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材,是指“在外国被任用的人才”。
这是在自己的国家辽灭亡之后,仕于金国的父亲为他起的名字。
他擅长儒学、深谙佛法,当强不可挡的势力从北方草原横冲而来时,他立志必须保护生命和文明。
被成吉思汗召请的时候,楚材二十八岁。
他随军西征,一直到达了撒马耳干,他亲眼目睹了蒙古军的破坏性行为——“烧、杀、抢,然后弃之而去”。
在终日忙于东征西伐的蒙古帝国,楚材身置政权的顶点,他孤军奋战地致力于三权分立以及文教政策。
把蒙古巨大的破坏力转化成强大的保护民众的力量——这是他的最大目标。
然而,在成吉思汗之后,绝对信任楚材的太宗窝阔台也去世了。于是,围绕着汗位,一场激烈的争夺开始了……
那是在他跟随了成吉思汗的二十三年之后,楚材五十二岁的初冬。
陈舜臣,祖籍中国台湾,1924年生于日本神户,大阪外国语学校印度语学科毕业。1961年以小说《枯草之根》荣获日本第七届江户川乱步奖一举成名。1968年以《青玉狮子香炉》获得代表日本大众文学最高荣誉的直木奖。1970年他又以《重见玉岭》和《孔雀之路》获得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奖,在日本文学界一人能获取这三项殊荣的作家极为罕见。此后开始转向历史小说和随笔创作,出版了《小说十八史略》、《甲午战争》、《太平天国》、《秦始皇》、《成吉思汗一族》《鸦片战争》、《诸葛孔明》、《耶律楚材》、《中国历史风云录》、《茶事遍路》、《西域余闻》、《日本人与中国人》等,以其博学多识和丰富的想象,赢得广泛赞誉,收获众多奖项,成为日本家喻户晓的历史小说大师。
序 超越民族,超越文化
楚材诞生
马蹄之声
究药堂之客
胡沙虎之乱
同乐园渔藻池
南迁前后
断粮六十天
霸者西迁
落日飞鸿
吾图撒合里
征途遥遥
沧海横流
践踏花剌子模国
断蓬
分手时,互为“仇敌”
成吉思汗之死
燕京复苏
忽里台大会
在凤翔城
鲜血汤
金都落城
金国灭亡
往返于哈剌和林
后继之才
斡耳寒河畔
胜利之宴
大汗之死
魂归吾山
追记
后记
译后记
附录 陈舜臣大事年表
陈舜臣这个人,存在就是个奇迹。他对中国的热爱有养育草木的阳光一般的温暖。再加上略微脱离了中国近现代的现场。在神户过日常生活,也成为产生他观察与思考的多重性的一个要素。对中国的爱与对神户的爱竟不乖离,合而为一,真教人惊奇。——司马辽太郎
中国的历史最久,中国的历史书册最多,可是中国人对历史也最懵懂!不是我们忘本,而是史学家、文学家没有把艰涩的古文史书转化成现代语文,没有把所谓学院派刻板的叙述,转化成趣味盎然的大众言语。如今,陈舜臣先生,这位文化界的巨手,担起这项重任,他一系列的历史故事,使斑斑史迹,变成生龙活虎!——柏杨
作者陈舜臣正是一位置身于异民族、异文化之间的夹缝中的、能够亲身体会到其中的差异的人,对此,他一直没有停止过思考。像这样的作家,再无第二人了。——稻畑耕一郎
在混乱的社会秩序和价值观中,一个人要如何坚守与选择?
什么样的政治可以超越民族、派别和文化的差异,为民众带来福祉?
他是契丹皇族后裔,金国宰相之子,大元帝国的宰相,被成吉思汗誉为“此人天赐我家”。
生于乱世,他有拯救苍生的才能、机遇和使命感。
但是,效力于异族让他难以认同自己的身份,血腥残暴的现实让他内心剧烈挣扎,帝国政治的险恶斗争更是把他推向风口浪尖。一代名相,耶律楚材,将如何抉择?
