌主编,原名为《中国文化基本教材》,原为台湾地区高中国文必修教材。2008年,在知名语文教育专家王丽女士(现任北京新学校研究院经典教育中心主任)协助下,大陆新华出版社首度引进正中版图书版权,改名为《国学基本教材》,分为上下两册,作为社会读物面世。2013年9月,北京新学校研究院与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合作,再度引进该书版权,改名为《中国文化基础读本》。这个版本保持了台湾原版全套六册装,以最大程度地适应于原“高中教材” 的定位。

《中国文化基础读本》为台湾地区沿用四十年国学教材,选录儒家四书统析而成,为“经典进课堂”之最佳范本!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著名哲学史家庞朴、北京师范大学童庆炳教授、北京大学钱理群教授联袂推荐!原国家图书馆馆长、哲学家任继愈先生曾为本书作序,称此书“严格忠实于原文,朴素、简要、有新意,且深入浅出是一套很适合青少年读者的好书。”

《中国文化基础读本》与目前大陆市场同类教材相比,最突出的特点是:尊重原作者,保持了“原版、原著、原貌”,并未为了迎合大陆应试需要,而做人为删改、增添或重编。

《中国文化基础读本》的编辑团队具有极高的权威性。其主编李鍌先生为原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系主任、台湾学术审议委员会常务委员、台湾国语文课程标准修订小组召集人。编辑委员中,陈新雄教授为原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系教授,也是台湾音韵学大师。学术大师的加入,保证了《中国文化基础读本》内容的专业性、可信性;台湾中学一线教师的加入,则保证了教材“接地气”,便于中学课堂教学。

精彩预览

为学是孔子教育学说中最重要的一环,今就选辑之章句内容,分为“学习科目”、“治学方法”、“学习态度”、“教学精神”等四个子目。孔子教育学生最重要的是要使他成德成仁、是要使他成为君子,是要使他兼善天下。要达到这个目的,学习的科目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学习科目”列在“为学”之首。有了科目之后,要教学生如何去学习,这就是“治学方法”。在这个子目中,有好几章是记录孔子现身说法,提供学生学习的。在学习过程中,孔子非常重视“学习态度”,学习态度是一个人学习成败的关键所在,而“好学”则是这关键的枢纽。至于孔子的“教学精神”则是有教无类,同时着重于因材施教和“不愤不启”的启发式教学。

▲ 文学类•论为学•一、学习科目

孔门施教,尤重道德实践,以陶铸完美的人格。因此《礼》、《乐》、《诗》、《书》之文,是其教学内涵;文、行、忠、信、道、德、仁、艺,为其科目大端。如此分门别类,设定科目,既便于施教,也利于学习。教育的宗旨,可由此体现;教学的目标,也自能循序达成。以下就“弟子入则孝”等四章加以析述。

 一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①,泛爱众②而亲仁③。行有余力,则以学文④。”(《学而》第一•六)

 章旨

孔子教人先以孝悌为本,行有余力,则学习六艺。

 注释

①谨而信:做事谨慎,说话信实。

②泛爱众:博爱众人。泛,广博、普遍。

③而亲仁:还要亲近有仁德的人。

④文:指《诗》《书》六艺。

 析论

孝悌是个人一切道德行为的基础,也是行仁的开始,“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孔子期勉青年子弟在家要孝顺父母,在社会要尊敬长辈。在孝悌的基本德行之外,做事要谨慎,言语要信实,能广泛地关爱社会大众,并亲近有仁德的君子。这样躬行实践,如果还有多余的心力,再去学习《诗》《书》六艺之文。

本章显示孔门之学一贯的主张:以德行的实践为本,知识的求取为末。易言之,年轻人为人处事应入孝出悌,谨言守信,有爱心、近仁贤,行有余力,才去学文,读书才有意义。否则有才无德,反足以济恶。

 二

子以四教:文①、行②、忠、信。(《述而》第七•二四)

