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燕迪音乐文丛《歌剧的误会》一辑,收入杨燕迪教授近年有关歌剧的散文和评论。歌剧作为特殊的艺术体裁,其间必然涉及音乐、文学、戏剧、景观、舞蹈等各类艺术品种的交叉与融通。就“音乐人文”的关切而论,歌剧自然是最适合这一解读视角的音乐种类之一,这也是杨燕迪教授近年持续关注歌剧并从事歌剧解读和批评的个中缘由。这些篇什中,有的属于歌剧原理性的散议,有的是具体歌剧的导赏性剖析,有的则是歌剧演出之后的评论……所涉及的歌剧作曲家和剧目基本属于在国内舞台上演过的“主流”,但也有一些针对从未在中国舞台上亮相过的现代歌剧的引介。
歌剧其实无处不在。王家卫的电影里、电视广告的背景音乐中,晚会上、电台里,甚至选秀节目中都时常会见到它的身影。《今夜无人入睡》《祝酒歌》《晴朗的一天》等等脍炙人口的唱段,家喻户晓。但为何一提到“歌剧”,人们都会望而生畏呢?著名音乐评论家、上海音乐学院杨燕迪教授解开歌剧的种种误会,让我们走近歌剧、理解歌剧。
杨燕迪,我国著名音乐学家、音乐批评家、音乐翻译家,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研究与教学领域涉及音乐学方法论、西方音乐史、音乐美学、音乐学术翻译、歌剧研究、音乐分析与批评、音乐文化与社会研究等。发表译著近300万字,另主编多部论著,主要包括《音乐的人文诠释》、《乐声悠扬》、《西方文明中的音乐》、《作为戏剧的歌剧》、《音乐美学观念史引论》、《音乐史学原理》等等。曾获得国务院、教育部、文化部、上海市的多种奖励与荣誉称号。
序
第一部分
1. 歌剧的误会
2. 走进歌剧
3. 女仆做贵妇(上)
4. 女仆做贵妇(下)
5. 达尔豪斯的歌剧观
第二部分
6. 社会批判与人性和解
7. 启蒙和觉醒
第三部分
8. 威尔第百年祭
9. 威尔第的政治情怀
10. 以声音承载人性
11. 解读《茶花女》:现实主义和心理洞察
12. 茶花女的爱和怨
13. 以音乐透析政治
14. 《阿依达》:威尔第的东方色彩“大歌剧”
15. 责任与人性的冲突
第四部分
16. 漂泊与拯救
17. 瓦格纳的叔本华
18. 莱茵的黄金:瓦格纳乐剧的滥觞
19. 《指环》断想
20. 瓦格纳《指环》的当代意蕴
21. 瓦格纳的魔力
第五部分
22. 歌剧《浮士德》:背景、诠释与评价
23. 悲歌经典莎翁情
24. 卡门新解
25. 爱无定律
26. 命运无情
第六部分
27. 日常生活的诗意发现
28. 话说图兰朵与普契尼
29. 试解《图兰朵》之谜
第七部分
30. 音乐在每扇门开启时都有色彩变化
31. 贝尔格的歌剧:无理性与理性的悖论结合
32. 怪诞讽刺的库特•魏尔歌剧
33. 普朗克歌剧概观
34. 达尔豪斯的歌剧观
第八部分
35. 歌剧在中国:发展与问题
本书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度透析了歌剧这种古典音乐体裁的特性、艺术特征及其自身存在的问题,涵盖了对歌剧这一体裁的思考与洞察,歌剧在当今中国的发展现状,以及对西方著名的歌剧作品所进行的音乐及社会人文诠释等内容。本书可为专业的歌剧研究提供良好的借鉴,也可作为古典音乐爱好者欣赏歌剧的引导性读物。
说起来,歌剧这种体裁从一开始就是个误会。四百年前,意大利文艺复兴的春风在欧洲大地吹拂而过,文学、美术领域中早已硕果累累。直到这时音乐似乎才如梦方醒,欲与姊妹艺术一争高下,也想恢复失地,再创曾有过的希腊式辉煌。一群文人智士自愿聚集在佛罗伦萨贵族巴尔迪家中,商讨复兴古希腊戏剧的宏图大业(这其中一位,就是日后因发现自由落体定律而大名鼎鼎的科学家伽利略的父亲)。他们认定,在古希腊悲剧中,音乐一定占据着重要地位,并且贯穿剧情发展始终。不过,令人头痛的是,古希腊的音乐不比文学和美术,有大量的文字记载和实物传给后人。那时没有录音,也没有记谱,希腊人的音乐早已消逝得无影无踪,谁也弄不清楚当时的音乐到底是怎么回事。
没有摹本,只好假造。这些文人凭着一股热忱和冲动,声称音乐应该像在古希腊悲剧中一样,必须走上舞台,直接参与戏剧的紧张冲突,以自然的人声吟唱唤起观众的强烈感情。只有这样做,才算忠实继承和复兴古希腊悲剧的精神。这批文人音乐家以为,他们脑子里所想象到的这种音乐与戏剧的结合是古希腊悲剧的再造,但不成想,结果却促成了一个崭新艺术品种——歌剧——的诞生。“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此乃误会之一。
误会之二,歌剧诞生时的原本意图是一种供贵族圈子观赏的“高雅”人文艺术,取材古典神话,音乐着意于表达诗词的曲折变化和美妙意境。没料到,这东西后来却成了西方文化中大众娱乐的前身,在很多时候几乎成为趣味低下的同义语。歌剧刚好借了意大利人声美妙歌喉的东风,不但王公贵族喜欢,而且平民百姓,特别是刚刚有了些钱的商人和中产阶级也附庸风雅,趋之若鹜。1637年威尼斯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家公众歌剧院,自那以后,只要肯掏钱,谁都可以去歌剧院过把贵族瘾。艺术走向平民,当然是件好事。不过凡事都有两面性。随着看歌剧的人越来越多,歌剧剧目的音乐质量和艺术品位也就大打折扣。当时没有保留剧目的习惯,看戏都是看新鲜,演几遍就完,过后再看新的。像我们现在这样,一部威尔第的《茶花女》在外国演、中国演,翻来覆去看一辈子,要在当时,准当笑话。
会员家 | 书天堂 | 天猫旗舰店 |
微信公众号 | 官方微博 |
版权所有: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PRESS(GROUP) | 纪委举/报投诉邮箱 :cbsjw@bbtpress.com 纪委举报电话:0773-2288699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 | 网出证 (桂) 字第008号 | 备案号:桂ICP备12003475号 | 新出网证(桂)字002号 | 公安机关备案号:45030202000033号