历史小说大师陈舜臣浓墨重彩,重现大元名相耶律楚材波澜壮阔的一生。
陈舜臣,历史小说、推理小说大师。他是日本罕有的同时获得江户川乱步奖、直木奖、推理作家协会奖的“三冠王”。
本书是陈舜臣晚年的代表作,热销日本多年。作者把自己在异文化中的心境,投射到“耶律楚材”的写作中,堪称历史与人世书写的大手笔之作。
序 超越民族,超越文化
稻 畑 耕 一 郎(早稻田大学文学部教授)
耶律楚材,现在的人们在听到这个名字的时候,会将他想象成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呢? 这个名字,在日本并不为人所熟知。很多日本人甚至不知道,这几个汉字代表的是一个人的名字,当然也不知道它的正确读音。
然而,以耶律楚材为主人公的、陈舜臣先生的这部小说,在刚刚发行时, 却连续几周居于“最受欢迎的畅销书”之首位。听起来实在难以置信,其实, 这恰恰证明了陈舜臣笔下的耶律楚材所具有的现实意义。
这部作品以单行本发行时(1994 年5 月),有不少评论文章将耶律楚材与三国时代的诸葛孔明并提,称他为元代的名相。中国历史上的著名人物中,没有比孔明更为日本人所知的人物了,评论家们将这两位人物相提并论,大概是希望以此减轻人们对耶律楚材的陌生感吧。在这部作品刊行之前,作者的另一部长篇小说《诸葛孔明》也已经问世了。评论家们评楚材时必提孔明,或许,与此也有些关系吧。
但是,作者陈舜臣希望通过《耶律楚材》表达的真意,恐怕不在这里。
楚材与孔明都是“辅佐为政者”的名相,在这一点上,他们是相似的。可是,他们在生活时代、自身处境以及具体行事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对耶律楚材来说,他出生的那个时代,不由分说地将他的人生搅得极为复杂。楚材,他不得不在两个世界中生存,他必须面对,他无法选择。
同样生活在历史的动荡期,较之孔明,楚材的人生就复杂曲折多了。
有关耶律楚材的传记资料很多,《元史》有《耶律楚材传》;《湛然居士文集》、《西游录》等他本人的著作也得以保存至今。楚材周围之人留下的文献也不少。为楚材所倾倒的清末民国初期的学者王国维,根据这些资料编写了楚材一生的详细年谱—《耶律文正公年谱》。
据年谱可知,耶律楚材生于公元1190 年,即金代章宗明昌元年。辽代的创建者—耶律阿保机的九世子孙,契丹人。姓氏“耶律”是契丹语音的汉字表记。父亲耶律履,在金朝为官,官至尚书右丞(相当于副首相), 也是编修《辽史》的责任者。
楚材是其父晚年(过了六十岁)所得之子,从小生活在金朝的中都(现在的北京),自幼喜好学问,精通天文、地理、律历、医术、卜筮等诸学, 信仰佛教。他自身也曾在金廷任职,公元1215 年,在北部强大起来的蒙古军攻陷了中都,楚材降于蒙古。不久,他到了哈剌和林,在成吉思汗身边为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作出了杰出的贡献,特别是在元朝统治下的中原地域的政策上,楚材留下了极大的功绩。比如,他通过各种税制改革减轻了民众的税务负担;为了使更多的文化人得到登用,他竭力恢复了科举考试等,这些具体的功绩,常常被人们谈起。
然而,窝阔台(太宗)没后,皇后脱列哥那掌握了实权。楚材受到了皇后宠臣奥都剌合蛮等色目人的排挤,最后逝于失意郁愤之中。在此期间, 楚材与长春真人的道教教团之间的对立也为世人所知。关于这一点,作者在本书中展开了一个独特的见解。作者认为,楚材与长春真人的“对立”, 实际上是一种策略,是他们之间的一个密约。这的确是一个有意思的推理, 因为,事实上,楚材的儿子耶律铸后来加入了道教。这个事实与作者的见解正好相符。
现在中国历史上对楚材的评价大致如下:在蒙古军的高压政策下,耶律楚材为保全民众的生命财产、保护中华文明的传统作出了极大的贡献。柯劭忞改正了《元史》的不完整之处,于上个世纪初编纂了《新元史》。他在《新元史》中,对楚材作了如下的评价:卒使中原百姓不致践刈于戎狄,皆夫人之力也。传所谓自贬损以行权者,楚材,其庶几欤。