 章旨

孔子教人学文修行而存忠信。

 注释

①文:古之遗文,指《诗》、《书》、《礼》、《乐》等典籍。

②行:德行。

 析论

本章记述孔子平常用四项功夫教导学生:“文”指《诗》、《书》、《礼》、《乐》等先王遗留的典籍,学“文”可以增广见闻,奠定学问的基础;“行”指个人行为的践履,要守礼行义,修养品德;“忠”指对人、对事尽其心力;“信”指说话真诚,不欺良心。这四项施教纲要,包含了知识的吸收、行为的实践与品行的修养。

刘宝楠《论语正义》说:“此四者皆教成人之法,与《学而》篇教弟子先行后学又不同。”可知夫子教人有先后深浅,知而后能行,下学而上达,并非认为读书重于敦品,此不可不辨。

 三

子曰:“兴于《诗》①,立于《礼》②,成于《乐》③。”(《泰伯》第八•八)

 章旨

孔子教人立身成德之法。

 注释

①兴于《诗》:诗是性情之作,易于感人,故能兴发好善去恶之心。兴,奋起,有“鼓舞”之意。

②立于《礼》:礼以恭敬逊让为本,故学礼可以端正人的行为。立,立身。

③成于《乐》:乐可养人性情,荡涤邪秽,故可陶养完美的人格。成,完成,有“陶养”之意。

 析论

孔子所谓学的内容,主要指的是《诗》、《书》、《礼》、《乐》六艺之教,其学主要在进德修业,所以《诗》与《礼》、《乐》都可借以涵养自己的德行。

孔子极肯定诗人情思的纯正无邪,认为诗对个人心志的发展、情性的涵养,乃至人伦的体察、自然知识的增进都有很大的助益。所以他说:“兴于《诗》。”诗可陶冶性情,兴起向善的心念,感发人的志气。礼,虽是个人行为的规范,也是社会风俗的制约,甚至是治理国家的凭借,所以孔子也非常重视礼。他说:“立于《礼》。”又说:“不学礼,无以立。”礼可教人卓然立身于社会。音乐能变化人的气质,提高人文素养,保持和谐的心境,成就完美的人格。所以他说:“成于《乐》。”

《诗》、《礼》、《乐》三者能好好加以学习,对青年学习知识、增长才干、协调社会各方面都很有帮助和启发。尤其今日经济建设早已超越文化建设,涵养文学、沉潜艺术,重视伦理道德,建立“富而好礼”的社会,倍觉迫在眉睫。孔子之教,对我们仍有很大的启发,值得学习和发扬。

 四

子曰:“志于道①,据于德②,依于仁③,游于艺④。”(《述而》第七•六)

 章旨

孔子以志道、据德、依仁、游艺四项,示人为学之全功。

 注释

①志于道:志向在追求合乎义理的正道。

②据于德:执守学道所应有的德目。

③依于仁:片刻不违离仁心。依,依附。

④游于艺:优游在礼、乐、射、御、书、数这些技艺之中。

 析论

进德修业有一定的方法,分明的层次。孔子开示道:首先要立定志向,一心向往人生的正道。再把学道而后有得于心的“德”,拳拳服膺,固守不失。等到德积厚了,自然人欲私心尽去,纯是天理良心之呈现,自可不离仁道。然后再兼习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优游其中,借此以涵养心灵,陶冶性情。如此循序渐进,必能深造有得。

本章一开头即标举“道”、“德”二字,可见此二德目之重要,尤其“志道”方面,更指出人生在起步的时候,就须坚定志向,追求所当知当行的“道”,具有鼓舞人们立志图强、独立自主的精神力量。

 问题与讨论

1.从孔子所说“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一章中,可以看出孔门重视日常生活中的实践力行,而不是表面功夫。请就此章加以说明,你做到了什么?还有什么尚未做到?

2.为何孔子将“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这四项之中,“志于道”置于首项?

线上商城
会员家.png 书天堂.png 天猫旗舰店.png
会员家 书天堂 天猫旗舰店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png   微博二维码.png
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

微信号:bbtplus2018(工作时间)
电话:0773-2282512(工作时间)

我要投稿

批发采购

加入我们

版权所有: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PRESS(GROUP) |  纪委举/报投诉邮箱 :cbsjw@bbtpress.com    纪委举报电话:0773-2288699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 | 网出证 (桂) 字第008号 | 备案号:桂ICP备12003475号 | 新出网证(桂)字002号 | 公安机关备案号:45030202000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