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当代思想家巴赫金的理论为线索,对20世纪以来的主体间性思想的发展和嬗变展开分析,涉及美学、民间艺术、民俗学、哲学等学科。
作为20世纪俄罗斯一位重要思想家,巴赫金(1895—1975)在他那个万马齐喑的特定年代,展现出了自己别具一格的思考方式和方向,他这种思考的原创性、独特性和卓越性,使他的理论体系在显现那个时代的精神风貌的同时,又超越了同时代人的思维定式,成为超越国界的全人类的共同精神财富,从而造就了他在20世纪下半叶世界学术界、思想文化界的重要地位。
在当代美学思潮中,巴赫金的理论实践和具体阐述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巴赫金在世界美学世上有着独特的历史地位,他不仅是当代对话美学的开创者,而且也是各大流派的碰撞、交汇处——苏联马克思主义美学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形式主义与庸俗社会学,主体性美学与主体间性美学,传统反映论美学与后现代美学等等,各种异质的理论都可以在他这里找到激烈碰撞的典型。
本书还吸收了当前“艺术理论与批评”学科的相关前沿研究成果,并在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主体间性美学思想的诸多新见解和看法,具有较强的学术价值和意义。
简圣宇,广西艺术学院艺术学二级学科“艺术理论与批评”学科带头人,美学专业哲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广西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工程第一期培养对象。长期从事美学、艺术学理论、漓江画派理论建设、非遗保护等方面的研究。
在以教学带动科研,以科研促进教学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著有专著《审美之思:当代语境下的艺术理论与批评》(云南大学出版社,2013年)发表论文40余篇,论文《解读书画的虚实、可写性与现代主义艺术理论》(《文化艺术研究》2008年第9期)获得第八届广西文联文艺评论奖一等奖。论文《西部少数民族曲艺的艺术学理论价值》(《南方文坛》2013年第3期)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承担并完成了多项科研任务,作为主要参与人,参加2012年国家社科基金科研项目《西部少数民族曲艺资源保护性开发模式研究》。主持2013年广西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漓江画派”艺术思想发展史研究》。
导论
0.1 巴赫金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 1
0.2 思维范式的历史性转换与巴赫金的思考 / 27
第一章 巴赫金主体间性美学思想形成的历史条件 / 45
1.1 求学时期见证“白银时代”的终结 / 46
1.2 对苏联哲学的反映论氛围和独白化倾向的思考 / 50
第二章 巴赫金的思想体系 / 76
2.1 巴赫金主体间性美学思想的哲学和文化基础 / 76
2.2 巴赫金主体间性美学思想的发展分期 / 97
第三章 面向他人、朝向未来而不断生成的主体间性 / 106
3.1 主体在可能性和未完成性中展开 / 107
3.2 外位性:自我与他人的双向敞开 / 130
3.3 对突破封闭性的执著追求 / 164
第四章 “我和你”:主体之间的平等对话关系 / 217
4.1 对创作者与他人的主体间关系的关注 / 219
4.2 对主体间广阔视界的追求 / 229
第五章 狂欢:对独白世界的美学反抗 / 261
5.1 范畴的递进:从狂欢节到狂欢化 / 262
5.2 “笑”:再生性的重构力量 / 280
5.3 民间文化的原生力及其局限性 / 316
结语:大时代的深切思考 / 360
参考文献 / 364
跋 /393
关于巴赫金的相关研究已经非常丰富,在文论、宗教、身体美学等领域,都有人切入过,但对巴赫金的创作背景“白银时代——苏俄”着墨颇少,多是点到为止,没有真正把巴赫金置于他那个特殊而复杂的语境来研究分析。本书以主体间性这一思想范畴来研究巴赫金,抓住了巴赫金庞杂思想的主线,有一种可以贯穿巴赫金各种概念的提纲挈领的作用,填补这方面的学术空白。
![]() |
![]() |
![]() |
会员家 | 书天堂 | 天猫旗舰店 |
![]() | ![]() |
微信公众号 | 官方微博 |
版权所有: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PRESS(GROUP) | 纪委举/报投诉邮箱 :cbsjw@bbtpress.com 纪委举报电话:0773-2288699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 | 网出证 (桂) 字第008号 | 备案号:桂ICP备12003475号 | 新出网证(桂)字002号 | 公安机关备案号:45030202000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