“自贬损以行权者”出典于《春秋公羊传》,指的是行权者的应有姿态。他认为楚材接近这个理想形象。这,无疑是对耶律楚材的最高评价。陈舜臣基本上是根据这个评价来描写楚材的,有些地方甚至更提高了一步。这部作品的现实意义就在于此。令人感到意外的是,像这样一位杰出的人物,在中国应该人人皆知才合乎情理,而实际上,知道耶律楚材其人其事的中国人并不太多。与诸葛孔明相比的话,他所受的“待遇”就显得冷淡多了。孔明被屡屡写入小说、戏剧等文学作品,被赞美、传颂,甚至被“英雄化”得超出了本人,他被人们牢牢地记在心里。可是,楚材呢? 并非如此。他的著作《西游录》很早就散佚了,现存的《西游录》是传入日本的翻抄本,它于本世纪初才被世人广为知晓。
为什么楚材从人们的记忆中消失了呢? 在为人们所熟知的故事中,楚材没有成为主人公,其原因在哪里呢? 其实理由很简单。楚材是辽代契丹人的末裔,然而他却在金廷为官;金朝被蒙古所灭后,他更是辅助了元朝立国立政。即使他作出再大的功绩,但是他以一身侍两朝,而且,两朝均为异族王朝。因此,在汉族占绝大多数的、抱有传统观念的人们当中,楚材很难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人们更愿意为孔明喝彩,因为蜀国最终虽败, 但孔明鞠躬尽瘁、从一而终。
提出“重新评价耶律楚材”的,是清朝的乾隆皇帝。乾隆帝是一位振兴了各种文化事业、将传统的中华文明集大成的皇帝,他自身也在很高程度上发扬了中华文化。由他再次掀起评价楚材之风,绝不是偶然的。乾隆皇帝重修了已被人们遗忘的楚材墓,为其建造了祠堂,并亲自撰写碑文, 称赞楚材所作的功绩。在碑文中,乾隆帝还称赞他“忠赤一心”。此后, 耶律楚材的功绩被再次提起并被重新评价。这股潮流一直延续到刚才提到的柯劭忞和王国维。这股文化风潮源于乾隆皇帝的碑文,恐怕是不能否认的吧。
陈舜臣所描写的耶律楚材,其实也是这股风潮的延续。不过,若只局限于此的话,是不可能赢得如此众多的读者的。陈舜臣并没有把耶律楚材单纯地描写成一个从蒙古的“野蛮”中保护了中华传统文明的人物。如果他的作品只是“文明”与“野蛮”、或者以中华文化至上主义的观点来描写耶律楚材的话,恐怕是不会吸引住那么多现代读者的。
作品中的楚材生活在宋、金、元等各王朝混战的动荡时代,他的一生都在呕心沥血地考虑着一件事,即:什么样的政治才能超越民族之间的差异,使不得不遭遇乱世的天下民众得以更安心地生活。楚材,是这样的一位人物。
书中还描写了道教与佛教,虽然两者在表面上互相对立,其实,对于挣扎在动荡之中的民众来说,这两种不同的宗教都给了他们精神上的慰藉和心灵的平静。
生活在十三世纪的耶律楚材,是否真的是如同书中所描述的那样的人物呢? 这个问题无关紧要,不必深究。因为作者陈舜臣写的是以耶律楚材为主人公的小说,而并非打算为耶律楚材作“传记”或“评传”。作者抱着明确的创作意图,将耶律楚材写成了小说。在作品中的“楚材”以及其他登场人物身上,都寄托了作者的很多理想和希望。
陈舜臣曾经说过:“楚材,是为我们指引未来之路的一颗启明星。”(饭田利行《耶律楚材》跋文)“ 为我们指引未来之路”是指什么呢? 他指的 就是:超越民族和文化的差异、相互理解、友好共存。作者的愿望即此, 他通过楚材表达了这种愿望。现在我们人类必须面对太多的难题,其中的一个难题就是由于民族、宗教、文化的不同而引起的不和以及互不信任。我们都知道,正因这个原因, 我们的地球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纷争。
耶律楚材比我们早了八百年就面对这个难题了。他用他自己的方式尽可能地将不可避免的摩擦减少到最低程度。陈舜臣是这样认识楚材的,也是这样描述他的。当楚材个人的力量达不到时,他周围的佛教、道教等人士的言语行动为他的不足作了补充。至少,作者没有将名相耶律楚材仅仅描绘成“为了保护灿烂的中华文明,用自己的智慧阻止了蒙古的蛮行”。
不禁又想到,其实作者陈舜臣正是一位置身于异民族、异文化之间的夹缝中的、能够亲身体会到其中的差异的人,对此,他一直没有停止过思考。像这样的作家,再无第二人了。在我看来,他作为作家的出发点,正是从他对“相异”的思考开始的。如今,作为作家,陈舜臣已经进入了成熟期, 在他反复地历经了种种体验与思索之后,他似乎找到了一个答案,于是便有了这部作品。我认为,我们对此必须郑重地对待、深刻地理解。我不知道, 作家陈舜臣是从什么时候起考虑将耶律楚材写成小说的,但是,他选择在这个时期完成这部作品,一定有他的理由吧。
最后,顺便说几句多余的话。耶律楚材降于蒙古、并为此作了一些解释, 这些话听起来似乎是他为自己的行为所作的辩护。对此,有一部分人指责楚材虚伪。我想说的是,指责楚材的那些人,看问题过于浅薄了,他们根本理解不了肩负重大责任的楚材与楚材一族的沉重与苦涩。指责楚材的人是一些无知的、也是幸福的人,他们与痛苦无缘。他们不会理解,在这个人世间,特别是在现在无法想象的苛酷社会中挣扎的人们的悲伤、哀痛和令人窒息的苦闷。作为一个人,他为什么必须生活在被撕裂的两个世界之间呢? 更何况,他所做的一切,并非是为了自己。
1
乱世的楚材—这似乎就是耶律履所预见的儿子的前途吧。他写郭药师的传记绝不是偶然的,而是有意识的。六十岁的耶律履,为了在自己死后也能让儿子读到,他是用心用魂提起笔写下这篇传记的。
“真残酷啊……父亲……”
少年楚材不再苦笑。他的父亲一定是一边记述郭药师的复杂人生,一边决定给儿子取名“楚材”的。
对金国来说,郭药师是建国的功臣。楚材的父亲作为金国的臣民对他抱有尊敬之意,这也许是很自然的事情。但是他反复无常屡屡换主,有时还有近似出卖的行为,所以实际上他是一个不受欢迎的人物。他的部下“常胜军”被金国所杀,只有他被金国重用,还被赐予国姓。在辽的降将耶律余睹发起谋反时,郭药师曾受牵连被投狱,但不久就被赦免了。他的一生就如同走在一根危险的钢丝上,不过最终他走过去了。
辽之余孽,宋之厉阶(灾难之根源),金之功臣也。以一臣之身而为三国之祸福。
后世的史学家是这样评价郭药师的。在金代他也被看做是一个可疑的、有必要警惕的人。因为他是建国元勋,谁也不能直截了当地说出口,但都在心里暗暗摇头。耶律履好像是对儿子说,让他参考郭药师的人生。又好像是对他说,让他对自己将要面对的曲折人生,做好充分的精神准备。
楚材当然不记得父亲的声音,但是,从郭药师传的字里行间,他仿佛听到了父亲的声音。
刚到志学之年的楚材,已经预感到了自己的人生将不会寻常。从藏书和草稿中听到的父亲的声音,是这样告诉他的。
楚材开始相信,这,是他逃脱不了的命运。
2
必须尽快做的是,把耶律楚材送到成吉思汗身边去。
万松法师、法仁禅师,还有圣安寺的澄公禅师,都持相同的意见。
成吉思汗是稀世的军事天才。想以武力胜他似乎是不可能的。他的征服战争,会一直继续下去,不知会征服到哪里。
西方人开始把成吉思汗称为“贾汉吉尔”,这是希腊语,意为征服世界的人。
以武力征服了世界,可是征服之后,如何管理并使其发展,这样的知识,成吉思汗还不具备。
换句话说,他就像一张白纸,染成什么颜色都容易。事实上,西方的商人已经开始灌输了。—“要使人惧怕。要杀得使人们害怕得发抖。这样对将来是有利的。”
万松法师对此抱有深刻的危机感,他认为现在必须让这位世界征服者了解佛法的慈悲、儒教的礼乐、文明的规则。
所以,必须托付这样一位人物去做,他必须是一位具有说服力的论客,又必须人格高洁,而且还需要魅力。
耶律楚材之外,再也没有其他人能承担这个任务了。
3
“听说你是契丹王室的末裔。契丹是女真灭的,我灭了金。也就是说, 我为你报了父祖之仇。不是吗?”
楚材感觉成吉思汗的声音好像一股强力朝他压过来。在楚材内心深处, 产生了一种将这股压力推回去的强烈欲望。
“请恕臣冒昧直言,臣的父祖两代献身侍金。一朝为人臣者,又怎么会对主君复仇呢?”楚材低着头说完了这番话,俯下身深深地叩首。
“把头抬起来!”成吉思汗说。
楚材缓慢地抬起头。
“好一副美须!今后,我就叫你吾图撒合里吧。”
4
从古至今,工匠里顽固之人较多,而且以顽固而自负。住在相邻帐营的常八斤就是如此。他是弓匠,西夏人。
当时,在制弓技术上,无人能出其右。
“什么儒学者? ……儒学,能做什么呀?”常八斤故意大声地说。
耶律楚材苦笑了一下,没有理会他。
成吉思汗以“听”而代替读书,其特征是他善于聆听不同分野的、很多的名人之谈。
一个分野的名人听了另一个不同分野的名人的话,有时会得到某种启发。在大汗面前,一个名人也可以从别的角度来批判另一个名人。这样,大汗的“学问”范围越来越广。
“在本汗面前不必忌讳! 你可以尽情地批判别人。”成吉思汗常常对他们这么说。
一天,耶律楚材被召,常八斤也在场。因为得到了大汗的许可,常八斤开始毫不客气地攻击儒学者。
“我们制物之人,是否有真本事,比较一下造出来的东西就能明白。我造的弓和其他人造的弓,拉上箭射一射,立即就知道好孬。哪把弓射得远, 一看就知。可是,你们这些儒学者呢,哪个聪明哪个笨,谁知道呢?”
“当然立即就会明白啦。只要让我们说上半刻,听的人就能清楚地明白了。不过,我指的是有一般的头脑的人。”耶律楚材回答他。
成吉思汗拍腿而笑:“对啊!对啊! 哈哈哈。脑子笨的人是看不明白的啊。”
常八斤满面通红,反击道:“国家现在正是用‘武’之时,作战,作战, 还是作战。‘儒’能有什么用!”
“使用弓时,需要弓匠。统治天下时,需要统治之匠。‘儒’正是此匠。眼下国家确实正在用‘武’,那是为了统治天下。大汗志在统治天下啊。” 耶律楚材说。
“这话,说得好!”成吉思汗用双手拍打了一下膝盖。
两人的辩论,胜败已决。
耶律楚材利用这个机会,向成吉思汗宣言,他不仅仅是天文专家,也是治理天下的专家。
不是他特意强调的,而是在与弓匠的辩论中自然地表达出来的。
5
数日后,成吉思汗将耶律楚材叫到帐里。大帐之内没有任何人。护卫兵守在离大帐稍远的地方。谁也听不到帐内的声音。
“吾图撒合里,你预言了哲别会带着白鼻马回来。那么,更远的事情, 你看得见吗?我死后,谁将继承汗位呢?”成吉思汗问。
“是。”楚材回答。
大汗抬起右手,做了一个制止的手势,说:“你要依照你所看见的说! 不可掺入自己的意见!”
“是。我依照我所见的禀报。三王子窝阔台将继承汗位。”楚材没有改变姿势,淡淡地回答。
“噢,这就好!……”成吉思汗的表情放松下来。停了一会儿,又开口说: “吾图撒合里,我们民族有通过忽里台大会决定大事的习惯。即使我决定让窝阔台继承汗位,但是我死后,我的决定能起作用吗?”
“在忽里台大会上,大汗之言,即使是大汗亡后也起重大的作用。”
“这么说,我可以在众人面前宣布了?”
“是。不过在宣布之后应该补充一句—‘窝阔台之后,还未决定’。” 楚材说。
听了此话,成吉思汗大声笑起来。四个兄弟中的一位被决定为下一代大汗,同时也给其他三位王子留下了再下一代的可能性。
“我懂了!吾图撒合里,你是用智慧预见未来的啊。”成吉思汗点点头。
会员家 | 书天堂 | 天猫旗舰店 |
微信公众号 | 官方微博 |
版权所有: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PRESS(GROUP) | 纪委举/报投诉邮箱 :cbsjw@bbtpress.com 纪委举报电话:0773-2288699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 | 网出证 (桂) 字第008号 | 备案号:桂ICP备12003475号 | 新出网证(桂)字002号 | 公安机关备案号:45030202000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